美智庫:中共利用西方媒體搞大外宣
【大紀元2021年04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言綜合報導)美国智库詹姆斯敦基金会(Jamestown Foundation)週一(4月12日)刊文指出,長期以來,中共一直試圖利用黨媒喉舌擴大其在西方社會的影響力,以在國際上獲得更多「話語權」(discourse power)。其策略之一是在有影響力的國際報刊上做「廣告」插頁。隨著新聞媒體數字化,這種宣傳方式也隨之跟進。
新華社在平面媒體上的「廣告」插頁
這篇文章的作者約翰·多森(John Dotson)指出,長期以來,中共黨媒在《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等美國主要報紙上放付費插頁「廣告」。如新華社通常使用「中國觀察」(China Watch)、「中國焦點」(China Focus)為標籤進行廣告宣傳。這些插頁中的文章乍一看就像主報的提供新聞和社論,實際上卻是在為中共做大外宣。
購買這些廣告插頁需要大量費用。文章舉了若干例子。2011年來自國會工作人員的信息顯示,《華盛頓郵報》的「中國觀察」插頁費用為30萬美元,不包括基於網絡內容的額外費用;2016年的報告顯示,總部在英國的《每日電訊報》(Telegraph)每年收取75萬英鎊(超過100萬美元)來刊登類似插頁。
新華社廣告內容走向數字化
文章表示,新華社的報紙插頁廣告一直備受關注,但當這些宣傳策略向電子媒體進軍時卻少為人知。通過電子媒體大外宣,可能會接觸到更廣泛的受眾。中共黨媒也同樣在這裡做了大量投入。《洛杉磯時報》、《西雅圖時報》、《芝加哥論壇報》、《休斯頓紀事報》和《波士頓環球報》等都與其有這種合作關係。
《中國日報》(China Daily)發行公司(CDDC)是新華社在紐約的子公司,負責在北美地區為其做廣告宣傳。該公司提交的《外國代理人註冊法》(FARA)披露文件顯示,從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CDDC從其母公司共收到9,191,926.16美元,用於為新華社支付材料印刷和廣告費用(包括紙媒)和網絡。
至於這些廣告費用的去處,文章舉例說,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CDDC向《外交政策》雜誌支付了一筆未披露數目的廣告服務費;2020年5月至10月,該雜誌又從對方獲得了10萬美元的廣告費。
利用插頁 中共喉舌「講好故事」
文章指出,中共黨媒利用著名英文期刊的可信度,旨在「講好中國(中共)故事」。事實上,這些插頁廣告上都有免責聲明,但往往都是小字體的,所以很多人注意不到。
以新華社在《華爾街日報》(WSJ)上的「中國觀察」內容舉例,在整個2020年,這些材料中突出的一個主要宣傳主題是讚揚中共對COVID-19(中共病毒引發的疾病)大流行病的反應高度有效,同時號召全球要團結抗疫,並堅持認為中共不應對大流行負任何責任。
而且這些內容往往直接引用或更多地指向國際知名人士,如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和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等。
這些文章除了讚揚中共的政策,同時不忘批評各國與中共利益相悖的政策。比如在疫情初期,許多國家對來自中國的旅客發出旅行禁令。這些插頁隨即回應稱,這些旅行禁令是「恐中症」,應該予以反對。之後,中共於2020年3月也推出自己的旅行禁令,並開始推動病毒起源於中國以外的說法,但這些指責他國旅行禁令的信息仍在繼續。
這些大外宣另外的重要主題,還包括美國如何對挑起中美「貿易戰」負有責任,以及中共「一帶一路」政策如何好等。
川普(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期間曾表示,中國當局在美國收買媒體,擴大影響力,並指出北京的這種行為是「試圖干預美國政治」。
除了在美國「講好故事」,中共大外宣自然也不會放過歐洲。德國之聲報導,2018年初,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與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PPi)聯合發布一項研究報告,警告中共正在積極運作,改善中共政治經濟體制在全球的輿論形象,試圖將其包裝成自由民主體制之外的可行方案。
報告進一步指出,一些西方大報定期隨刊附送具有濃厚北京官方色彩的「中國觀察」增頁。除一些知名度美國媒體外,法國《費加羅報》,以及德國《商報》和《南德意志報》等都刊登過此類增頁。
其中,《南德意志報》去年5月宣布停止刊發「中國觀察」增頁。
除了廣告 還另闢蹊徑搞大外宣
作者多森在週二的文章中也指出,一些英文新聞機構在認識到與新華社的關係可能帶來的利益衝突和道德問題後,已經決定放棄這些廣告收入來源。但仍有許多其它機構在維繫著這種關係。
作者在文中最後警告說,除了廣告,新華社還在另闢蹊徑進行大外宣。那就是通過與西方媒體公司建立商業合作關係,並贊助其重新包裝的內容,通過美國在線新聞媒體進行發布。而這些做法較 「廣告宣傳」更為微妙,也可能更有效。作者說,他將在即將發表的第二篇文章中討論。
這篇文章的作者約翰·多森是詹姆斯敦基金会前編輯。 他目前擔任全球台灣研究所副所長。該研究所是一個位於華盛頓特區的智囊團,致力於當代台灣問題和美台關係研究。作者在本文中表達的是他自己的觀點,不代表任何機構。
責任編輯:李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