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4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每年的4~5 月份,除了是國人準備清明掃墓以及慶祝母親節的日子之外,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將每年05月份訂定為世界氣喘日。今 (2021) 年的世界氣喘日就在05月05日。訂定這樣的日子,主要是為了提醒全世界的民眾氣喘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夠重視這個疾病。
根據WHO的統計,全世界的氣喘患者約有3億3,900萬人,每年約有41,700人死於氣喘。在台灣,氣喘與肺阻塞、支氣管擴張症等合計,占據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七位。因此,氣喘是個不容忽視的疾病。
台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胸腔內科醫師吳珈潤表示,氣喘常見的臨床表徵有四大項,包含咳、悶、喘、呼吸雜音。其中,咳嗽大部分是以乾咳為主,也可能帶有痰,另可能伴隨著胸悶。呼吸困難大多隨著活動的時候會更加明顯,嚴重的時候可能連講話都會覺得喘不過氣。有些患者會聽見自己的呼吸音,自胸腔或是嘴裡傳出,有時發出尖銳且連續性的雜音。上述四個症狀未必同時發生,有的患者只會有其中一到兩個症狀。氣喘的症狀較為突發性,時好時壞,有些人會因為天氣、空氣品質變化或是接觸到過敏原等而出現症狀,但是不需要任何藥物也可自行緩解。許多患者在就醫前已有多年症狀,但因為症狀會自行改善,因此一直沒有就醫。
引發氣喘的因素,可分為患者自己先天的因素以及環境因素。先天因素包含家族史、或是自身的免疫系統較容易誘發過敏,環境因素包含接觸一些過敏原、抽菸、空氣污染等;另外,因為氣喘較常見於幼齡便開始發作,過去時常認為只有小孩子才會氣喘。實際上,氣喘可發作於任何年齡層,即便是中老年的患者,過去沒有任何氣喘的症狀,仍有可能得到氣喘。目前沒有方法可以有效預防得到氣喘,但是可以透過規則用藥等方法加以控制疾病,減緩症狀以及急性發作的頻率。
吳珈潤進一步說明氣喘的病理及生理,其主要係來自於自體的免疫對呼吸道引起的發炎反應。因此,氣喘患者的治療,尤以控制發炎為主要目的,而目前首選的用藥為吸入型類固醇,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疾病嚴重度選用合適的劑量。過去的研究發現,氣喘的病友若遵照醫師處方使用吸入型類固醇,不但能改善呼吸道發炎、減緩氣喘症狀以及減少急性發作頻率,且鮮少發生副作用。若患者因害怕使用藥物,或是忽略氣喘控制的重要性而未規則用藥,長年下來患者的呼吸道便會因為反覆發炎而纖維化。患者可能會因此感到氣喘的症狀越來越難控制,且肺功能也會逐漸轉變為不可逆的退化。此外,患者急性發作的機率會大大增加,此時便會接觸到口服或是注射型的類固醇,這樣使用類固醇的劑量反而會比長期使用吸入型類固醇要大許多,也較容易產生副作用,得不償失。
今年世界氣喘日的主題是「破除氣喘迷思」,北榮桃園分院長盧星華提醒民眾,氣喘的診斷,需要靠詳細的病史,輔以肺功能、胸部X光片、抽血檢查等,根據醫師的專業來判斷。民眾若時常有感冒咳嗽等症狀,每次持續2~3週仍不見改善,建議就醫尋求協助,以釐清慢性咳嗽的原因,是否與氣喘相關,該院胸腔內科團隊醫術專精,將持續協助民眾持續保持身心健康。◇
責任編輯:李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