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4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楊子樊台灣台北報導)清明節是中華傳統四大節日之一。《曆書》曰:「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中國民間相傳,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逃避驪姬之亂而流亡國外,在野外饑餓不堪時,隨臣介之推(介子推)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煮成湯給重耳喝。待重耳成為國君後(即晉文公),重賞當年有功之臣,卻獨漏介之推。晉文公想起他後,派人找尋無果,於是用火燒介之推隱居的綿山,希望藉此讓他出面。不料,介之推依然不出,火滅了之後,人們才看見介之推背著老母,已在一棵老柳樹下燒死了,母子皆亡。後來晉文公為紀念介之推死於回祿之災,下令將介之推的忌日定為寒食節,嚴禁煙火,不許民眾開火煮飯,只能吃冷食、涼拌食品。這便是寒食節的由來。民間也稱,晉文公把寒食節的翌日定為清明節。
◎ 清明必吃傳統美食Top 5
大啖傳統美食,也是清明節不可或缺的一環,除了眾所皆知的潤餅之外,還有哪些也是清明節可以準備的食物呢?
本次《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分析民眾祭拜與購買水果時的禁忌與喜好。
1.潤餅
吃冷粥乾餅的「寒食」習俗,演變至今日的吃潤餅。「潤餅」成為掃墓時祭祖必備食品,無疑是在清明節期間討論度最高的美食,相關的料理方法更是熱門話題。有網友分享獨創的口味,像是在潤餅裡包吐司等,也有網友會比較南北部潤餅的差異,主要是內餡、口感和烹調方式的不同,「麵條」、「香腸」為南部人較常添加的食材,「紅槽肉」則是北部潤餅的主食,由於南部人口味偏甜,因此會放入較多花生粉,各地潤餅名店也是熱議焦點。
2. 草仔粿
草仔粿又稱清明粿、艾草粿,為清明節必吃的古早味,因清明時節前後,是鼠麴草和艾草長得最為茂盛的時間,人們便把這些草搗碎,加入糯米糰中製成冷食。內包的蘿蔔絲是許多人的童年味道。
3.紅龜粿
象徵長壽的紅龜粿也是供桌上的常客,「豆沙」、「花生」是民眾最常吃的口味。傳統上,無論拜土地公、端午、中秋等,都常使用紅龜粿當祭品。而清明節比較特別的是,紅色的龜粿是祭拜老墳,感謝祖先的保佑,祭拜新墳則要用紅色或白色的龜粿,表示哀思。
4.蘿蔔糕、發糕
蘿蔔糕或發糕,發音與「高」近似,有步步高升、祈求平安之意,在寒食之日,也成為民眾在節日討個吉祥的食物。除了港式蘿蔔糕,「泡菜」和「干貝」蘿蔔糕也是大眾會嘗試的種類,將發糕切片放入鍋內煎,酥酥脆脆的口感則備受網友喜歡。
◎ 常見五種水果,拜哪種好?
面對即將迎來的清明連假,掃墓祭祖是重要的傳統禮俗,然而在挑選水果祭拜祖先時,必須格外注意其所代表的寓意,避免選到帶有負面意涵的供品,對祖宗不敬。
忌諱!
「招你旺」香蕉、李子、鳳梨
祭祖時,常會選擇具有祝福意義的水果,但由於清明節為一慎終追遠的日子,因此有些具有特殊意涵的水果,並不適合在此節日做供品。
被選為禁忌水果第一名的「鳳梨」,由於閩南語念起來有「旺來」之意,雖然在平常拜拜時會有「好運旺旺來」的象徵,但若在祭祖之日,鳳梨的象徵意義則會變成「壞運一直來」。
而「香蕉」的閩南語因與「招」的發音相似,會被誤認為要「招厄運」,因此並不適合在清明掃墓時祭拜。
另一方面,也有民眾表示「李子」與「你」的閩南語相似,因此當李子、鳳梨和香蕉一起被用作清明祭祖的水果時,容易有「招你旺」的含意,是最遭人忌諱的象徵意義之一。
「多籽不消化」芭樂
至於芭樂則是被網友認為其多籽又硬,人體食用後也不易消化,於是對部分民眾而言,同樣也是需避免的祭品之一。
「不敬」釋迦
同時,民眾還提到,由於釋迦的外型和釋迦牟尼佛的頭型相似,因此若拿來祭拜,則會對神明不甚尊敬,而同為網友欲迴避祭拜的水果之一。
雖然上述五種水果具有特別含義,在清明節祭祖時需要格外注意,但若真的不小心選到禁忌水果當供品,相信只要抱有一顆真誠的心,也能獲得祖先們的庇佑。◇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