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行旅」深耕中壢 元智學生走入地方
【大紀元2021年03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日前舉行校外教學,帶學生認識分散於中壢市區內的14個古蹟與景點,進行「雙溪行旅」。
中壢最早被稱為「澗仔力」,為凱達格蘭族澗仔力社所在,清代開始有大量漢人入墾,其中以客家人居多,地名則改為客式的「澗仔壢」;隨著當地商業逐漸發展,又位於台北往返新竹的中間點,成為南桃園的中心城鎮,並改稱「中壢」。流經中壢市區的老街溪與新街溪,因分別孕育了中壢老街與新街而得名,今日我們也得以沿著這兩條河流,探訪保存至今的各類文化資產。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所設置的全校必選修「在地多元文化課群」,本學期「古蹟文化與在地生活」、「旅遊桃園史」、「島嶼、族群與文化」三門課共四個班級,持續辦理聯合校外教學。授課教師們將中壢市區的14個文化景點分為四大類型,規劃「多元宗教文化」、「生命關懷與環境教育」、「中壢新街城堡」、「在地生活記憶」四條導覽路線,讓修習三門課的學生們自由挑選主題參與。
以「生命關懷與環境教育」路線為例,負責本路線導覽的黃智明老師,透過帶領學生參訪中壢醫院、綠苑、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三個人文景點,認識早年醫院的營運方式與醫院主人吳家在這裡的生活,瞭解環境教育在小學裡的推廣方式以及關於綠建築的特色,見證流過中壢城區的老街溪如何從一條「水溝」重新變回美麗河川與市民花園的過程。今年適逢中壢醫院整修完畢,以「中壢一三一」的名稱開放予民眾共享,也很榮幸請到醫院的主人-前桃園縣長吳志揚先生進行導覽,帶大家進入吳縣長的童年回憶。
雖然目前疫情威脅仍在,辦理團體活動依然不易,但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梁家祺主任認為,透過實地參訪的感官衝擊,一直以來都比枯坐於課堂上去建構歷史想像更具意義,所以堅持在可因應的範圍內,給予青年學子多元的學習機會。首次參與新聯合校外教學模式的通識教學部兼任講師林煒舒表示,精心安排主題路線讓學生自由選擇參加的模式很好,他所開設的「島嶼、族群與文化」課程未來也會持續參與,並提供新的景點與主題路線,讓聯合校外教學更有聲有色。◇
責任編輯: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