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科技新聞

研究:月球也有「彗尾」 新月時分掃過地球

地球與月球示意圖。(ShutterStock)

【大紀元2021年03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笛睿編譯報導)研究發現,月球也有一條類似彗尾一樣的結構,由數百萬個鈉原子組成,常常在新月時分掃過地球。

這份3月3日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行星》(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Planets)期刊的研究發現,當太陽風、紫外線光子、流星襲擊月球表面的時候,被撞擊而脫離束縛的原子在光線的壓力下,在月球背向太陽的一面聚攏形成一條像彗尾一樣的結構。

美國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的天文物理學家在研究報告中寫到:「接近新月的時候,這些原子遇到地球的引力,『匯聚』成束,密度增大。」

研究稱,當新月在地球和太陽之間運動的時候,這道粒子束就會掃過地球的大氣層,也有一部分發散在太空中。

研究介紹說,這條粒子束肉眼看不到,因為月球表面反射的陽光比它明亮上百萬倍,使用帶濾鏡的敏感相機,設定為捕捉橘色光線就能看到。鈉原子發出的光線是橘色的。

1998年地面望遠鏡曾在月球稀薄的大氣內發現鈉原子,但是現在使用阿根廷El Leoncito觀測站的全天成像儀,終於明確了這條粒子束結構的形狀、亮度變化的具體信息。

研究人員發現,當新月發生在距離地球最近的軌道位置的時候,這條粒子束亮度更高。這時候新月位於黃道以北,大約是新月之後5小時。

經過長期的觀測,研究人員發現,流星襲擊月球與這條粒子束的亮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一般來說,每年常規發生流星雨的時期,粒子束都更亮一些,不過遇到散亂流星(也稱偶發流星)的時候,粒子束的亮度也明顯增加。研究人員估計這是由於流星襲擊產生的能量所致。◇#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