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科博館迎破億人次 過年特展「台灣牛」揭幕

科博館迎破億人次,過年特展「臺灣牛」揭幕。(國立科學博物館提供)
人氣: 108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1年02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慶祝35週年館慶,2月份迎來民國75年開館的第1億位參觀人次。在迎接牛年特展部分,科博館自2月9日起推出《有勇有哞.牛轉乾坤:台灣牛》,規劃輕鬆趣味的主題及互動體驗,除了科博館館藏,還借來台北動物園等生物標本,及上百張的19世紀老照片、影片,引導觀眾回朔台灣早期的社會生活。

家住新竹的劉先生一家人,2月6日上午約10點帶小孩參觀科博館,沒想到會成為第1億位入館的幸運兒。(國立科學博物館提供)

家住新竹的劉先生一家人,2月6日上午約10點帶小孩參觀科博館,沒想到會成為第1億位入館的幸運兒,劉太太笑稱一定是寶貝兒子帶來的好運。為了這別具意義及紀念價值的一刻,科博館準備總價值15,600元的澎湃大獎,包括10年期的科博館恐龍卡,10年之內都可以不限次數免費參觀科博館。

為迎接辛丑金牛年,科博館自2月9日起推出《有勇有哞.牛轉乾坤:台灣牛》特展,從自然與人文的多元觀點,重新認識逐漸陌生的「牛」,藉由過往陪伴世代台灣人走過生活、文化、產業及交通演變,交織出的人與牛的生命史,思考牛與人之間的未來關係。

畫裡尋牛去: 以風俗畫與民俗畫牆展示畫作中對於早期人與牛隻生活的描繪。(國立科學博物館提供)

《有勇有哞.牛轉乾坤:台灣牛》特展以輕鬆趣味的主題及互動體驗,除了科博館館藏,還借來農委會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台北動物園、台灣歷史博物館、秋惠文庫等多樣的生物標本及文物展示,高達上百張的19世紀至今老照片、影片,引導觀眾回朔早期台灣的社會生活。

特展入口有金牛與水牛擺尾迎賓,象徵「有頭有尾」。展場分5區,首先以「識牛尋踪」揭開序幕,趣味探索特徵、習性與牛相關,以「牛」為名的天牛、海牛、牽牛等「似牛非牛」生物,及和「牛」親緣接近的羊與羚羊等「非牛是牛(科)」生物。再從台灣黃牛、脊椎、腳蹄、洞角、牙齒、消化器官等標本,認識牛科動物的生理特徵與生活習性。

「鞠躬盡瘁的台灣牛」展區,牛軛拉力測試裝置可以測試,看看自己能夠拉幾公斤。(國立科學博物館提供)

「台灣牛的前世今生」展區中,可從水牛化石看見早期牛隻在台灣島活動的證據,同時認識台灣現生牛隻如何歷經引進、培育、繁衍等過程,成為最適應在地特性的「台灣牛」。透過打牛鞭、牛軛、牛鼻環等早期物件與牛籍相關文件,看見原本野性的牛隻如何被馴養管理,成為傳統社會生活、產業的好幫手及家戶重要資產。

「鞠躬盡瘁的台灣牛」展區透過犁、耙等農耕用具,牛鞋、牛車車牌與執照等,以及牛角、牛皮、牛糞製品,以實體物件與老照片對應;由古地圖、風俗畫與民俗畫中看見早期對於牛隻與人類生活的描繪,並透過牛軛拉力測試裝置,理解牛隻如何因「力大如牛」成為人類好幫手,同時也測試看看自己能夠拉幾公斤。

責任編輯:唐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