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2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北報導)罕見冬候鳥陸續抵台過冬,台灣生態觀察家暨攝影師蘇家弘表示,2月20、25日在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看到5隻超萌的黑頸鷿鷈換繁殖羽非常美麗。
蘇家弘說,2月20日到東石鰲鼓濕地進行自然生態之旅,當天天氣非常晴朗,拍攝黑頸鷿鷈覓食、理毛、洗澎澎及展翅,由於現在是繁殖期,有時會聽到公鳥發出叫聲,母鳥有時會在旁邊。
「雖然無法同時拍攝到5隻超萌的黑頸鷿鷈」,他說,但有拍到2隻在一起的畫面,因為現在換繁殖羽,眼睛旁邊有金毛會愈來愈長,羽毛都變成棕色,感覺黑頸鷿鷈非常美麗,與非繁殖羽時就完全不一樣。
他說,以前很少拍到黑頸鷿鷈換繁殖羽,因為鳥怕人總是離的遠遠的,牠大部分時間都在水裡面,有時出來只有2、3秒,馬上又下去捕捉小蝦吃,如果覓食到蝦子出來,差不多也只有5-8秒在上面,其他時間要看到牠的機會都比較少。
「黑頸鷿鷈的繁殖羽具有獨特的赭石色羽毛,延伸到眼睛後面和耳蓋上。」他表示,黑頸鷿鷈繁殖羽在台灣沒有見過,之前在黑龍江才拍到繁殖羽,很幸運自己能夠拍到逐漸轉化為繁殖羽的黑頸鷿鷈,將持續追蹤其羽毛的變化。
他說,由於這次有發布黑頸鷿鷈現蹤的消息,從北部、南部來很多愛鳥人士,每天至少有4、50部車子來拍攝,黑頸鷿鷈都在鰲鼓濕地第八號賞鳥亭水域裡面覓食,有時晚上會棲息在岸邊,不是在賞鳥亭附近,今年看到很多人拍攝也是一大奇觀。
黑頸鷿鷈眼睛為紅色,頸部為黑褐色是其特徵,鳥喙為黑色略往上翹,翅短而窄,尾退化,腿位於身體後方具有瓣蹼,終年生活在水中。分布範圍在北美洲西部,歐亞大陸至蒙古西部、非洲、南美洲及中國東北。冬季則分散至北緯30度以南地區,越冬在華南、東南沿海及中國西南河流。
蘇家弘表示,在台灣度冬的鷿鷈科鳥類,有黑頸鷿鷈、冠鷿鷈(鳳凰鷿鷈)、角鷿鷈與小鷿鷈,前3種在台灣比較少見,「至於過境鳥要停留台灣多久不知道,就要看它們的習性而定。」這4種中以冠鷿鷈體型最大,黑頸鷿鷈體型比小鷿鷈稍大,而小鷿鷈已成常見的台灣留鳥,夏、冬季都可看到在台灣繁殖。
25日蘇家弘又到東石鰲鼓濕地拍攝黑頸鷿鷈繁殖羽、覓食、洗澎澎、理毛及跳躍,很高興每次拍攝都有不同特寫鏡頭。他提醒,民眾賞鳥要保持距離,拍攝不要影響到黑頸鷿鷈覓食時間。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