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兩千年後神醫扁鵲再現身 清朝官員獲救

文/周曉輝
兩千多年後,扁鵲再顯神跡,想必當年他也是修道之人,而且業已得道成仙,否則怎會有這跨越千年的施救?示意圖。(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1628
【字號】    
   標籤: tags: , , ,

說到神醫扁鵲,知曉其大名的中國人還真不少。不過,中國人知曉的扁鵲(約前407年—約前310年)原姓秦,名越人,戰國時代名醫,與華佗、張仲景、李時珍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醫。盧醫、扁鵲是他的綽號。

扁鵲這個綽號是怎麼來的呢?唐代張守節在《史記正義》中說:「《黃帝八十一難序》云:『秦越人與軒轅時扁鵲相類,仍號之為扁鵲。又家於盧國,因命之曰盧醫也。』」漢代司馬遷的《史記‧扁鵲列傳》則說:「(秦越人)為醫或在齊,或在趙,在趙者名扁鵲。」據此,「扁鵲」僅為秦越人在趙地行醫之名。又因秦越人曾在盧國(國都在今湖北省襄陽市西南,公元前613年被楚國吞併;一說齊國盧邑,即今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行醫,人稱「盧醫」。

簡單說,古代有兩位扁鵲,一位是人文始祖黃帝時期的名醫,一位是戰國時期的名醫,後者從師於長桑君,盡得其醫術禁方,又飲以山巔「上池」(石盆)之水,所以修得高超醫術。因為醫術高超,所以時人稱之為「扁鵲」。

關於戰國時期的這位扁鵲醫生有多神,史書記載了許多神奇的案例,比如換心手術,巧醫虢太子「屍厥症」使之起死回生、治好大臣趙簡子五日不醒之症等。據《漢書‧藝文志》載,扁鵲曾著有《內經》和《外經》,但早已失傳。

扁鵲畫像()

令人沒想到的是,兩千多年後,居然有人再遇扁鵲神醫。民國時期的文人李石孫曾講過這樣一件事:晚清時,他的曾祖父李尚書由給事中任職常鎮道,走馬上任南行經過河南彰德時,突然腹部生了一個很大的癰疽惡瘡。腹部很快腫脹起來,飲食難進,李公危在旦夕。

李公的大公子聽說後,馬上從京城趕往河南,途中遇見了一位穿著藍袍、留著些許鬍鬚的道士,但見他風采甚偉,仙姿綽綽。道士告訴大公子自己將去彰德為李公治病,大公子以為是父親找來之人,遂邀請道士與自己同宿。

等到第二天早晨李公子起來後,發現道士已先行離開,內心有些驚訝,但也不知原因,繼續趕路。待到了父親的所在地,見父親已然痊癒。李公告訴兒子,昨天晚上腹部疼痛難忍,在近乎昏迷中,他看見一位負劍的藍衣道士,拱手向他施禮後,便坐在床頭,用手掌輕輕按壓他的腹部。

道士的手掌剛一碰到李公腹部,李公就覺得絲絲涼氣深入臟腑,神識頓感十分清楚。道士隨後拔劍欲將惡瘡剖開,李公害怕疼痛,就出聲阻止了他。於是道士微笑著繼續為他按摩。過了一會兒,李公已感覺不到疼痛,便打算睡上一覺。剛剛閉眼休息,突覺劍入惡瘡,他大驚而醒,此時惡瘡已被戳破,流出了許多濃血。

待濃血流盡,李公精神為之一振,胃口大開。過了幾日,腹部被戳破之處也逐漸結痂癒合。

李公說到的藍衣道士正是大公子遇到的那位,父子二人這才明白他們是遇到了仙人,不過他們並不知道遇到了哪位仙人。

道士隨後拔劍欲將惡瘡剖開,李公害怕疼痛,就出聲阻止了他。示意圖,圖為歷代十大名劍系列——太極劍。(國立歷史博物館/陳重智提供)

李公痊癒後,聽說彰德郡有十名醫祠,因此前去拜謁感謝。進入祠堂,他發現第四座像正是給自己治病的藍袍負劍、白面微鬚之神仙,而這位正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扁鵲。感念神醫之恩,李公遂出資令當地的縣令重新修建祠堂。

過了一陣兒,李公夢見穿著綠色袍子的扁鵲前來致謝,一問才知道,重新塑像時,將他的藍衣改成了綠衣。

兩千多年後,扁鵲再顯神跡,想必當年他也是修道之人,而且業已得道成仙,否則怎會有這跨越千年的施救?@*#

參考資料:《洞靈續志》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古代中醫有許多診療方法都極為神妙,而其中的太素脈就堪稱一絕。說起太素脈,有人認為是脈術,也有人說是相術。因為它與一般的脈術不同,不但能診斷病情,還能預測人的貧富貴賤、禍福夭壽。據史料記載,太素脈始於唐,興於宋,而流傳於後世的則是明代「青城山神仙張名太素者」所著的《太素脈決》(後為《訂正太素脈祕訣》)一書。
  • 資深中醫師趙豐宇非常欣賞坤德中醫養生軒遵循中醫傳統療法,將針、灸、藥草、拔罐、刮痧等古法,融入適合現代人生活習慣與步調的治療中。(shutterstock)
    在過往幾千年中,隨著朝代更迭,人們漸漸背離了對天地、神佛的正信,在世風日下的社會中,人心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敗壞。瘟疫若在某一個特定時間集中爆發,一般就是這個朝代到了覆滅之時。比如明朝,就是在各類瘟疫的密集爆發中,加速走向終結的。
  • 有關異人的記載,在中國古籍中並不少見。他們一般隱居在山野之中修煉著出世之道。到一定層次後,便具備了一些神通法力,又或者精通於某種異能異術。當機緣成熟時,他們會出山尋找有德之士,比如懷有大慈惻隱之心的行醫者,將能治病救人的祕術或法術傳給他們,使之得以善用,並讓世人也能福蔭並感恩於上天的好生之德。
  • 中藥有「升降浮沉」的不同性質。(Shutterstock)
    古代醫者多以救人性命為重,甚少有拿醫藥當牟利手段的。為窮苦的病人出義診,動輒還施金、贈藥的醫生比比皆是。這就是古代中國民間大夫對淡泊名利的身體力行。
  • 明代的許多御醫的一生都極富有傳奇色彩,有的因帝王愛重而在醫官的最高品階上連任了好幾朝;有的敢直言進諫,勸皇帝反躬自省;有的則與帝王暢談養生之道,讓其清心寡慾、保養正氣。這些御醫都是品性高潔之人,醫術更是不同凡響。他們治好了天子的急症、頑疾,還能通過診脈預測出其福禍吉凶。
  • 他們深知,煉就醫術之前,先要領悟醫道。心中有道,望、聞、問、切之法才能真正救人於病痛疾苦。
  • 在現代中國,許多人用中醫治病往往要治上幾個療程,也沒徹底把病治好。若將時光拉回到中國古代,人們就會發現,流傳於上古的中醫之道被代代相傳後,無論是皇家御醫還是民間大夫,都能準確地找出病因,並迅速地開出藥到病除的方子。
  • 在中國古代,民間一直流傳著「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說法。這話在學儒之人中頗為流行。因古代的儒學與醫學皆源於上古之道,於是儒生與醫生所承擔的入世使命便有了相通之處。
  • 在中國古代,像名醫扁鵲這樣對「病」與「死」有著極佳判斷力的醫生還有許多。本篇將介紹明朝醫籍中記載的幾位。
  • 古代的中醫博大精深,某種程度上就在於它所蘊藏的神奇力量。望、聞、問、切是古代中醫的基本技能,診病方式看似簡單,但成效要想達到極高層次卻並非易事。這其中的每一項都神妙莫測。不抱著「普救含靈之苦」的「大慈惻隱之心」,古代那些藥到病除的醫術、能斷人生死的脈術都是練不出來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