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新生兒同比大跌 中國恐「未富先老」
【大紀元2021年02月18日訊】中國自2016年全面實施「二胎政策」,但效果未如理想。(中共)公安部最新數字顯示,去年全國的新生人口有一千萬,同比大跌15%,這也是連續四年下跌。分析人士認為,如果情況持續,中國很可能陷入「未富先老」的困境。
輿論憂慮中國生育率跌破警戒水平。去年的新生人口在新冠(中共)病毒疫情爆發的背景下,同比大跌15%,也是2016年中國開放「二胎政策」以來,新生嬰兒數目連續第四年下跌,反映政策未能有效鼓勵生育。
聽新聞:
(聽更多請至「聽紀元」平台)
廣東江門市居民梁小姐從事飲食業。雖然年過三十,但她仍未考慮婚姻問題。她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教育成本高昂等社會因素使她對生兒育女有所顧慮。
梁小姐說:「補課費平常一個學期下來最起碼有十幾科,而且現在的小學一個學期下來換兩次校服,有兩套,一年下來有四套校服。見不得光的就是捐款。疫情下,校方要求家長捐款。最不好的是,老師會拿它們的墊款來對比,看誰比誰捐得多。(有些孩子)家裡比較貧窮,但是他也不願意落後,所以造成孩子心裡有陰影」
梁小姐日常在家忙於照顧弟弟的五歲兒子。她說,用於侄子的教育和醫療開支每月加起來多達數千元人民幣。
梁小姐說:「現在進去醫院就算掛個門診。每個醫生的掛號費都不一樣,有些醫生掛號不用錢,有些十塊錢,有些掛個號要幾千塊錢。他給你開的藥是沒得報(保險)的。他會告訴你什麼藥好用,現在的家長如果對小孩比較緊張的話,他不管你用什麼藥,反正你用藥就行。站在父母的角度,肯定是掛比較好的醫生。
她說,身邊不少朋友由於要到異地工作而放棄生養孩子。
梁小姐說:「城市人不願意生是因為樓價太貴了,農村不願意生(是因為)現在農村的地基本上都沒有了。生小孩只有一個法子:夫妻倆必須要到外面工作。把小孩留在家裡不放心。異地不收外地的學生。公辦的學校根本不會讓你進。這才是個問題。」
梁小姐說,一些朋友夫妻倆無法放棄工作,只好把孩子留在原居地。「同樣是廣東省。父母在廣州工作,小孩在農村,你想把小孩帶過去是不可能的。那裡沒有學位給你,就算你有錢買也不給你。逼著父母要把孩子留在家裡做『留守兒童』,也不放心給老人家帶呀。」
中共公安部近日公布,全國去年共有1,003.5萬名嬰兒出世,並完成戶籍登記,男嬰占52.7%,女嬰占47.3%。
中國各大城市的出生數字均有明顯下降的趨勢,浙江台州和貴州貴陽等個別城市,新生兒數量更銳減超過30%。
以往中國國家統計局一般會在一月份,透過每年公告的「年度中國經濟數據報告」同步說明全年度人口數據,而今年的統計局報告卻沒有提及2020年中國新生兒出生數字,引起外界揣測。
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認為,這些揣測是沒有根據的。
原新說:「這是很簡單的一個道理。為啥今年的『經濟發展形勢』沒有談人口?很簡單。我們2020年是第七次人口普查年。人口普查的基本匯總數據還沒有出來。」
雖然國家統計局最快要到四月份才會公布最新的出生數字,原新卻表示,他早已心裡有數。
原新說:「統計局的數字會略為比公安部的數字要高一些。因為畢竟有一部分人出生沒有報戶口,在人口普查當中會有更精確的把控。根據我的經驗判斷,我認為2020年的出生人數,會在1,400萬左右。它不可能從上一年的1,400萬掉到公安部所說的1,003萬。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他強調,公安部公布的數字只能作為參考。
原新說:「很簡單。2020發生那麼嚴重的疫情,大家都捂在家裡面,很多機關都沒有上班,沒有即時報戶口的多的是,而且戶口現在對一個小孩來說並沒有那麼重要。我晚幾個月報,甚至晚一兩年報都沒有任何問題。」
「二胎政策」實施至今已有五年。原新認為,政策發揮的效應早已告一段落。
原新說:「即便是生育率不會發生大幅度的下降,或者說生育率保持不變的話,出生人數每年減少已經是一個人口規律了。我們育齡婦女的人數在減少。生育率保持在一個水平的話,出生人數減少是規律,沒法改變的事了。二孩政策的執行驗證了一個規律:你靠生育政策刺激人們多生孩子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它已經形成少生的環境了。比方說,我們的收入水平在不斷改善,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女性的就業狀況也在不斷改善。」
中國人口全球最多,2019年突破14億,曾經因為人口太多,自1979年開始實施「一胎政策」,強制婦女節育、墮胎,但近年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去年60歲以上人口高達2.5億人,占比高達18%。
原新說:「勞動力人口減少對經濟發展在勞動力的供給上有一定困難,但是從另一角度來看,勞動力的素質在不斷改善。全中國受過普通高等教育或以上的人口已達到兩億以上,占總人口15%左右,可以部分彌補勞動力下降的狀況。從消費的角度來看,60後的人變成老年人口,70後80後的人變成老年人口以後。他比50後40後30後更具有消費能力了。」
轉自《美國之音》
責任編輯: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