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海航暴起暴落 陳峰借的是誰的東風
【大紀元2021年02月01日訊】中國第四大航空公司、第二大民營企業──海航集團1月29日被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這意味著包括集團一把手陳峰在內的所有老股東徹底出局。
據報導,截至2019年第二季,海航集團負債總額達到7067億元,資產負債率達72%。海航留下的爛攤子大得驚人。
而今日轟然倒塌的海航,無法不看當初是怎麼暴發的。1989年9月,海南省政府批准成立海南省航空公司。
1990年,離開民航總局計畫司、國家空中交通管制局計畫處的陳峰,被時任海南省省長的劉劍鋒看中,受命組建海南航空。資料顯示,劉劍峰1984年任中共電子工業部副部長,當時的部長正是後來在1989年憑藉支持六四鎮壓而上台的中共前黨魁江澤民。
1992年10月,海南省航空公司召開創立大會,中國民航第一家股份制企業宣告成立。1993年5月,海南省航空公司正式開航運營。這標誌著地方性的海航在央企高度壟斷的民航領域佔一席之地。
1998年4月,由四方共同出資的海南港航控股公司(海航集團前身)成立,海南省政府作為發起人之一,持有1600萬股(占比16%、海南省財政廳持有)。
1999年12月,海航集團一二把手陳峰、王建等4名股東共同簽署《海南海航控股有限公司重組協議》。這份協議被指涉嫌「高管曲線MBO」,即管理層挪用公司資金在外成立個人名義的空殼公司,並以此空殼公司間接控股海航的控股股東再間接控制整個海航的二級控股方式。事實上,此一資本運作的工具,彼時已是大型央企高管常見腐敗手法,國有資產通過此一體外循環洗到個人口袋。換言之,1999年時的陳峰有樣學樣,海航也已非正派經營。
1999年這一年,海航在上交所上市,至此,海航成為中國上市公司中少見的「全家福」,不僅是A、B、H股同時上市的公司,還有內部職工股、定向法人股、STAQ系統(新三板前身,系統中心設在北京)法人股、外資股。在上市之後,陳峰用股市的錢,支撐海航的急速擴張戰略。
2000年,海航的負債率超過90%。2004年末,海航的負債率超過94.3%。數據表明,海航負債率不是近年才飆升,而是一開始就很高,公司經營一直遊走倒閉邊緣。
在早年,中國大陸媒體有很多圍繞著海航陳峰的報導,不亞於目前的披露。例如,新浪財經2003年4月25日刊登中華工商時報《股市10萬個為什麼──「全家福」為什麼是海航》,2005年《時代人物周報》根據陳峰的言論發表文章《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中國沒有人能看懂海航》,2006《財經》雜誌163期封面專題《陳峰完成關鍵性一躍 海南航空演繹「國退民進」》等等。而這些報導明顯透露,到了2000年,海航的股權結構與債務規模已受到廣泛懷疑。
2000年時,陳峰曾對外說:「中國沒有人能看懂海航」。海航的資本運作模式說穿了很簡單,大量採用「債務性融資」,負債買的資產再拿去抵押融資,如此無限循環。明天系肖建華、安邦系吳小暉等金融大鱷玩的都是同一套。
2014至2016年三年間,海航展開瘋狂海外併購,2017年,海航集團流動性危機徹底暴露。但是,各大銀行的風控居然無視海航負債率,仍幫助加大高槓杆融資擴張。
2017年12月財經新聞頭條,「八大銀行負責人齊表態,支持海航集團發展」,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上海浦發銀行等8家國內政策性及商業銀行均為海航「護航」。據報,當時海航獲得銀團授信總額超過人民幣8000億元。
2018年,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八大國有和商業銀行牽頭認購,海航旗下上市公司海航控股成功發行人民幣10億元債券。
2019年,以國家開發銀行為牽頭行及代理行,海航再獲八大銀行共計人民幣40億元「輸血」。
而上述新聞在海航破產的今天看來,更像是一個「圈套」,所謂海航被海南省政府與銀團力挺,債券或貸款經過包裝成理財產品,讓一大批高端客戶接盤。
除了股市、銀行,海航融資方式包括自己圈錢:通過設立前海航交易所、易生小貸、微金所、立馬理財、金牛座、惠人貸、宜泉資本、聚寶滙等8家互聯網金融平台,大規模圈錢。其中很多P2P產品都無法兌現。業內指出,海航在互金平台「吸金」到了誇張的地步,金融監管從上到下,從中央到地方卻都能視若無睹。
最終,海航債務壓頂不支倒地。微博上一篇商業評論表示,其實,海航集團的破產並沒有太多意外之處,這是90年代企業的通病。憑藉槓桿快速擴張之後,開始上癮,無法擺脫對於槓桿的依賴。看似龐大的企業,只要風一吹,就會分崩離析。
換句話說,中共前黨魁江澤民時期腐敗執政,股市、商界已經充斥金錢遊戲。今日諸多出事的商業集團、資本系族,它們暴起暴落的源頭還要從90年代說起。此外,中共黨國體制各領域各系統「權大於法」,導致各級監管失職無能,總是爛透了再讓全國人民買單。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