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12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賴意晴報導)美國塞港情況持續,不只進口貨物頻頻延後卸貨,美國貨品也無法銷往海外。外媒分析,美國消費者的需求推升了亞洲至美國的航運運價,讓航運商寧願空櫃離港,急忙重回亞洲港口裝載輸美商品,以賺取更多利潤。今年前10月美國九大港口有59%的貨櫃是以空櫃狀態離港。
美國財經媒體「市場觀察」(MarketWatch)週三(12月8日)報導,根據蒐集的數據,今年1月至10月,美國九大港口有1,210萬個20呎標準貨櫃(TEUs)沒有裝載任何貨物就離開港口,比2020年同期高出46.2%,也比2019年同期高出37.8%。反觀進口情況則是格外熱烈,美國九大港口今年前10月湧入了滿載貨物的2,060萬個TEUs,比去年同期多出22%。
報導指出,今年前10月,美國九大港口有59%的貨櫃是以空櫃狀態離港。自疫情爆發以來,裝滿美國商品運離美國九大港口的貨櫃量大減10.7%,2019年前10月共有930萬個TEUs,今年同期已降至830萬個。
美國塞港情況受各國關注,通常聚焦在美國消費者拿不到進口貨。但另一方面,自美國出口的貨物要送達海外也是困難重重,尤以農產品受創最重。
報導指出,原因是美國消費者對進口商品的強烈需求,推升了亞洲至美國的航運運價,利潤遠遠高於美國運往亞洲的航線。美國農產品出口商的美國農業運輸聯盟(AgTC)代表佛里曼(Peter Friedmann)表示,這樣的情況讓航運商寧願空櫃離港,急忙重回亞洲港口裝載輸美商品。他說:「這些船可以運送1.6萬至2萬個貨櫃,每個(進口)貨櫃可賺1.5萬美元(約新台幣41萬元),如果能再次運送進口商品入境,他們寧可跳過獲利較少的美國出口商品。」
貨櫃船滯留太平洋54天才卸貨
《華爾街日報》週二報導,一艘名為A Kinka的小型貨櫃船自8月底駛離香港,9月12日抵達洛杉磯外海時,發現塞在「船陣」中,在太平洋滯留54天才終於卸貨,A Kinka載運貨物包括電視機、廚具、吉他和棋組。
超過100家企業需要的貨物困在A Kinka上,不只台灣電子產品大廠宏碁的美國分公司等待著船上的電腦螢幕,美國電商亞馬遜(Amazon)這類大企業也在其中,一些只等待船上1、2只貨櫃的較小型業者也被拖累,而卸貨延宕對其帶來重大打擊,不僅面臨客戶不滿,財務也陷入麻煩。
例如有家販賣萬聖節靴子的小公司,卻沒能趕上萬聖節前出貨。另一家燈具公司已賣出價值25萬美元的商品,卻要等到出貨才能收到付款。報導指出,一些小型業者為了讓少數幾只貨櫃能擠上貨輪,已支付創新高的航運費,結果運來的貨櫃卻落得困在港口好幾週。
責任編輯: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