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蟬聯癌症之首 醫囑:把握三個月治療期
【大紀元2021年12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大腸癌症連續12年居10大癌症之首,平均每37分鐘就新增1名病人。根據衛福部資料,100年、101年癌症登記年報分別約有18%患者,並未在診斷後3個月內開始治療。資料也顯示,3個月內沒治療的大腸癌患者,一年內死亡率幾乎是3個月內接受正規治療患者的三倍。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晟瑋指出,部分患者因錯誤資訊延誤治療,其中有三怕就是「怕造口」、「怕開刀」、「怕化療」,他舉一名40多歲男性被診斷第三期腸癌,因擔心手術風險,只願採坊間自然排毒療法,每月花費近20萬元,最終抱憾離世。
為避免錯失治療良機,黃醫師推薦民眾使用台中市腸腸久久協會推出的衛教平台,掃描QR CODE就可用互動方式獲取疾病知識、腸癌用藥、手術方式、傷口照護以及飲食等正確資訊。
中國附醫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柯道維指出,近年治療不只是依癌症分期,醫師還會進一步依據患者年紀、體能、是否有共病,腫瘤所在位置以及腫瘤基因型態等多重因素,決定是否立即手術,用何種方式手術;或者是否合併使用化療、化療的時機與策略,以及選用何種標靶藥物。
柯道維表示,最常見民眾擔心手術、擔心無法保留肛門,以及是否需要終身與「人工肛門」為伍。他指出,中國附醫有超過九成患者,可透過微創方式進行手術,或透過化放治療縮小腫瘤,保留肛門。根據先前治療數據分析,約有95%患者術後保留肛門;而二期以前的大腸癌五年存活率有九成以上、三期也有八成。
50歲患者小美分享抗癌路今年邁入第四年。她說,在確診腸癌前,有半年時間幾乎每周都會嚴重腹痛跑急診,「一開始以為是胃炎、每次就打了止痛回家」;後來因發生頻率太頻繁,有時痛到要用輪椅推進急診室,人也開始變瘦,經醫師安排做大腸鏡檢查,結果大腸鏡到了橫結腸過不去了,才發現原來腫瘤長在那裡!
小美說,做完手術把腫瘤拿掉後,她開始服用口服化療藥物;沒想到三年後、一次抽血檢查發現癌胚抗原又高起來;經醫師進一步檢查,發現在肚臍附近又長了一顆1、2公分大的腫瘤,做完質子療程後,再依醫師建議做標靶與化療療程。
小美認為自己是因為長期吃太多減肥藥才罹癌,他說,以前很在意體重,但她現在決定讓體重超標一些,「要讓自己有抗癌的本錢」,也開始運動,要從內心到軀體都讓自己很有毅力與堅強。
責任編輯: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