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終盤點】世界風起雲湧 抗共是主軸
【大紀元2021年12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宋唐綜合報導)進入2021年,世界繼續走向不可預測模式,一場突如其來的病毒,改變世界運行的軌跡,改變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理性時代人類自己控制自身命運的夢想,顯得特別脆弱。人們不知道病毒何時能清空?也不知道還能不能回到大瘟疫之前的「美好生活」?
但在整個2021年,能夠確認的一件事是,由於中共原生的共產主義基因變得越來越露骨、囂張,其醜陋的意識形態越來越為人不齒,歐美與中共之間對立的陣營,漸漸變得清晰起來。認同中共,還是不認同中共,似乎成為一項必選題,對一個國家如此,對每個人來說也是如此。
以下盤點2021年十大國際新聞,可以看出,對抗中共已經成為全球主要焦點。
一、疫情持續 Delta和Omicron相繼傳播
轉眼間,已經到了中共病毒(新冠病毒)爆發的第三個年頭了,整個2021年,中共病毒的陰影依然籠罩全世界。病毒在不斷產生變體,每變體一次,病毒傳染率遞增,原有的疫苗效用遞減,結果醞釀出一波又一波的新疫情。
目前已知關注度比較高的變異毒株有,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毒株變體(B.1.617.2),最早在英國發現的Alpha毒株變體(B.1.1.7),最早在南非發現的Beta毒株變體(B.1.351),最早在巴西發現Gamma毒株變體(P.1),以及最新在南非發現的Omicron毒株變體(B.1.1.529)。
其中,最令人關注是Delta毒株變體和Omicron毒株變體。
科學家估計,Delta毒株變體的傳染性,比Alpha變種病毒快約50%,而Alpha變種病毒的傳播又比原始的毒株快50%。更重要的是,Delta毒株目前已經傳遍全世界,成為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主導毒株。
Omicron毒株變體是迄今為止突變最多、最深的變異毒株,其傳播性極強,超過以往所有毒株,因其與原毒株差別非常大,意味著針對已知病毒和變異株研製的疫苗、藥物的效果可能受影響。因此在世界各國大規模疫苗接種開始一年之後,Omicron毒株仍有較強傳播力。
疫情不斷地反覆出現,打亂了經濟鏈,世界主要經濟體增長下跌,通脹加劇,餐館、劇院關門,失業上升,貨運緊張,供應鏈中斷,實體經濟一片愁雲,只有數字經濟尚有生機。
人們原以為打疫苗就萬事大吉,「病毒清零」指日可待。但天不隨人願,一波又一波的新疫情不斷出現,各國 「病毒清零」的成本大大提高。在經濟與疫情的雙重壓力之下,多國政府經過艱難的權衡,逐漸轉向「與病毒共存」政策。
唯獨中共依然執迷於「病毒清零」,實際上是想對人們的思想、行為,再來一次全面控制的大操練,結果只能是數據造假,欺上瞞下,聽不到真話,加速了道德敗壞。
另一方面,病毒溯源也是2021年的主要關注點,中共阻止對COVID-19起源進行法醫調查,讓吹哨人保持沉默,迫使醫生和研究人員銷毀早期病毒樣本等行為,令美國議員呼籲對中共實施制裁。
疫情不斷地反覆、持續,是不是向人們提出了一個問題:科技不是萬能的,自然的奧祕超出人類認知,回歸傳統,也許答案會有所不同。
二、拜登就職 美中關係繼續走冷
2021年,民主黨人拜登就職美國總統以來,美國國內政治有著過山車般的翻轉,但在對華政策上,拜登政府基本上繼續著川普政府的大方向。
中共原以為換了一位總統,對華政策會來一個180度大轉彎,卻不知道二戰後國際秩序繫於美國一身,自由貿易、人權、民主、外交、科技都關乎美國自身的切身利益。
曾擔任前國務卿蓬佩奧幕僚的余茂春先生說過,美國的對華政策,很大程度上是根據中共的表現來決定的。中共在所有的這些方面,都對美國利益構成了挑戰:比如說中共加入WTO後,就像大象闖進瓷器店,把WTO規則破壞得一乾二淨。聯合國的一國一票,中共可以進行收買。中共還用經濟利益脅迫澳大利亞等民主國家,威脅美國的朋友圈。「一帶一路」也加強了一些國家對中共的經濟依賴等等。
而且美國還注意到,中共早就有野心取代美國的領導地位,在2021年百年大會上,中共宣稱其政治和經濟模式比民主和資本主義優越,馬克思主義「掌握了歷史的主動權」,創造了「人類進步的新模式」。而且到2049年,中共軍隊要達到「世界一流」。
拜登政府將中共無視香港民主價值、踐踏維吾爾人人權、恐嚇台灣、對美國的網絡攻擊以及對美國盟友的經濟脅迫,作為處理雙邊關係的重點。
3月份,國務卿布林肯根據《香港自治法》,對24名中國和香港官員實施金融制裁。5月12日,布林肯宣布制裁一名中共迫害法輪功的官員——四川省成都市前「610」辦公室主任余輝。
7月9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14家中國公司列入實體名單。4月,商務部對7家中國超級計算機開發商實施了出口管制。12月16日,美國對大疆等42家中國企業和團體進行制裁。將禁止美國人進行證券投資,並處以事實上的禁運。
美國還在努力解決對中國的供應鏈的依賴,尤其是在關鍵材料和礦物、藥品和活性藥物成分、半導體、大容量電池方面。並優先考慮將這些產品的生產重新轉移到美國,以增強美國的經濟競爭力。
但儘管美中政治關係持續緊張,但經濟關係卻維持了慣性,2021年雖然雙邊外國直接投資流量下降,但風險資本、私募股權和其它投資在增加,2020年達到了1.2萬億美元。許多美國公司雖然對中國商業環境的擔憂不斷增加,但仍然青睞中國市場。
北京已經認識到扭轉美國對華政策的希望落空,為了保持經濟穩定,中共暗中討好美國企業,以維護商業關係。比如,在2021年4月的博鰲論壇上。中共接待了一些著名的商業領袖,這是一個被比作中國版世界經濟論壇的年度經濟會議。來自高盛、高通和資產管理公司橋水公司的美國高管與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一起參加了與中國官員的閉門會議,討論如何化解貿易摩擦。
另外,中國科技公司也擴大了在華盛頓的遊說活動,而隨著中共向外國投資開放金融服務業,華爾街仍然渴望與中國保持順暢的商業關係。
三、美台、歐台關係深化
2020年6月,中共強行推行香港《國安法》,香港自由社會、法治體系遭到系統的破壞。這不僅表明中共溫和化前景暗淡,而且也表明了北京要控制的其它民主社會,如台灣。
這樣一來,台灣就成為對抗中共的民主前線,2021年,台灣成為世界的關注焦點。
台灣是一個富足、繁榮的民主國家,台灣和美國《台灣關係法》,美國有協助台灣防禦的義務。保障台灣的安全,不僅關係到民主前景的信心,還會影響到亞太地區國家對美國安全承諾的信心。
目前美國對台還保留「戰略模糊」的政策,反對者認為,如果中共將模糊政策理解為美國沒有政治意願進行干預,那麼威懾戰略就可能會失敗。而如果是「戰略清晰」,北京會把美國公開承諾保衛台灣,解釋為一種堅定的政治意願的表達,其本身可能就足以阻止對台灣的攻擊。
中共對香港自治權的破壞,反而激起了民主國家支持台灣的決心,各國象徵性與台灣接觸的次數越來越多,實際上,歐美對台灣的態度變得越來越戰略清晰了。
今年以來,美國國會議員今年先後三次抵台,6月6日,3名美國參議員乘坐美國空軍一架運輸機抵達台灣旋風式訪台,被形容是台美斷交以來,美國軍機最高姿態進出台灣三名議員宣布捐贈台灣七十五萬劑疫苗,並指美國不會拋下台灣孤軍奮戰,非常高調。
11月份,美國國會議員兩度訪台。先是11月9日,訪台代表團共有13人,其中包括4位聯邦參議員和2位聯邦眾議員。其中包括「對華鷹派」的柯寧,他今年提出《台灣威懾法》草案,目的是「增強跨台海威攝與鞏固台灣防禦中國侵略和脅迫的能力」。
隨後,11月25日,美國兩黨國會代表團抵達台北,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率團的高野向蔡英文表示,美國會「堅定不移」地向台灣負責。「台灣是個民主的成功故事,一個可靠的夥伴和一個世界上正義的力量。」
另外,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米克斯也表示,他想在2022年1月,帶領一個兩黨議員代表團前往台灣,重申美國對台灣的承諾。
11月3日,歐洲議會跨國議員組成的代表團一行13人飛抵台灣,這是首次有歐洲議會官方代表團正式訪台,意義重大,可以看出歐盟逐漸調整「一中政策」,台歐關係大幅進展,逐漸朝實質官方化邁進。
12月9日,美國民主峰會拉開帷幕,明眼人一下發現,民主峰會中沒有邀請中共,卻邀請了台灣。中共出慣了風頭,咽不下這口氣,提前搞了一個「全過程民主」,拋出了《中國的民主》白皮書,自稱「中國是當之無愧的民主國家」,這是今年最搞笑的一個笑話。
四、美國阿富汗撤軍 部署亞太
今年8月份,隨著塔利班閃電般地挺進喀布爾,美軍的平穩撤軍計劃被打亂,倉皇之下留下來大量的武器裝備。中共因此嘲笑「美國霸權衰落」,自吹自擂自己是「贏家」。
2001年,為了打擊策劃「911」事件的恐怖分子,美國開始了反恐戰爭。在這場長達20年的軍事中,超過2300名美軍士兵陣亡,2萬多人受傷,阿富汗戰爭花費了美國納稅人近1萬億美元。
美國人陷入阿富汗戰爭的泥潭,流血又流汗,花錢買冤枉,國力大損,而在這20年戰爭期間,恰好也是中共「國際形勢大好」的20年,中共乘機擴張壯大。前總統川普(特朗普)看準了中共才是最大的威脅,因此決定從阿富汗撤軍,推出「印太戰略」,集中精力對付中共,拜登延續川普從阿富汗撤軍的政策。
美國阿富汗撤軍,意味著美國會將更多的軍事力量,投射到亞太地區,加強對中共的威懾。這對中共而言,實在不是利好消息。
比如,今年年初,拜登已下令五角大樓,開始從海灣地區撤出部分軍事能力和部隊,美國已經從海灣地區撤出了至少三座「愛國者」反導彈炮台,包括一艘航母以及監控系統在內的部分軍事能力,也正從中東地區轉移,重新部署,專注於全球競爭對手,包括中國和俄羅斯。
而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正在轉移戰略重點,從打擊恐怖分子,轉向打擊中共的虛假信息,準備在任何未來與北京的衝突中,祕密發揮作用等等。
五、多國印太聯合軍演 劍指中共
伴隨著美國從阿富汗撤軍,美國加強了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本年度裡,開始了兩次最大規模聯合訓練。
8月3日,美國印太司令部宣布,即日起至本月27日,將舉行「2021大規模全球演習」,英國、澳大利亞和日本將參與。有媒體形容,這是美軍四十年來最大規模聯合訓練。
美國海軍第6艦隊新聞稿指出,「2021年大規模演習」是1981年冷戰期間,北約舉辦海洋冒險軍演以來,海軍和兩棲部隊首次進行大型軍事演習。
10月3日,美軍邀集五國盟友在西太平洋展開大型軍演,英國皇家軍艦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連同美國卡爾文森號、里根號等兩艘航空母艦,和自來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新西蘭與荷蘭的其它14艘海軍艦艇,在菲律賓海進行聯合演習。之後向南海邊緣航行。
這是自1996年台海危機後最大規模的軍力展示。有評論指出,美國號召五國海上聯合軍演的軍事活動,是想從東海以下至南海,建成「北約化」,把歐洲力量拉進來,形成另一個北約,像在歐洲對抗俄羅斯,以集體防衛方式對付中國大陸。
美軍藉助全球性的演習,一方面向對手展示美國號召盟友、友好國家形成共同陣線的能力,威懾中共蠢蠢欲動的勢頭。另一方面也確實需要經由演習驗證,強化敏感地區美國跟其它國家軍隊聯合作戰能力。
六、美英澳協議簽署 建立抗共核心聯盟
2021年9月15日,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聯合宣布簽署一項歷史性協議「AUKUS」,英、美幫助澳大利亞打造至少8艘核動力潛艦。該協議雖然一字未提中共,但各方一致認為,新協議目標顯然就是針對中共。
對美國而言,英美同盟、五眼聯盟、七國集團,是美國的核心朋友圈,其中英美同盟又是核心的核心。二戰之後,美國只與英國分享軍工尖端技術,如今,向澳大利亞輸出核潛艇建造技術,而不是直接出售核潛艇。而且根據該協議,英美向澳輸出的還包括自行製造包括戰斧巡航導彈和多款海上遠程攻擊武器系統的能力等,這說明英美對澳大利亞的關係「升級」,進入美英「特殊關係」圈子。
英美都與西太平洋相距甚遠,而澳大利亞與中國,中間只隔了一個印尼,英美向澳大利亞輸出軍工技術的含義不言而喻,就是要藉助澳大利亞的地利優勢,加強西太平洋對中共的威懾力量。
核動力潛艇可以讓澳大利亞軍事投射能力升級,走向全球。與傳統柴油潛艇相比,核動力潛艇不須頻繁浮出水面,可在水中保持5個月之久的時間,因此,「更隱蔽、更快速、續航力更遠、籌載更強大武力」。
澳大利亞希望核動力潛艇「安靜地移動,停在港口外,執行跟蹤行動,密切關注海底電纜並跟蹤潛艇,以遏制中共在該地區的影響」。
有評論認為,AUKUS是「自由世界」重新定義與中國關係「新時代的起點」,「填補了西太平洋地區安全網中一大漏洞」。
這也標誌著澳大利亞幾十年來最重大的國防和戰略方向的改變。中共近些年來,一直利用經濟手段脅迫亞太國家,特別是拿澳大利亞開刀,對澳大利亞大麥、葡萄酒課以重稅,禁購澳洲牛肉,阻止學生留學澳洲等等。
亞太地區國家在美中衝突之間,都面臨著一個選邊站的問題。如今,澳大利亞正式公開地選擇和美國合作,標誌著澳大利亞「中國抉擇」已經告結。
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
通常情況下,參加奧運會的國家都會派出其政府的官方代表,出席奧運會的開幕式和閉幕式。各國政要在這個場合上把酒言歡,這也成為東道國登上世界舞台向世界展示國家風采的一個機會。
但奧運會這個機會中共卻用來裝點門面,為其政權製造合法性、宣傳欺騙全世界。
2008年,當時,人們尚對中共保有一絲幻想,在北京奧運會上開幕式和閉幕式,八十多位世界各國領導人和王室成員參加北京奧運開幕式。西方主要民主國家的領袖包括美國總統布什、法國總統薩科齊薩爾科齊、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都參加了,英國首相布朗未出席開幕式,參加了閉幕式。
但2022年的冬奧會情形卻大為不同,2008年後,中共自以為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開始宣傳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推行「中共模式」,要平視世界,先後與美國打貿易戰、鎮壓香港民主運動、迫害新疆、西藏、法輪功人權,而且一點也不掩飾要取代美國、滲透世界的野心。
當然,美國和西方盟友不願意。12月6日,白宮宣布美國外交抵制2022年北京冬奧會,不會派出任何美國政府官員前往北京參加這屆冬奧會。之後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跟進,新西蘭決定不派部長級代表出席,立陶宛和科索沃也宣布對北京冬奧外交抵制,奧地利、比利時也以防疫為由不派政要出席等等。
儘管中共回應說「不在乎」,但實際上卻觸動了北京那根異常敏感、脆弱的神經。聯想到澳大利亞提議對中共病毒起源進行調查,中共不計成本地打壓,就可以看出,中共在乎的其實不是經濟利益的一時得失,而是要尋求對中共模式的認同,達到永久屈從中共強權的目的。
八、彭帥事件引發國際關注
11月2日,35歲的中國網球明星彭帥,在微博投下震撼彈,指控中共前政治局常委張高麗性侵。其後彭帥更一度失去蹤跡超過10天,由於彭帥的國際知名度,在媒體廣泛報導之下,這一事件迅速演化成國際事件。
這件事情本身如何另有它論,讓外界感到可笑的是中共的拙劣的滅火式公關,也讓人們看清了中共的大外宣的套路。
11月14日,國際女子網球協會(WTA)首先發聲明聲援彭帥,「彭帥與所有女性的聲音應該被傾聽,必須獲得全面、公平、透明且沒有審批的調查」,隨後國際網球協會、聯合國、歐盟等國際組織也開始關注。12月1日WTA宣布,暫停在中國包括香港舉行的所有網球賽事,以示對中國球星彭帥的關注。
對於中共來說,這個事件可能會影響到即將到來的北京2022冬奧會和國際形象,於是大為緊張。為了安撫國際社會,在失蹤19天後,11月21日,在中共的精心安排之下,彭帥與國際奧委會主席等進行了視頻通話。
2021年12月19日,新加坡《聯合早報》又公布了彭帥的採訪視頻,但奇怪的是問的問題,都不是觀眾想知道的問題,而是中共希望外界知道的事情,顯然,這又是中共的一個精心安排。
WTA仍不理會這段新視頻,繼續呼籲對彭帥指控進行全面透明度調查。
有外媒評論,一旦國際社會開始質疑某人的下落或安全,北京就會發布「一些精心策劃的視頻」,展示這些人在中國過得很好。
一名中國網友寫道,在中國討論彭帥「是被禁止的——不允許你討論它——但中國政府卻忙著向外國人解釋」。「那麼,是否只有外國人才值得知道,才應該得到答案,而中國人則不需要?」
中共的這些做法,還讓外界想到北京當局一貫使用的「電視認罪」手法。比如,2016年1月,瑞典人權活動人士彼得‧達林在中國被國安部帶走。達林被告知,如果他錄一個認罪的視頻,法官有可能從輕量刑。
九、孟晚舟返國
2018年12月1日,華為財務總監孟晚舟在加拿大溫哥華機場準備轉機的時候,被加拿大警方抓捕。美國指控孟晚舟隱瞞華為香港子公司星通與伊朗的業務往來,違反美國制裁伊朗的規定。
孟晚舟被抓捕,讓中共大為光火,迅速將此事升級到政治和外交層面,作為報復,中共隨即逮捕了兩名加拿大公民康明凱和邁克爾·斯帕弗。中共的國家機器也開動起來,中共駐加拿大大使發聲明堅決抗議並親自看望孟晚舟,深圳市政府也發聲明,要求立即釋放孟晚舟等等。
這讓外界更加懷疑,孟晚舟不是一個私人企業老闆的女兒嗎?為什麼中共會動用整個國家的力量?如果一個普通的中國公民,中共會這樣嗎?
美國司法部指出,至2018年,在此前11年,孟晚舟至少持7本護照到美國旅行,其中4本中國大陸護照,3本香港特區護照。為什麼孟晚舟能這樣?讓人懷疑,孟晚舟是不是中共國安部的一個高級間諜。
2021年9月24日,美國司法部與孟晚舟達成暫緩起訴協議,25日晚,孟晚舟從加拿大獲釋返回中國。
根據達成的暫緩起訴協議,孟晚舟只有在認罪的情況下,才能暫緩起訴,釋放回國。美國司法部再三強調,孟已經認罪,美國將繼續調查華為。美國司法部發布的新聞稿稱,「在簽訂延期起訴協議時,孟晚舟已經為她在實施欺騙全球金融機構的計劃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承擔責任。」
但在中共的媒體上,卻看不到孟晚舟認罪的任何內容,而充斥著「中國共產黨永遠是中國公民最堅強的後盾」「不是美加仁慈,而是祖國強大了!」「孟晚舟贏了!華為贏了!中國贏了!」等內容。但有網友提問:「我被抓,國家會來救我嗎?」這條評論得到了700個讚。
讓國際社會感到憂慮的還有中共的「人質外交」,孟晚舟一回到中國,被中共囚禁的康明凱和邁克爾·斯帕弗也立即得以回國,遭中國禁止離境3年多的一對美籍華人姐弟,一同被釋放回國。
十、默克爾卸任
在歐洲政壇上,德國總理默克爾是顆常青樹,在這個位子上一坐就是16年,這在一個民主國家這非常罕見。而在此期間,美國總統先後走馬燈似地換了四屆,英國首相換了五個。
默克爾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醜聞不粘身,被德國媒體稱為「不粘鍋總理」。默克爾長期掌權,又被視作歐洲聯盟實際領導人、「歐洲女王」。默克爾任內,經濟相當繁榮,財政年年有餘,人們生活富足,國內滿意度維持於60%至80%水平,從未跌破50%。但有評論認為,默克爾的這種發展模式很難長期維持下去。
2018年10月,默克爾宣布她在2021年將不再尋求連任總理職務。
默克爾在位16年,經歷了多次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金融危機、難民危機、英國脫歐和新冠疫情等。其中最具爭議的是,在2015年難民危機期間,默克爾擅自做主,打開歐盟邊境,讓難民入境,給德國和整個歐洲,打下了一個永久的烙印。
默克爾執政期間,德美關係逐漸冷淡,而德中關係則由冷變熱。默克爾剛上台時,堅持與中方談人權。2007年,默克爾會見了達賴喇嘛。2008年,默克爾沒有參加北京奧運開幕式,德中關係跌入谷底。
但2009年金融海嘯後,默克爾開始尋求中方的幫助,批評中共的聲音越來越弱。從2014年到2019年,默克爾和習近平平均每年會面一次。
尤其是在2019年9月,美中貿易戰、香港反送中正濃,默克爾卻帶著龐大的經濟代表團最後一次訪華,成為是香港「反送中」以來第一位訪華的西方國家首腦。更不用說,在川普任內,默克爾處處與川普較勁。而在去年,在習近平的要求下,默克爾利用輪值主席的機會,力推歐洲議會大力反對的《中歐投資協定》,在拜登上台之前通過。
難怪在默克爾和習近平的告別電話中,習近平稱她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這些「中國的老朋友」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對中共做出了「重大貢獻」,比如尼克松、基辛格,所以即使卸任之後,也會享受中共元首級的待遇,繼續發揮餘熱。這些人並不總是對人民有用,但肯定在任何時候都對共產黨維護其權力有用。
默克爾的親華政策,在德國國內遭到了也很多人的反對。而且人們仔細分析後發現,中國更依賴於德國的市場、技術,而不是相反,中國的消費品行業主要使用德國機械德國,德國可以很容易用從其它國家進口的產品,取代從中國購買的大部分產品。
11月17日,即將卸任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接受路透社專訪時承認,她任內執行的對華政策,起初可能過於天真。這個承認,顯然有點太晚了。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