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三御醫人品貴重 得皇帝信任 亦為世人稱道

文/顏雯
font print 人氣: 960
【字號】    
   標籤: tags: , , ,

中國古代有許多醫術超凡的醫生,有的在民間懸壺濟世;有的在宮廷裡做醫官甚至御醫,專門負責照顧朝堂上的帝王與朝臣的身體。明代對醫官、御醫的選拔和晉升都有十分嚴格的標準,有從中脫穎而出、得到皇帝愛重與信任的醫生,不但醫術精湛,而且人品貴重,亦為世人所稱道。

勸皇帝保養正氣的御醫蔣武生

蔣武生,字用文,年少時曾住在江蘇儀真(後改名「儀征」)縣。他從小跟著教書先生學儒,書上的章句只要看一遍,就能背誦下來。他六歲時已能作詩,有人送給他先生一株萬年松,他就賦詩一首:「使者來西嶽,采松云萬年。佳名雖自好,何不長參天?」先生聽了,連聲稱讚道:「這孩子真是天資不凡哪!」後來,他父親到外地接任官職,他也一同前往。平時,只要父親考問他的學業,他總能對答如流。

父親去世後,蔣武生開始研習醫術。他鑽研過很多古老的醫書,但處方配藥時,卻並不拘泥於古方。他可以治療一些別的大夫都治不好的疑難雜症;若他也沒辦法醫治,那病人就真的是回天乏術了。

他開出的藥方不同尋常,脈術也很精湛,給人診脈後,就能知道病人的生死吉凶。因他醫術不凡,很快在當地聲名鵲起。無論王公貴族還是鄉野村夫,都慕名而來,向他求醫問藥。

當時,御醫戴思恭已當上太醫院院使,頗受皇帝愛重。皇帝讓他舉薦人才,他便到民間四處尋訪名醫。後來,他見到蔣武生,跟他暢談一番後,就高興地說道:「你是學儒之人,現在又如此精通醫術,我朝有這樣的醫生,醫道定能經久不衰!」於是,他向皇帝舉薦蔣武生。不久,蔣武生進了太醫院,成了一名御醫。

成祖朱棣登基後,蔣武生更受重用了,很快被升為太醫院院判。他每天出入文華殿,一直在成祖身邊伺候。有一天,成祖跟他談起養生之道。他告訴成祖:「養生重在保養正氣。一旦失了正氣,邪氣就會趁虛而入。」成祖又問他,為何有時治病的療效會比較緩慢?蔣武生回答,醫生治病有時要以養護病人體內的元氣為重;這時如果醫生急於把病治好,下猛藥,就一定會挫傷元氣的。成祖聽了,點頭稱是。

蔣武生告訴成祖:「養生重在保養正氣。一旦失了正氣,邪氣就會趁虛而入。」圖為明 仇英晝錦堂。()

到蔣武生晚年時,成祖為了嘉獎他,便下令讓工部為他建造府宅。他跪拜在成祖面前叩謝皇恩,然後說道:「一直以來,臣蒙受皇上隆恩無以回報,如今又怎敢耗費國家資財來滿足一己之私?臣實在是無地自容啊!」他再三推辭,成祖才收回了成命。

後來,蔣武生辭官時,仍在最後的奏章中勸諫成祖要注意調養身體,清心寡慾,以保養正氣為重。成祖心下感念,親筆寫下手諭,褒獎他的一片忠心、護駕有功。沒過多久,蔣武生就在家中去世了。剛繼位的仁宗皇帝聽到這個消息,立即派人一路護送他的靈柩歸鄉下葬,並在當地為他建造墓地和祠廟。仁宗對他念念不忘,追封他為太醫院院使,還賜他諡號「恭毅」。

勸皇帝反躬自省的御醫蔣宗武

蔣宗武,字季文。元末明初時,他的曾祖父蔣達善就是江浙一帶的名醫,他的祖父蔣以純也因為醫術不凡而名噪一時。雖然他的父親蔣魯並未從醫,但蔣宗武還是繼承了曾祖父和祖父的衣缽,甚至掌握了更為精湛的醫術,在當地頗負盛名。

天順年間,蔣宗武被徵召入宮,後來又當上了御醫。他治病總能很快見效。有一次,周太后身體不適,請他去醫治,他只開了一劑湯藥,就把周太后的病治好了。

那時,英宗患了眼疾,久治不愈。太醫院派蔣宗武去治,他很快就治好了。英宗見他用藥竟有如此神效,便傳召他,打算封賞他。可蔣宗武卻一再辭謝。於是英宗改讓兵部免除他的戍籍,讓他入籍太醫院,以此來作為對他的獎賞。一天,他給英宗進藥,英宗問他該如何保身養氣。蔣宗武回答:「若要保身,莫不如節慾;若要養氣,莫不如反躬自省。」 英宗聽了欣然接受。

蔣宗武為人敦厚質樸,寡言謹慎。因他人品貴重,醫術又遠在眾御醫之上,很快就當上了太醫院院判,不久後又被升為院使。他集榮寵和口碑於一身,但他的臉上從未有過驕傲的神情。他出入宮闈幾十年,卻從不與人談論宮中的人事。他辭官之後,仍在市井、街巷中盡心盡力地為百姓治病。

蔣宗武辭官之後,仍在市井、街巷中盡心盡力地為百姓治病。圖為明 仇英《清明上河圖》之藥房。(公有領域)

勸皇帝不要遠行的御醫吳傑

吳傑,字士奇,江蘇武進人。孝宗弘治年間,吳傑因精通醫術而被徵召到京城。在禮部舉行的選拔考試中,他的名次為高等。先是在太醫院任職,後因醫術高明,得到了掌院者的賞識,被舉薦到御藥房任職。

到了正德年間,武宗染上了喉疾一病不起,輪到吳傑來診治,他只給武宗吃了一副藥,就把他的病治好了。武宗對吳傑的醫術稱讚有加,於是擢升他為御醫。

有一天,武宗射獵歸來,覺得很疲憊,還出現了吐血的症狀。吳傑端來犀角湯,讓武宗喝下,很快武宗的身體就康復了。武宗於是將吳傑的官階升了一級。後來,武宗去巡視一處養虎的地方,突然一隻老虎騰跳而起,驚到了聖駕。經吳傑配藥調理,武宗很快恢復了健康。他又將吳傑的官職升了一級,還賜給他一些金幣。一次,武宗騎馬時腹痛不止,吃了吳傑配的藥,很快就沒事了。從那以後,不管武宗走到哪兒,都把吳傑帶在身邊。吳傑頗受皇帝信任,官位也一升再升,最終他當上了太醫院院使。

正德末年,武宗提出要南巡。吳傑勸阻道:「皇上您聖體欠安,不宜遠行。」武宗不聽。返京的路上,武宗因不慎落水而生病。吳傑診斷後發現,武宗此次的病情很重,恐有性命之憂,便立即勸皇帝不要在外地停留,趕緊回京。武宗一回到宮裡就駕崩了。

吳傑很擅長診脈,他常依據病人的脈象來處方配藥。不過他給人治病時,很少照搬古書上的方子,有時甚至不對症下藥,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但仍有驚人的療效。吳傑去世前就已經清楚知道自己何時會死,因此很多人都認為他有道術。

參考資料: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綜錄醫術名流列傳》   清·陳夢雷等

責任編輯:李婧鋮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古代的針灸術源遠流長,尤其是針術,更有出神入化的功效。據史料記載,中醫鼻祖神農氏曾「嘗草制砭」「嘗百藥而制九針」。在中醫大家的必讀書目《黃帝內經》中,就記載著「九針」的樣式和用法。將細針緩慢地扎入身體就能治病,這種異乎尋常的診療方式也證明了人體中用顯微鏡都觀察不到的穴位是真實存在的。
  • 古代中醫有許多診療方法都極為神妙,而其中的太素脈就堪稱一絕。說起太素脈,有人認為是脈術,也有人說是相術。因為它與一般的脈術不同,不但能診斷病情,還能預測人的貧富貴賤、禍福夭壽。據史料記載,太素脈始於唐,興於宋,而流傳於後世的則是明代「青城山神仙張名太素者」所著的《太素脈決》(後為《訂正太素脈祕訣》)一書。
  • 資深中醫師趙豐宇非常欣賞坤德中醫養生軒遵循中醫傳統療法,將針、灸、藥草、拔罐、刮痧等古法,融入適合現代人生活習慣與步調的治療中。(shutterstock)
    在過往幾千年中,隨著朝代更迭,人們漸漸背離了對天地、神佛的正信,在世風日下的社會中,人心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敗壞。瘟疫若在某一個特定時間集中爆發,一般就是這個朝代到了覆滅之時。比如明朝,就是在各類瘟疫的密集爆發中,加速走向終結的。
  • 有關異人的記載,在中國古籍中並不少見。他們一般隱居在山野之中修煉著出世之道。到一定層次後,便具備了一些神通法力,又或者精通於某種異能異術。當機緣成熟時,他們會出山尋找有德之士,比如懷有大慈惻隱之心的行醫者,將能治病救人的祕術或法術傳給他們,使之得以善用,並讓世人也能福蔭並感恩於上天的好生之德。
  • 中藥有「升降浮沉」的不同性質。(Shutterstock)
    古代醫者多以救人性命為重,甚少有拿醫藥當牟利手段的。為窮苦的病人出義診,動輒還施金、贈藥的醫生比比皆是。這就是古代中國民間大夫對淡泊名利的身體力行。
  • 明代的許多御醫的一生都極富有傳奇色彩,有的因帝王愛重而在醫官的最高品階上連任了好幾朝;有的敢直言進諫,勸皇帝反躬自省;有的則與帝王暢談養生之道,讓其清心寡慾、保養正氣。這些御醫都是品性高潔之人,醫術更是不同凡響。他們治好了天子的急症、頑疾,還能通過診脈預測出其福禍吉凶。
  • 他們深知,煉就醫術之前,先要領悟醫道。心中有道,望、聞、問、切之法才能真正救人於病痛疾苦。
  • 在現代中國,許多人用中醫治病往往要治上幾個療程,也沒徹底把病治好。若將時光拉回到中國古代,人們就會發現,流傳於上古的中醫之道被代代相傳後,無論是皇家御醫還是民間大夫,都能準確地找出病因,並迅速地開出藥到病除的方子。
  • 在中國古代,民間一直流傳著「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說法。這話在學儒之人中頗為流行。因古代的儒學與醫學皆源於上古之道,於是儒生與醫生所承擔的入世使命便有了相通之處。
  • 在中國古代,像名醫扁鵲這樣對「病」與「死」有著極佳判斷力的醫生還有許多。本篇將介紹明朝醫籍中記載的幾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