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腎臟有很多水泡 ? 認識多囊腎

員榮醫院醫師王奕中講解多囊腎。(員榮醫院提供)

人氣: 25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1年12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謝五男台灣彰化報導)一位遠從外地來的50歲男性,因為肝臟許多水泡,腹部脹痛,求診肝膽腸胃科,經超音波發現不僅肝臟水泡多,連同腎臟也是許多大大小小水泡,經轉診至員榮醫院員生院區腎臟內科王奕中醫師門診,確診為「多囊腎」。

員榮醫院醫師王奕中表示:「多囊腎」,全名為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DPKD),為最常見遺傳性腎臟疾病,約每四百至一千個人中即有一位人患有此病,且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統計,台灣約有2.4%病人因多囊腎造成腎衰竭而需要透析治療。

王奕中指出, 多囊腎患者大部分於四十歲左右開始發病,其致病基因主要有兩型:第一類型PKD-1基因,約有85%的病人是屬於第一類型;第二類型則為PKD-2 基因,約 15%的病人屬於第二類型。兩者當中,PKD-1基因突變患者平均 55歲會達到末期腎臟疾病,而PKD-2基因突變患者則病程較為緩慢,大概晚10年,亦即是65歲左右開始進入腎衰竭狀態,需要長期透析治療。

臨床上,多囊腎主要表現為腎臟囊泡,這些囊泡會增生也會變大,而肝臟也會有囊泡且增生變大情況。臨床症狀最常見表現為腰痛和血尿,也會有部分患者出現尿路結石(尿酸結石比例最高)。而患者腎功能惡化速度快慢有別,當腎功能開始衰退時,甚至有可能每年eGFR以4.4-5.9ml/mim的速度降低 (正常成年人eGFR 每年以1-2ml/mim的速度降低)

多囊腎病患在疾病早期因為腎臟囊泡小而較難診斷,且因為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故加重診斷困難性。若有明顯家族史,則可以有較早的機會診斷該疾病。而臨床診斷上,以腎臟超音波為最常見且便宜安全的選擇。除了超音波診斷之外,國內目前也有基因診斷的方式,可以提供有家族史的疑似患者們,早期作基因篩檢診斷,讓家族內的親友們能早點知道自己是否有該疾病。

多囊腎治療有兩大原則: 1.高血壓。高血壓是造成病人腎臟惡化的重要因素,同時也增加心血管風險。而高血壓常於腎功能衰退之前就已發生。而治療較常使用ACEI或ARB來控制血壓。2. 尿蛋白。尿蛋白是造成患者腎功能惡化的另一項因素,而尿蛋白的治療原則,主要則是依賴血壓的調控,故ACEI或ARB在病人治療中扮演重要角色。

王奕中醫師表示:近年來,針對多囊腎患者有幾個新藥的開發,其中以去年七月納入健保給付的佳腎康®錠(Jinarc) 證實可以延緩多囊腎進展,且能同時減少腎臟囊腫帶來的疼痛、降低血尿的發生率,並有效減緩進入洗腎的時程。該藥適用於慢性腎臟病第3期、18至50歲且腎絲球過濾率需一年下降達到一定程度的患者。去年一月於員榮醫院也開始第一位多囊腎患者的治療,而此一患者經過醫師申請藥物治療審查通過後,經治療後腹部脹痛改善許多,連同之前腎功能下降的速度也有減緩。

希望未來也能造福更多多囊腎患者,減少因多囊腎疾病進展而導致進入洗腎的遺憾。

責任編輯:林勤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