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美國政治

美報告:中國經濟不平衡 發展不可持續

美國一份報告指出,儘管中國經濟從COVID大流行中復甦,但這種復甦依靠政府轉移支出實現,未能重振家庭消費,既不平衡又不可持續,而且加劇了本來就已經沉重的債務負擔。示意圖。(Mark Ralston/AFP/Getty Images)

【大紀元2021年12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宋唐報導)今年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報告顯示,中國經濟在2020年至2021年出現反彈,並不意味從根本上擺脫了長達十年的增長放緩趨勢。中國經濟存在潛在的結構性問題,如投資回報率下降,使得經濟無法可持續發展。

報告指出,儘管中國經濟從COVID大流行中復甦,但這種復甦依靠政府轉移支出實現,未能重振家庭消費,既不平衡又不可持續,而且加劇了本來就已經沉重的債務負擔。

關於美中貿易關係現狀,報告表示,美中經濟一體化在某些方面正在加強,但在其它方面卻在減弱。雙邊外國直接投資流量下降,但風險資本、私募股權和其它投資在增加。美國公司一方面不想放棄中國市場,另一方面又對美中持續政治摩擦,以及中國經營環境的歧視性待遇感到擔憂。

拜登政府在川普政府的基礎上,聯合美國盟友和國際機構對抗中共,解決中共的不公平經濟行為、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以及侵犯人權等問題。中共為了防止與美國商業關係的衝突升級,正大力討好美國商業界。

一、中國國內經濟復甦放緩 投資與消費長期失衡

2021年,在中共建黨100周年前夕,為了維持短期內經濟增長和顯示其實力,中共繼續採用政府投資推動經濟的老套路,加大了已經很嚴重的債務風險。

在過去的十年裡,製造業、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仍然是中國經濟的引擎,由於投資回報率的下降和缺乏新的增長動力,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一直在放緩。

中國在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的增長,主要是中央政府轉移支出、支持地方政府繼續投資的結果。這一戰略支撐了生產要素,但並沒有刺激消費和服務業的相應恢復,加劇了投資與消費的不平衡。

在2021年3月舉行的中共人大會議上,中共恢復了「去槓桿化」的努力,即降低總體債務水平,以及「去風險化」,即減少對信用度較低的借款人的非正式渠道,目標是房地產部門和地方政府。

中國經濟正遭受四方面打擊,包括房市低迷、能源危機、消費者信心疲軟及原物料成本飆升等問題。(Getty Images)

1、中國經濟不平衡問題日益嚴重

與大多數主要經濟體不同的是,在COVID-19開始後,中共實施了嚴格的防疫措施,2020年第一季度經濟出現急劇下滑,伴隨著解封,到2020年第四季度,已恢復到疫情大流行前的增長水平。

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復甦勢頭基本減弱,工業生產出現了自2020年2月以來首次下滑,在材料成本上升和電力供應不足的情況下,新訂單、產出和出口都有所下降。

中國的經濟復甦,主要由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投資和出口導向型的製造業所推動,隨著政府從2021年初開始減少企業獲得寬鬆信貸的機會,前兩個增長來源已經放緩,這種趨勢可能會繼續下去。

雖然中國的製造業在2021年上半年保持強勁,但前景同樣不穩定。製造業在2020年的強勁表現,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中國比其它經濟體更早的重新開放,但在2021年,中國面臨著更高的投入成本、和來自其它主要出口國的更多競爭。

基礎設施:由於財政支出減少和地方政府發債,中國基礎設施的整體投資,自2021年5月出現疫情大流行開始以來的首次下降,同比下降3.6%。到2021年8月,全國範圍內用於高速公路和鐵路等交通項目的財政支出,同比下降了4.9%,達到1095億美元(人民幣7043億元)。

2021年春天,陝西和山東兩省價值200億美元(1300億元人民幣)的高鐵項目被叫停,原因是對商業可行性和過度槓桿作用的擔憂。

為了控制地方政府的債務增長,中共減少了地方政府用於基礎設施項目和其它長期支出而發行的「特殊目的債券」的數量。

房地產:由於「三條紅線」對開發商財務狀況更嚴格的監管要求,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急劇放緩,在2021年上半年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壓力,導致復甦乏力。

截至2021年6月底,與2019年6月的17.1%相比,房地產行業的銀行貸款餘額同比增長減少至9.5%。受新規和人口外流的影響,三線城市的新房地產投資大幅下降。中國的三線城市規模較小,也沒有那麼富裕,按建築面積計算,銷售量大致相當於一、二線城市的總和。因此,這些城市建設放緩,將給房地產行業帶來更大壓力,進一步削弱整體經濟增長。

以出口為導向的製造業:工業增加值(衡量中國製造業和採掘業對總經濟產出貢獻的指標)持續放緩,從3月的同比14.1%,下降到2021年8月的同比5.3%。放緩最初是由出口需求下降和重型汽車生產減少導致的。汽車用芯片的全球短缺也導致了中國汽車生產的減少。

家庭消費和服務業 未能彌補傳統增長動力下降的不足:在有利的投資政策刺激以及美國消費反彈的推動下,中國經濟在2020年下半年開始復甦,而家庭消費和服務業遠遠落在後面。兩者在2021年上半年顯示出試探性的復甦,但都不足以取代投資和出口而成為增長動力,而且中國整體GDP增長,因刺激政策縮減而出現的下滑,可能會破壞它們最初的復甦。

家庭消費:在2020年幾乎保持停滯後,在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的家庭消費終於出現了局部反彈。作為衡量消費的關鍵指標,零售額增長在2021年3月同比激增34.2%,但此後有所下降,增長水平在4月減至17.7%,6月減至12.1%,8月減至2.5%。

經濟學家認為,消費者對中國經濟復甦仍然持謹慎態度,家庭更傾向於儲蓄而不是消費,部分原因是工資增長緩慢。城市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是消費的主要驅動力,但沒有跟上中國經濟復甦的步伐,在2021年上半年增長10%,或比GDP增長率低兩個百分點。

服務行業:服務業對2021年上半年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3%,遠遠低於疫情大流行之前的貢獻率,在2019年上半年,服務業占GDP增長的60.3%。服務業是中國城市就業的主要驅動力,隨著過去工廠工作機會減少,農民工對勞動密集型服務工作的需求增加。對中國出口的需求放緩,將限制製造業的就業機會,而家庭消費的抑制,將限制服務行業的持續增長。

相比之下,2019年美國的服務業貢獻率為77.3%。高收入、依賴製造業的經濟體日本、韓國和德國的服務業比例,都略低於70%。

中國生產者價格指數是衡量生產投入成本增長速度的基準,在2021年大幅增長,到8月份同比增長9.5%。同時,中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在今年前兩個月處於收縮狀態,到8月份僅同比增長了0.8%。生產者價格和國內消費者需求的持續背離,威脅著中國的復甦,因為生產者要麼需要將增加投入的成本,轉嫁給國內或國際消費者,要麼接受較低的利潤率。

中國經濟狀況與美國形成強烈對比。中共當局一直聲稱有效控制疫情,經濟得到快速增長。但多家金融機構指出,中國消費端未復甦。圖為江蘇省連雲港港口。( STR/ AFP Getty Images)

2、債務水平驚人

2020年COVID期間,為了實現經濟增長,中共增加了財政赤字,暫停了降低整體債務的措施,進一步加大了債務水平。

2020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PBOC)等指示債權人延長還貸期限,2020年7月, 又把執行《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的過渡期延至2021年底,該法規旨在減少影子銀行,即資產負債表外的貸款,以避免監管資本要求。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20年底,中國的債務與GDP之比達到285%,而2019年為258%。中國中央政府在2020年將財政赤字占GDP的比例提高到創紀錄的3.6%,後來在財政收入增加的情況下,2021年降低到3.2%。

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幅萎縮:疫情大流行初期,為了鼓勵企業留住員工,2020年2月,中共削減或免除了企業對社會項目的繳款,這些項目由地方政府管理,從2020年2月到2020年底,總額達2400億美元(1.54萬億人民幣)。

由於經濟放緩和對企業的稅收減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幅萎縮,他們通過正式和非正式渠道大量借款,以履行其支出義務。根據中國財政部的數據,到2021年7月,未償還的地方政府債務達到約4.4萬億美元(27.9萬億人民幣),占2020年GDP的27%,比2020年底的4萬億美元(25.6萬億人民幣)或GDP的25%略高。

但地方政府債務的實際數額可能要大得多,因為通過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籌集的 「隱性債務」,估計將使地方政府債務總額在2020年達到約 6.3 萬億美元(41 萬億人民幣),即占 GDP 的 40%,比官方數字高 15 個百分點。

二、2021年美中商業關係概述

美國公司對中國市場和經營環境的糾結

儘管中共在第一階段協定中做出了購買更多美國產品的承諾,年初至今,美國對華商品逆差持續增長,接近美國在2018年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之前的水平。

由於COVID-19大流行後的美國消費反彈,在2021年前8個月,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達到2190億美元,同比增長13.4%。

雖然雙邊外國直接投資流量繼續下降,但證券投資流量正在加強。根據Rhodium Group彙編的數據,2020年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外國直接投資流量下降到11年來的最低點,為159億美元。另一方面,證券投資正在增加,遠遠超過外國直接投資。到2020年底,美國投資者持有的中國實體發行的股票和債務證券,高達1.2萬億美元,比2017年的7650億美元增長了57.5%,而中國持有的美國證券在2020年底達到2.1萬億美元。

儘管對中國商業環境的擔憂不斷增加,美中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中國仍然是美國公司優先考慮的市場。根據2021年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的商業環境調查,近85%的受訪者沒有考慮將生產或採購轉移出中國。

但受訪者表示,對中國商業環境的擔憂不斷增加。例如,中國美國商會會員公司對數據安全和中共日益嚴重的保護主義,越來越感到擔憂。中國美國商會主席格雷格‧吉利根(Greg Gilligan)認為,雙邊關係的摩擦導致美國公司受到歧視性待遇,中共地方政府官員 「優先考慮國內產業」,但這種不公平待遇沒有見於公開報導。

中共討好美國企業 以維護商業關係

儘管中共口頭上與美國針鋒相對,但為了保持經濟穩定,中共暗中討好美國企業,以維護商業關係。

比如,在2021年4月的博鰲論壇上。中共接待了一些著名的商業領袖,這是一個被比作中國版世界經濟論壇的年度經濟會議。來自高盛、高通和資產管理公司橋水公司的美國高管與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一起參加了與中國官員的閉門會議,討論如何化解貿易摩擦。

另外,中國科技公司也擴大了在華盛頓的遊說活動,而隨著中共向外國投資開放金融服務業,華爾街仍然渴望與中國保持順暢的商業關係。

中國經濟更加嚴峻,其中債務問題更是燃眉之急,中國銀行有潛在的系統性風險,房市恐現大量「爛尾樓」。(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三、拜登政府保持對中共的壓力

拜登政府將對中共無視香港民主價值、踐踏維吾爾人人權、恐嚇台灣、對美國的網絡攻擊以及對美國盟友的經濟脅迫,作為處理雙邊關係的重點。

制裁中國實體和個人:2021年7月9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宣布將14家中國公司列入其實體名單,因為這些公司在幫助中共迫害維吾爾人。工業與安全局還在2021年4月,對7家中國超級計算機開發商實施了出口管制,理由是這些實體參與了中共發展核武器和其它先進軍事武器的行動。

3月份,國務卿布林肯在訪問日本和韓國時宣布,根據《香港自治法》,對24名中國和香港官員實施金融制裁。

減少對中國供應鏈依賴:美國還在努力解決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尤其是在關鍵材料和礦物、藥品和活性藥物成分、半導體、大容量電池方面。2021年6月8日,拜登政府發布了一份長達250頁的報告,在川普政府的基礎上,審查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並優先考慮將這些產品的生產重新轉移到美國,以增強美國的經濟競爭力。

通訊安全:3月17日,美國商務部向多家在美國提供信息通信技術和服務(ICTS)的中國公司發送傳票,全面審核其是否對美國構成國家安全風險。此外,聯邦通信委員會公布了一份清單,確認5家中國公司華為、中興、海能達通信、海康威視數字技術和大華技術,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了安全威脅。

誓言攜手抗共,美澳國防與外交部長聯合記者會。 (ANDREW HARNIK/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聯合盟友 對抗中共

脅迫和人權:2021年3月,美國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與英國、歐盟和加拿大,聯合制裁了一些參與新疆人權侵犯的中共官員。美國還與日本和七國集團(G7)分別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中共侵犯新疆的人權,鎮壓西藏人,扼殺香港民主,在台灣海峽和南中國海進行侵略,以及對反對中共政策的國家進行經濟脅迫等等。

COVID-19援助和救濟:2021年3月,四方安全對話成員國:美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宣布建立四方疫苗夥伴關係,尋求對抗中共的全球疫苗外交。

技術競爭和網絡安全:2021年6月,美國和歐盟成立了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委員會,該委員會專注於打擊中共對重要技術供應鏈組成部分的支配,以及推動建立中共的全球新興技術標準。此外,2021年7月,拜登政府與北約、歐盟等盟友協調,譴責中共利用微軟交換服務器,展開大規模網絡間諜活動等。

責任編輯:林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