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幽門螺旋桿菌

鄧正梁(濟德中醫診所院長)

人氣: 22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21年11月04日訊】幽門螺旋桿菌,以前稱為幽門彎曲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微需氧、螺旋細菌,通常存在於胃中。細菌的螺旋形狀,可更方便的穿透胃黏膜,從而造成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於1982年由澳大利亞醫生巴里馬歇爾(Barry Marshall)和羅賓沃倫(Robin Warren)首次發現。幽門螺旋桿菌與胃、食道、結腸、直腸或眼睛周圍組織的黏膜相關淋巴組織的B細胞淋巴瘤,和胃淋巴組織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有關。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通常沒有症狀,但有時會引起胃炎或小腸第一部分的潰瘍。這種感染還與某些癌症發展有關,雖然發生率不到20%。許多研究人員認為,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其他多種疾病,但其中許多關係仍存在爭議。

一些研究表明,幽門螺旋桿菌在胃的自然生態中起著重要作用,影響著定植於胃腸道的細菌類型。其他研究還表明,非致病性幽門螺旋桿菌可能有助於胃酸分泌正常化和調節食慾。

據估計,世界上超過50%的人口在上消化道中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而這種感染(或定植)在發展中國家更為常見。然而,近幾十年來,幽門螺旋桿菌在胃腸道的定植流行率在許多國家有所下降。

高達90%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從未出現任何症狀或併發症。然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個體有10~20%終生發展為消化性潰瘍的風險。急性感染可能表現為腹痛、胃痛,或噁心的急性胃炎。在發展成慢性胃炎的情況下,症狀通常是非潰瘍性消化不良的症狀:如胃痛、噁心、腹脹、噯氣,有時還會嘔吐。疼痛通常發生在空胃時、兩餐之間和清晨時分,但也可能發生在其他時間。不太常見的消化性潰瘍症狀包括噁心、嘔吐和食慾不振等。

黑色便可以證明是胃出血。長期出血可能導致貧血,虛弱和疲勞。如果出血量大,可能會出現嘔血、便血或黑便。連接胃和十二指腸的幽門竇炎症更可能導致十二指腸潰瘍,而胃體的炎症更可能導致胃潰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也可能發展為結腸直腸息肉或胃息肉,即從這些器官的黏膜突出的組織性的非癌性生長。通常這些息肉是無症狀的,但胃息肉可能導致消化不良、胃灼熱、上消化道出血以及在極少數情況下出現胃出口梗阻的情形,而結腸、直腸息肉可能是直腸出血、貧血、便祕、腹瀉、體重減輕和腹痛的原因。

患有慢性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與直接相關的癌症風險增加,如胃腺癌,不太常見的有胃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或胃外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或更罕見的結腸癌,直腸,食道,或眼腺林巴瘤等。

淺表性胃炎,無論是急性的還是慢性的,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最常見的表現。這種胃炎通常會自發性緩解,無需採取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方案。一旦在患有消化性潰瘍的人身上檢測到幽門螺旋桿菌,正常的程序是根除它並讓潰瘍癒合。標準的一線治療是為期一週的「三聯療法」,由質子泵抑製劑(如Nexium)和抗生素克拉黴素(clarithromycin)和阿莫西林(amoxicillin)組成,通常先給予14~21天服用。多年來已經開發了三聯療法的變化,例如在克拉黴素耐藥率較高的地區,推薦其他選擇。這種療法徹底改變了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方法,並使治癒這種疾病成為可能。以前唯一的選擇是單獨使用制酸劑、H2拮抗劑或質子泵抑製劑來控制症狀。

抗生素耐藥性

越來越多的受感染個體被發現帶有抗生素抗性細菌。這會導致治療失敗,並需要額外的抗生素治療或替代策略,如四聯療法,其中添加了鉍膠體(bismuth colloid),例如次水楊酸鉍(bismuth subsalicylate)。對於克拉黴素耐藥的幽門螺旋桿菌菌株的治療,有人建議使用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作為治療的一部分。

攝入乳酸菌對動物和人類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都有抑制作用,補充含有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的優酪乳可以提高人類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率。通常存在於腸道中的共生丁酸鹽產生細菌(butyrate-producing bacteria)有時被用作益生菌,以幫助抑制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作為抗生素治療的輔助手段。丁酸鹽(Butyrate)本身是一種抗菌劑,它通過誘導調節性T細胞表達和合成一種稱為LL-37的抗菌肽來破壞幽門螺旋桿菌的細胞包膜(Cell envelope)。◇

責任編輯:李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