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快評】從拜習峰會到決議 中共隱藏什麼?
【大紀元2021年11月18日訊】朋友們好,今天是11月17日(星期三),歡迎來到《》,我是唐靖遠。
今天焦點:中美峰會誰占上風?習近平一句重要話拜登沒聽懂;美方出人意料要北京在這個方面合作;《歷史決議》全文公布,沒有說出來的3個重點。
【北京借3件大事營造氣氛】
週一這天,對中共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也是它們特意安排挑選好的日子。在這一天幾乎同步發生了三件大事,第一件當然就是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中美首腦視頻峰會,儘管大家都知道不太可能看到有什麼積極的成果之類,但也都想知道雙方究竟會說些什麼,畢竟在這樣的場合,有時候一句話就可能掀起一場風暴。
第二件事,是中共終於公布了此次六中全會審議並獲得通過的那份歷史決議全文,再次引發了各家媒體的全面聚焦與解讀。這份文件長達3萬6,000字,當然有很多值得解讀的點,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習近平在其中埋下了不少伏筆,我今天將在後面來討論這個話題。
第三件事相對沒那麼大,但也不小,就是北京證交所正式開張營運。我剛才為什麼說這一天是中共特意挑選好的日子呢?這是因為當局想利用這三個事件來凸顯習近平在政治、外交和經濟領域取得的三大進展,營造一個大事喜事接踵而來的所謂祥瑞喜慶氣氛,用中美緩和來為新的證交所開張沖喜。
為什麼中共一定要把一場各說各話毫無新意的對話拔高為「富有成效」呢?說穿了就是為了這個營造氣氛的需要,這只不過是我們說過多次的,中共那種「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特色行為方式的又一次體現而已。
今天我們先簡要聊聊這次峰會。這次會談的結果大體上和我們此前的分析是一致的,就是拜登希望通過適當的滿足中共那份清單上的條款,來換取中共在雙方對抗領域的適當降溫,並在有合作可能的領域走得更近一些。但是呢,在需要競爭和對抗的領域,尤其在一些關鍵領域,美國不太可能放任中共趕超自己。
我們看到雙方第一個實質性的動作,就是雙方在會談之前,就媒體問題達成3項共識,結束了從去年2月爆發的,相互驅逐數十名記者並限制簽證的「媒體戰」局面。
這三項共識的主要內容就是,中美雙方都對等向對方開放記者簽證,可以正常往返對方國家並享有相對較長的停留期。
放鬆媒體簽證限制,包括此前美媒一度放風說美中可能討論重開關閉的領事館等等,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拜登政府對中共的競爭更注重在傳統的軍事、科技和經貿領域,而對非傳統的意識形態滲透以及中共擅長的信息戰和心理戰則相對沒那麼重視。
但這恰恰是中共真正的不對稱優勢,美國沒有宣傳部,主流媒體又都集體左傾,而左派很多意識形態的根源實際上就是從共產主義來的。所以,這次峰會,從裡子的角度看,雙方大體是平手,誰都沒有做實質性讓步。但客觀地說,在面子上,習近平利用輿論優勢的確占到了一點便宜。
【「老朋友」與習近平的弦外之音】
拜登唯一扳回了一點面子的舉動,就是習近平一上來就稱呼他為「老朋友」的時候,拜登沒有予以相應的回應,沒有提到任何「朋友」、「老友」相關的字眼。而就在峰會前幾個小時的白宮例行記者會上,白宮發言人普薩基剛剛對記者提問明確地回答說:「我可以肯定地說,他(拜登)沒有把他視作老朋友。」
「老朋友」這個梗,可以說是本次峰會最受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眾多大牌媒體都進行了報導。其實西方人可能不太了解,在中共領導人的話語術中,老朋友這個詞含義很豐富,可以是指真正的老朋友,也可以只是代表談不上朋友的老相識,甚至還有可能代表相反含義的老對手,因為中國人過去講「不打不相識」。
當然,拜登上任才僅僅10個月,習近平更多的是想以這種帶著點主人待客的語氣來凸顯自己的與第一強國總統平起平坐的江湖地位。這種微妙的語境,西方人基本不太能領會,但我們看到中共的這個動機在官方宣傳中一直都是重點強調的對象。
大家不要小看了中共這種看起來像文字遊戲的手法,這些語言背後往往都蘊含著一定的深意。
我們舉個例子說,這次視頻峰會中,習近平強調了中方認為的中美相處三原則:一是相互尊重,二是和平共處,三是合作共贏。然後他說了一句:「地球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各自和共同發展。」
可能比較關注時事的朋友會覺得這話聽上去有點耳熟——是的,早在奧巴馬時代,習近平就曾經衝著奧巴馬說過類似的話,他說:「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
這話乍一聽上去似乎沒毛病對吧,這只是表達一種和平共處的態度嘛,很正常。但實際上習近平是話裡有話的,他真正的意思,是在說在亞太區域,中美兩國是對等地位,是並列關係而不是老大和老二的前後關係。說白了,就是中共從那時候就已經明確表示不承認美國的領導地位,要先平分太平洋,最後再取而代之。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中共的立場在升級,已經把要平分的對象,從太平洋擴展到了全球。嚴格說,這口氣有點大,但並不是習近平的心血來潮,這就是中共一直在推進、執行的戰略,它們從鄧小平時代起就籌劃的是三部曲:第一步韜光養晦積攢實力;第二步逼迫美國讓渡部分領導權,實現平分天下,中美共治全球;第三步就是最終擊垮美國,完全取而代之。
中共給自己當前的定位,是正在實現第二步的過程中,習近平公開而又不露痕跡地把這個要求提出來了,目的就是告訴國際社會,這是中共的既定目標,是他連任後全力以赴的方向,這一點絕對不會改變。
而且中共官媒在報導中美關於記者簽證的三點共識的時候,也都非常一致地在突出一個重點,就是中國取得了和美國的「對等」地位。
中共在迫使美國承認其兩強共治天下的地位,這就是中共極力想要表達的弦外之音。
【美國將外交抵制冬奧會】
那麼,美國是否聽懂或看懂了中共的這種企圖呢?應該說至少有人是看懂了一部分的。
峰會結束後,《紐約時報》立即刊文點評,說在國際舞台上,中共趁美國在處理新冠疫情、種族衝突及阿富汗撤軍等問題上表現不佳,開始大舉提高自己在國際組織的影響力,並意欲聯合俄國、伊朗、古巴等國家,成立「反西方聯盟」,目的是與美國爭奪世界領導權以及科技領頭羊的地位,其中包括了中共自認為的在太空與網絡空間的優勢。《》
文章特意提到說,習近平要想稱霸全球,首先需要稱霸東亞,而阻擋中共東亞稱霸的最大導火線,就是中共日思夜想要拿下的台灣。
這個觀點其實和我們以前的節目如出一轍,一言以蔽之,中共的戰略就是:如欲稱霸世界,必先稱霸亞太,如欲稱霸亞太,必先吞併台灣。
而美國政府也相應有了一些動作。
昨天,《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同時也是一位對中共比較強硬的知名左派喬什‧羅金(Josh Rogin)引述幾位知情人的消息說,白宮預計將很快宣布拜登政府對北京冬奧會實施外交抵制,也就是總統和政府官員都不出席,僅允許運動員去參賽。
文章說這種外交抵制是為了在不影響美國運動員的情況下對中共侵犯人權的一個回應,而且美國政府將通知盟友這一決定,但是否效仿美國由盟友自己決定。
而就在峰會舉行的當天,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訪問日本時表示,美國無意加入CPTPP貿易協議,但謀求一個更強的框架,就是希望與日本合作打擊中國鋼鐵產業的過剩產能。
與此同時,《南華早報》今天又爆出獨家新聞,說拜登在虛擬峰會中向習近平提出了一個經濟合作討論的要求,希望美中兩國一起釋放原油儲備,以幫助穩定不斷飆升的國際原油價格。
這是一個有點奇怪的邏輯。我們都知道拜登一上任就壓制本國石油業,叫停了加拿大輸油管。現在居然一轉身反而去要求中共釋放戰略儲備石油來幫忙穩定油價。
所以,大家有看到嗎?這就是我們當前面對的一個客觀現實:在中共咄咄逼人的野心面前,美國實質上並沒有放鬆競爭,但美國競爭與合作並行的政策,在形式上已經開始在讓渡一部分話語權給中共,而這正是中共可以拿來作為標榜自己國際地位上升的炒作資本。
從這一點上來講,拜登政府並沒有真正聽懂習近平的那句話。
【歷史決議副組長人選的玄機】
好的,接下來我們還是要說說中共正式公布的第三份歷史決議全文。
這份決議長達3萬6,000字,講述習近平的那部分獨占近2萬字,超過一半。其實決議最核心的內容都已經在六中全會公報中說了,我們也都詳細討論過了。今天我們重點說說全會公報中沒有提到的一些重點,看看習近平在這些重點背後都隱藏了什麼樣的信號。
首先第一個重點,是新華社在發布決議全文的同時,也發表了習近平署名的關於決議的一份說明。習近平在說明中解釋了為什麼要搞這份歷史決議的原因,說白了就是要把中共前一百年和後一百年做一個切割,前面的都屬於舊的歷史了,後面的都屬於「新時代」了。他想要強調的,實際上就在於自己是新時代的第一代領導人這個重點上。
他提到自己是決議起草組組長,王滬寧和趙樂際是副組長。表面上這與兩人的工作分工有關,但實際上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這兩個人一個負責搞定決議內容,而另一個負責搞定任何敢對決議內容不服、不滿的人。這樣的配置,誰要想讓決議通不過基本上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
【改革開放被終結】
第二個重點,就是此前的公報中提出的「十個堅持」裡面,所有人都注意到了沒有提到「堅持改革開放」。現在歷史決議全文公布了,我查了一下,全文提到「改革開放」這個詞一共有40次,但從時間劃分上看,有38次都用在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大會之前的歷史總結敘述中。
剩下的兩次,一次是在敘述鄧小平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時候順帶提了一句「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算是打破了剛才提到的時間限制。另一次是最後總結習近平新時代的第七大部分,在羅列了一系列的「意識、自信、維護」等套話後,提到了一句要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促進共同富裕,發展全過程民主。
這是唯一的一次和習近平新時代部分直接掛鉤的內容中,提到了「改革開放」四個字。而且,也都是淹沒在一大堆花裡胡哨的黨文化名詞當中,說明這只是習近平需要的一種修飾,而不是重要的政策。
所以,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習近平隱藏的一個重要信息,就是他表面上沒有直接否定鄧小平,但通過這種敘述手法間接否定了鄧小平最根本的改革開放路線。也就是說,他用做而不說的方式,表達了一個重要信號:改革開放到此就成為歷史了。
可能有朋友會有疑問,習近平在其它場合不也在說改革開放只會加大不會倒退嗎?王岐山今天剛剛在出席2021年創新經濟論壇開幕式的主題演講中,不是還在強調說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決心不會動搖嗎?
是的,當局在任何公開的表述中,當然不會直接說改革開放是錯誤的,我們要撥亂反正等等。但不要忘了,什麼叫改革開放,這個定義權和解釋權是在當局手裡的。所有人都認為國安法讓中共基本失去了香港這個最大的開放口岸,但在當局的話語系統裡,這反而才是深化改革的一大政績。
當所有人都認為,對各大互聯網巨頭的重錘監管風暴是倒退的時候,在當局的眼中,這同樣是深化改革以利更好的開放的關鍵舉措。過去有句話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其實在中國大陸一個非常嚴酷的現實就是,無論你多麼有理,在中共的權力體系面前,你永遠都是講不清的,因為你認定的對錯標準,現在統統都被絕對權力重新定義、顛覆、改寫了。
【鄧小平批「個人崇拜」被刪除】
第三個重點,是大家都注意到了,本次歷史決議大體上延續了對幾段關鍵歷史的定性,比如對六四事件繼續沿用了「政治風波」和「動亂」的定性,對大躍進和文革等系列運動也沿用了「錯誤」及「災難」的說法。
乍一看上去,似乎並無太大問題。但我們如果仔細看看就會發現,決議對六四事件的描述,使用了因果顛倒的手法,把發生在「六四」之後的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寫在了前面,變成了誘發「六四」的原因。
而在文革部分,使用了「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利用毛澤東同志的錯誤,進行了大量禍國殃民的罪惡活動,釀成十年內亂」的敘述方式,等於把文革主要責任都推到了林彪、江青兩個人頭上。
我們都知道,十一屆三中全會對文革的定性是「十年浩劫」,這次的決議中,已經被修改為「十年內亂」,明顯進行了大幅弱化。而毛澤東從1949—1976年間發動的一系列災難性運動,該決議僅用了330餘字來「縮寫」,還不到全文1%的篇幅。
更關鍵的是,在鄧小平主持的第二份歷史決議中,有大段對毛澤東「個人專斷作風」、「個人崇拜現象」的批駁,也有對「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的肯定與提倡。這些關鍵詞在新的歷史決議的文革部分,統統消失,一個都沒出現。
所以,對這個第三份歷史決議的結論是很清楚的,習近平事實上已經否定了鄧小平4大遺產:任期制、集體領導、隔代指定繼承人和經濟建設為中心。我們用7個字就可以來概括了:貶鄧、抬毛、加冕習。
好的,今天我們就聊到這裡,謝謝各位的觀看,我們下次再見。
《》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