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癌症患者當中,不論是緩解、惡化,還是復發,都和維生素D缺乏症有關。
世代研究明確指出維生素D不足與癌症關聯
我在臨床診查之餘,也持續研究大量的國外臨床文獻。
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到底和癌症及腦中風等現代疾病有著怎麼樣的關聯?針對這項長期調查研究,全日本十一所保健所、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和國立心臟病學研究中心,共同展開了「多目的世代研究」(JPHC Study)。所謂「世代研究」(Cohort Study),是將暴露在某種疾病風險下的群體,以及未暴露在該疾病風險下的群體作為對照,進行長期追蹤觀察;同時探討該致病因子與日後疾病發生的關聯,是一種預測性研究方法。
這項多目的世代研究從1990年至1995年間,針對40~69歲的男性和女性共3萬4千人進行健康檢查,採集並保存血液,觀察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與罹患癌症風險的關聯性。這項調查一直持續追蹤至2009年。
在這段期間,有3734人罹患癌症。同時,從並未出現癌症症狀的人當中,隨機挑選出4456人作為對照組。調查結果如下圖:
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最低群體的風險比(Hezard Ratio,相對危險性比較,為統計學上用語)為1,依序區分為濃度第2低,以及濃度第2高、濃度最高的群體。如圖所示,濃度第2低群體的風險比為0.81,第2高群體為0.75。
以濃度第2高群體來看,比起濃度最低的群體,可知出現癌症症狀的風險減少25%。
相較之下,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最高群體的風險比為0.78(風險減少22%)。雖然比濃度第2高群體風險比略高,但這在統計學上並不被視為有顯著的差距。這個研究主要說明了人體內血液中維生素D維持在一定濃度以上,即有抑制癌症發病的效果。
不同身體部位的罹癌風險
接著,下面的圖表,可以看到身體不同部位的癌症罹患風險,以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最低族群為基準,呈現與濃度最高族群的風險比。
由圖表中可見,肝癌和乳癌、膽道癌、淋巴瘤、肺癌等癌症的風險比明顯不同。其中,肝癌的風險比為0.45,這表示血中維生素D濃度維持在30ng/ml以上,發病風險下降55%。
另一方面,甲狀腺癌和白血病在風險比上,並未得出在統計學上有意義的差距。此外,胃癌和胰臟癌、大腸癌等消化器官癌症患者也一樣,儘管和對照組比較起來,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略低,但風險比上並無有意義的差距。
前面提過的,內臟器官主司人體內的消化與吸收,所以也被認為是維生素D的吸收出了問題。儘管如此,為何在與對照組的比較之下,風險比卻並未出現有意義的差距呢?這可能是因為對照組群體的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平均值也偏低。
我們由此得出一個可能的結論,未出現癌症症狀的人也和癌症患者一樣,有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的情況。
摘自《》 世茂出版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新冠患者缺維生素D有1/4病逝 3方法有效補足
· 維生素D有4大抗癌功效 補D防癌注意1關鍵
· 缺乏維生素D易感染新冠 1招補充最快
(網站專文)
責任編輯:李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