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拜登在台灣問題上的紅線
【大紀元2021年10月30日訊】(大紀元專欄作家Anders Corr撰文/曲志卓編譯)拜登總統毫不含糊地表示,一旦中共發動軍事攻擊,美國將保衛台灣。他逐漸清晰的公開承諾加強了威懾力。
10月21日,拜登說了我們喜歡聽的話。一位來自康涅狄格州的觀眾問道:「你如何才能在軍事上做到與他們(中共)匹敵?你能發誓保衛台灣嗎?」拜登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拜登回答道:「從軍事上講,中國、俄羅斯和世界其它國家都知道,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不要擔心他們是否會更強大。但是,你需要擔心的是,他們是否會採取可能使他們犯嚴重錯誤的活動。所以……我已經和習近平交談過,花的時間比任何其他世界領導人都多。這就是為什麼你有……你知道,你聽到人們說 『拜登想與中國開始新的冷戰』。我不想與中國(共)冷戰。我只想讓中國(共)明白,我們不會後退。我們不會改變我們的觀點…」
拜登的意思就是說,美國不僅會在軍事上保衛台灣,而且暗示他以前曾私下向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傳達過這一信息。私下的威脅發生在如此公開和相應的威脅之前,這是說得通的。私下的威脅更委婉地給了習近平一個退讓的機會,而公開的威脅是因為習近平沒有接受這個機會。
拜登的新紅線應該令北京非常清楚,美國不太可能在中共軍事入侵時放棄台灣。如果我們那樣做,拜登將在下次選舉中付出代價。
拜登在CNN市民大會的最初聲明可能讓主持人安德森‧庫珀(Anderson Cooper)感到緊張。他插話進來,要求澄清:「那麼,你是說,如果中國(共)發動襲擊,美國會保衛台灣嗎?」
庫珀的話還沒說完, 拜登就打斷他,並重複「是的」。
然後,拜登第三次重複自己,「是的,我們承諾這樣做。」
庫珀隨後切斷了總統,「好吧, 我們再休息一次……」
這是一份重要的總統聲明,在幾分鐘內三次申明美國將在軍事上保衛台灣。它需要更多的解釋,然而CNN打斷了拜登的話。
但台灣民主的支持者們歡呼著,因為美國政府從台灣問題上的「戰略模糊」,即有意模糊其是否將在軍事上保衛台灣,轉向「戰略清晰」,這意味著美國公開承諾保衛台灣。
眾議員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威斯康辛共和黨籍)第二天發表了一份聲明,內容是:「戰略模糊不再符合國家利益。顯然,拜登總統同意這一觀點。同樣清楚的是,中共會認為這些言論反映了我們真正的台灣政策。現在是結束關於我們對台灣承諾性質的學術辯論的時候了,而要著手努力捍衛台灣免受中國(共)入侵,而中國(共)入侵的可能性似乎越來越大。這意味著我們要誠實地告訴美國公眾,在近期內成功阻止針對台灣的既成事實(註:指中共的入侵)美國將付出什麼代價,以及我們所需要的能力、姿態和資源。」
《中國入侵的威脅:台灣的防務和美國在亞洲的戰略》(The Chinese Invasion Threat: Taiwan’s Defense and American Strategy in Asia)一書的作者伊恩‧伊斯頓(Ian Easton)在推特上回應拜登,稱他的言論「太棒了」。
伊斯頓隨後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拜登總統最近公開保證美國將保衛台灣,這是美國外交政策史上的一個分水嶺。防止美國在台灣問題上與中國(共)發生重大戰爭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安全挑戰。
部分解決方案是加強威懾力,說服習近平和中共精英,對台灣採取侵略行動對他們來說將是一場災難。拜登總統的勇敢言論將使北京的決策者以新的眼光看待美國,並(令美國)重新獲得尊重。美國的決心降低了中共侵略和衝突的可能性。」
拜登談到他與習近平的頻繁討論,以及他關於將保衛台灣的聲明的背景,可能並非巧合。
10月5日,拜登發表聲明說,他和習近平就遵守《台灣協議》達成共識。這引起了華盛頓和媒體的困惑,但它很可能指的是一項長期公認的共識。這種共識在羅納德‧里根總統(Ronald Reagan)對1982年公報的解釋中最為明顯,而且可能在拜登總統向中國獨裁者發出一條私人紅線後得到證實——不以武力來決定台灣的命運。
這將有助於解釋拜登在這兩個公開話題的關聯,以及為什麼中共在入侵台灣問題上一直到現在都默不作聲。
然而,衝突正在升溫,任何一方都可能出現災難性的情報失誤。獨裁者特別容易出現情報失誤,因為,為了維持自己的地位,他們的手下只會報告他們想聽到的情報。因此,在等級體系之外與習近平進行清晰的溝通尤為重要。
伊斯頓寫道:「目前人們只能猜測。但拜登總統給習近平主席關於美國對台灣防務承諾的私人通信,似乎可能發生在前段時間。通信可能發生過多次。如果是這樣,私人談話顯然不起作用。威脅只會惡化情況。不樂觀的情報可能使拜登總統重新考慮他的選擇,並決定公開他的意圖。」
過去,美國在台灣防務問題上含糊不清,而現在美國理所當然地畫划了一條更強、更公開的紅線。拜登將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紅線公之於眾,有意使包括他本人在內的美國政客更難在北京發動襲擊時退縮。
這是一個受歡迎的強制功能,增加了美國威懾的可信度。他的選舉對手會不失時機地利用任何對台灣的「誓言」來說明總統的弱點,從而迫使他下台,讓位給一個有脊梁的總統。
通過鎖定美國的反應,美國通過消除既成事實的可能性來阻止中共。在美國民主競爭的背景下,這一承諾增加了拜登對中共威懾力的可信度,而習近平無法與之匹敵,因為習近平從來不用擔心某個選舉對手會因他的言論而攻擊他軟弱。
拜登的新紅線使得北京一開始就不太可能發動攻擊,因為這樣的攻擊可能會升級為戰爭。儘管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對人的生命,特別是對長期受苦受難的中國公民本身持傲慢的態度,但中共領導人也不能免於恐懼。與毛澤東在談到核戰爭時所暗示的相反,美國人口較少,這給了我們一個不對稱的優勢。
美國海軍頻繁過境台灣海峽也強化了拜登越來越合理的紅線。過境不僅涉及航行自由,那是它的官方目的,而且涉及美國參與保衛台灣。「保衛台灣」現在成為急需的公開承諾。
鑒於中共日益增強的軍事力量和對台灣的敵意,這是美國戰略的正確方向,包括多次兩棲軍事演習和幾乎每天試飛台灣的邊界。
很少有人會讚成習近平關於大規模暴力的夢想,因此,隨著中共的變化,我們的政策必然會發生變化。拜登正在通過戰略清晰取代戰略模糊。
戰略上的明確性符合台灣的要求。去年在接受《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的採訪時,台灣事實上的駐美大使蕭美琴明確了這一點。她說,「我們需要一定程度的明確性。」
外交關係委員會(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現任主席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ass)對此表示贊同。《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援引他的話說,「現在是從戰略模糊到戰略清晰的時候了。」
「戰略模糊」自有其目的。它阻止台灣宣布獨立,也同時阻止中共的攻擊。一些人認為,台灣宣布獨立將激怒中共。美國對保衛台灣的承諾保持模糊,台灣就必須顧及來自美國和盟國的外部壓力而不擅自宣布獨立,從而減輕了美國所要承擔的,因台灣主張獨立而引起的道德風險。
戰略上的模糊性也確保了台灣不會太放鬆——台北時刻需要有一個不依賴美國軍事支持的防禦計劃。台北知道美國想要這個,所以進口大量的美國軍事硬件,並經常公開聲明,它專注於自衛,同時提到美國的「堅如磐石」的支持。
但模稜兩可是一把雙刃劍。這也給北京帶來了一些希望,即在「統一」的目標中,也許軍事「解決方案」是一個選項。事實上,這給北京帶來了很大的希望,以至於北京正在迅速建立一個世界級的軍隊,有朝一日可能會打敗美國。
然而,隨著北京的力量和威脅的增加,模糊的面紗開始落下。在面紗下面,我們看見了一個對台灣更加強硬的承諾。無論過去的政策和行動怎麼樣,美國總統在尋求增強對北京的對抗力並阻止其入侵計劃時,可以而且必須公開澄清這一戰略。當入侵沒有迫在眉睫時,政府可以再次回到模稜兩可,並通過與中共接觸和幕後談判使之退讓的政策。
許多政策專家、媒體和北京顯然不明白,或者不想明白(為了戰略上的模糊性)這種微妙的動態。這表明,北京最好儘快變得聰明起來,否則中共軍方對美國和盟國在台灣入侵期間的軍事反應會感到驚訝。沒有人想要這個,包括拜登。因此,他被迫讓自己的政策越來越清晰,這與他的執政團隊的想法是不一樣的。
美國對台灣軍隊的軍事訓練、台灣海峽的海上過境增加、亞洲聯盟的深化,以及現在對台灣防務的公開承諾,共同說明了一件事:美國又回來了。
作者簡介:
安德斯‧科爾(Anders Corr)擁有耶魯大學政治學學士學位(2001年)和哈佛大學(2008年)政府學博士學位。他是《政治風險雜誌》(Journal of Political Risk)出版商,科爾分析公司委託人。他在北美、歐洲和亞洲進行過廣泛的研究。他撰寫了《權力的集中》(The Concentration of Power)(即將於2021年出版)和《不侵犯》(No Trespassing),並編輯了《大國,大戰略》(Great Powers, Grand Strategies)。
原文: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