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在21世紀 重要性或超石油
【大紀元2021年10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原彰台灣台北報導)台灣玉山科技協會在26日舉行創會20週年慶祝論壇,聚焦全球產業趨勢、半導體、電動車等議題。該協會理事長李紀珠說,科技業在台灣的股票市值已突破1兆美元(約新台幣27.7兆元),預期今年產值也會跟上,這對台灣而言是新的里程碑。
本屆的論壇,邀請包括: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鴻海董事長劉揚偉等重量級企業家進行專題演講。
科技業市值 占上市櫃公司六成
李紀珠認為,台灣的科技業經過多年努力,已在全球供應鏈裡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今年有800家上市櫃電子公司,科技產業的市值占上市櫃公司市值達六成,市值在去年已破1兆美元,今年產值也有機會破1兆美元。科技產業支持許多其他專業產業,如金融、法律、會計等,形成台灣產業共榮的世代。
李紀珠再以台積電舉例,因為有它的關係,激發出更多的積體電路(IC)設計廠,進一步對全球帶來貢獻。
李紀珠說,近年全球經濟出現變化,台灣面對許多新的挑戰,包括:美中科技戰、反全球化、疫情,而國內則面臨五缺的問題,建議政府除了引領新的發展戰略外,應鼓勵民間第二軌道的布局,共同面對問題。
半導體的重要性 恐超過石油
半導體議題是會上重點,並以「台灣繼續承擔領袖的策略」為題進行探討,台積電業務開發資深副總經理張曉強則認為,以台灣而言,晶圓代工及封測產業位居全球第一,IC設計及整體半導體業是位居全球第二,規模僅次於美國,這是超出過去人們預期的。
他認為,半導體已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把它形容是21世紀的石油,可能還是低估其作用,隨著未來AI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半導體將會起到更大作用。
台灣半導體 面臨五大挑戰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則提到,台灣半導體產業面臨五大挑戰,首先是,國家主義興起及國家級戰略,第二是全球供應鏈重組及在地化生產的趨勢成形,第三是全球話語權出現調整,第四是過去的遊戲規則被改變,而第五點是,台灣可能處在被動位置,對於別人出招只能疲於奔命。
聯發科執行副總經理暨技術長周漁君提到半導體產業的人才問題,指出產業想繼續成長仰賴的是人才,而台灣人才的質跟量,逐漸跟不上聯發科的需求,這並非是通過教育政策就可以解決的,而是得提升誘因,利用租稅優惠方式,加強年輕學子的意願,「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今年將電動車列為重點探討的議題,谷歌(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現任台灣新創公司沛星互動科技(Appier)暨AI公司iKala董事簡立峰說,電動車帶給台灣產業最大的價值,是資通訊可以順利進入汽車產業,但這背後仍有諸多挑戰。
簡立峰說,汽車產業與資通訊不同,汽車使用壽命長達20到30年,而手機使用壽命是1~5年,這是業者需要衡量的;對於需要創造新的供應鏈,台灣要打造電動車產業的Android(安卓作業系統)並非沒有機會,以開放系統的角度來看,台灣能累積1千到2千家零組件供應商,而以軟體角度來說,這攸關主宰全世界的大平台、全球話語權,這是台灣過去沒有的機會,但現在看到了契機。
供應鏈廠商 可直接與電動車廠互動
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則說,台廠在電動車領域,如果不參加就沒有機會,而消費電子殺價取量的商業模式,將不適用於未來電動車產業,供應鏈廠商可與車廠直接互動,不必仰賴中間廠商。
另外,宣明智說,台灣的產業已具有製造電動車的實力,以大型電動巴士而言,可以自製並外銷,或整廠輸出,背後的商機可期。他說,由於台灣的電動車開發供應鏈,具有完整與密集的特性,預估國際車廠可能選擇在台灣設立電動車研發中心。
鴻海在日前宣布推出C級距、E級距與電動巴士等三款電動原型車,劉揚偉在玉山科技論壇的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由於鴻海耕耘美國車廠的時間比較早,預計在年底前,會新增一家美國車廠採用鴻華先進設計的電動原型車,意即美國市場可看到鴻海推出的電動車。
張忠謀:科技業CEO 技術出身較好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26日晚間以「經營人的學習與成長」為題進行演講。他說,「科技事業的CEO還是要是那個技術出身的比較好。」
張忠謀說,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日前提到,前幾任的CEO並非技術人,這樣對公司的營運帶來挑戰,「基辛格的言論有點偏,但我基本上同意。」
張忠謀說,幾乎每任英特爾的CEO他都認識,季辛格沒念過大學,但在英特爾做了30年,過去對台積電也不是很客氣。
張忠謀說,在2015年時,當時離開英特爾的季辛格,曾到台灣找過他,並向他介紹當時任職的VMware公司的業務。張說,當時可感受到季辛格是個人才,簡報具有說服力,因為他是技術出身,相信自己在說的事。
張忠謀受訪時也表示,台積電現在還是兵家必爭之地,且地位會越來越重要。
責任編輯:呂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