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遇險 求生重點水源比食物更重要

作者: 加藤英明 (生物學者、農學博士)

人氣 3793

【編者按】在野外遇險不是只有冒險家才會遇到的狀況,生存技能也不是只有專業人士或探險愛好者才需要了解的知識,普通百姓也應該具備基本求生自救常識,學習一些自救常識,能夠讓我們避開危險,甚至在危急時挽救生命。

尋找水源

(台灣東販堤供)

在山裡要找出水湧出的地方。在樹木茂密的山裡,地底下所含的雨水會緩緩滲出。走著走著如果發現土壤潮濕的地方,就仔細看看附近,應該會有水從山坡或岩石的縫隙流出。大多數的地下水經過地底過濾,當成飲用水沒有問題。然而,水塘的水或河水則有可能摻雜了細菌或哺乳類糞便中的寄生蟲等等,不要直接飲用。水源處如果有動物的腳印,水被汙染的可能性就很高。

不要為了找水在山裡漫無目的亂走,記得預先做好不論何時都能回到原處的措施。此外,進入泥濘的沼澤或山谷是非常危險的,絕對要避免。

收集雨水

(台灣東販堤供)

雨水拿來飲用也沒問題。不過,最好等雨下了一段時間之後再收集雨水,因為剛下的雨含有大氣裡的髒汙。還有,收集雨水的容器。不要直接放置在地面上,放在地上的話,飛濺起來的水裡可能混有泥土。要在離開地面的檯面上,排放杯子或盤子等手邊所有的容器來收集雨水。

此外,如果有塑膠布的話,將四個角綁在相鄰的樹木上形成凹陷,便可以收集到大量雨水。

收集露水

(台灣東販堤供)

有時在晴天的早晨到河堤去,會看到雖然天空放晴,腳邊的草卻很潮濕。這是由於空氣中所含的水分接觸到寒冷的草,而變成水滴附著上去的關係,是一天當中氣溫降到最低的凌晨時分常發生的現象。露水也可以作為飲用水。收集的方法很簡單,只要在膝蓋以下的腿上綁上乾淨的毛巾或布,在結露的草叢中走動即可。走動30分鐘到1小時左右,可以收集到大約500ml的露水。之後只需要把毛巾或布擰一擰,把水擰進容器裡。

還有一種方法比較需要耐心,是將草或樹葉上附著的水滴直接收集到容器裡。此外,把沾有露水的草放進塑膠袋裡輕輕搖晃,水滴就會集中在袋子底部。重複這個步驟就可以取得飲用水。如果收集到的水含有髒汙,煮沸殺菌會比較安全。

從地面收集蒸發的水

(台灣東販堤供)

即使是熾熱的沙漠,還是會從地底下不斷冒出水蒸氣,而這些水蒸氣也可以轉換成飲用水。雖然比較費時,但還是要學起來以防萬一。這個方法就是利用太陽熱能的簡易蒸餾法。首先要挖洞,並在洞穴的中央放置容器後,攤開塑膠布完全覆蓋住洞穴。如此一來,地底下的水分受太陽的熱而蒸發,就會在塑膠布的內側產生水滴而滴落至容器裡。為了確保水滴進入容器,可以在容器正上方處的塑膠布上擺一個小石頭。有了這個方法,不管是沙漠還是荒島的沙灘,都能取得飲用水。

在沙灘的話,放入用海水浸濕的毛巾或草葉,更容易取得大量水分。日光直射到的地方,洞穴裡會升溫使得水分容易蒸發,因此可以找長時間有太陽直射的地點來挖洞。

將雪融化

(台灣東販堤供)

就算口很渴,也不能直接飲用雪水。吃進冰雪的話,會導致體溫下降而消耗體力。此外,內臟受寒後也可能使水分的吸收變差,感覺更加口渴。積雪當中含有許多空氣中的微粒,不衛生的地方的雪,還可能傷害腸胃。「讓雪在嘴裡融化後再喝下去就跟飲用水沒有兩樣」這種想法更是大錯特錯。

雪一定要加熱、融解後才能入口。煮沸一方面也能殺死細菌,比較衛生,還能讓發冷的身體暖和起來,使身體狀況變好。建議一次準備多天份的水,分成小分量裝進寶特瓶,放進衣服裡,使之接近體溫後再飲用。如果裡面摻雜了細小的樹枝或枯葉、沙土,要用紗布之類的過濾後再喝。

將髒污的水做成飲用水

(台灣東販堤供)

如果要飲用混濁的河水或池水,首先要把的水取來裝在水桶或寶特瓶等容器裡靜置。經過一段時間後,造成混濁的細沙或樹葉、藻類等浮游物質就會沉澱。雖然混濁清除了,但上方澄清的水中也可能有臭味或含有有害物質,所以需製作過濾裝置,濾出乾淨的水。

容器最好用大的寶特瓶(2公升),如上圖製作。用這個裝置過濾,便可以去除水中的雜質。過濾後的水需煮沸,以殺死病菌。除了泉水以外,不管看起來再怎麼乾淨的水,都最好煮沸至少10分鐘以上以殺菌。

將海水變成淡水

(台灣東販堤供)

從海邊取水的方法有P.42介紹的「從地面收集蒸發的水」。另外還有從海水提取出淡水的求生方法,可以先學起來。

如圖所示,將集水用的容器置於裝有海水的鍋子正中央,上方再疊放一個裝有海水的鍋子,開始加熱。下方的鍋子冒起的熱氣經上方的鍋底冷卻,水滴會掉落至容器中,透過這樣的「蒸餾裝置」,便可以獲得飲用水。

為避免水蒸氣從上下層鍋子之間的空隙散失,要塞入毛巾等物品。此外,上層的鍋子中的海水如果變熱了,就再從海裡取來冷的海水替換,如此即可有效率的取得飲用水。

擰海水魚

(台灣東販堤供)

漂流在海上時,海水的鹽分濃度高達 3.5%,不能飲用。不過,可以從捕獲的海水魚身上取得水分,因為魚的血液中鹽分的濃度比較低,只有0.6%。生活在海中的魚類會透過鰓把喝進去的海水當中所含的鹽分排出體外。捕捉來這些魚類放進布裡擰一擰,其血液及細胞內的體液就會排出來。雖然有點腥臭味,但卻是為求生存的必要手段。當然,不擰而直接生吃魚也可以攝取水分。除了魚以外,海龜和海鳥的體內也有大量水分。

棲息在海中的魚類,體內的水分會流失,因此必須喝大量的海水,並透過腸子吸收水分,再把多餘的鹽分透過鰓排出體外。尿液量很少。(淡水魚:跟海水魚相反,體內會滯留水分,因此會透過尿液將大量的水分排出體外。)

帶著隨身淨水器超方便 

(台灣東販堤供)

陷入求生狀態時,身上有帶「小型隨身淨水器」的話就太幸運了。它可以過濾掉河水或池水中的細菌及病毒,也能去除泥土的土臭味,是能製作出飲用水的超方便工具。手動式的濾水壺在遇到災害時也能派上用場。為預防萬一,建議於野外活動時可以帶著備用。內藏的濾芯或活性碳有使用期限,需定期更換。

(※網站專文,禁止轉載)

<>

.野外求生術 獵人教撇步
.野外求生秘技:徒手剝開椰子
.野外求生必學!植物學家帶您找尋自然野味

責任編輯:陳真

相關新聞
大連男子爬泰山墜崖 野外求生13天
野外求生 孩子的毅力不輸大人
野外搜救挑戰賽  訓練求生兼釋放壓力
10歲男孩叢林迷路 憑信念與技巧 抗過寒夜 成功獲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