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紀元特刊】執大紀元迎接港人特刊發表之際,英國境內的多個民間組織向已經定居英國和將要來英國定居的港人朋友送上暖心的迎接以及堅定的支持,下面是來自他們的致辭原文。
來自Benedict Rogers的致辭
On 1 July last year, the British government responded to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regime’s imposition of a draconian national security law in Hong Kong by announcing one of the most generous immigration schemes in modern history. The Prime Minister Boris Johnson, the Foreign Secretary Dominic Raab and the Home Secretary Priti Patel deserve credit for recognizing – albeit belatedly – our moral obligation to Hong Kongers who hold 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 (BNO) status, and by offering a pathway to citizenship. This scheme provides a lifeline to three million Hong Kongers and their dependents, meaning that around five million people are eligible to come to the United Kingdom from Hong Kong.
Over the past year, as repression in Hong Kong has intensified and the city’s freedoms have been dismantled, we have seen thousands of Hong Kongers taking up this invitation and coming to the United Kingdom to build new lives here. At least 65,000 Hong Kongers have taken up the BNO scheme in the first two quarters of 2021, and we expect more to come.
But the BNO visa offer by itself is not enough. It is vital that Hong Kongers coming to the United Kingdom feel warmly welcome when they arrive, and receive assistance to help them integrate. That’s why Hong Kong Watch is actively advocating to the government on behalf of Hong Kongers for action to address various challenges they face in settling here, and we have helped catalyse a movement of civil society initiatives across the United Kingdom to help befriend and assist Hong Kongers moving into our communities. A “Welcoming Committee” of civil society groups and individuals was established earlier this year, entirely independent of government, to coordinate efforts.
To its credit, the government has stepped up, appointing Lord Greenhalgh as the Minister responsible for coordinating support for Hong Kongers coming to the United Kingdom. A £43 million funding package was announced, providing support for local government assistance for housing,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Twelve welcome hubs have been set up to help Hong Konger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ountry. Further funding has been offered for civil society and community initiatives.
All of this is vital. The overriding message to Hong Kongers is very simple and can be summarized in five words: You are very welcome here. It is tragic that the situation in Hong Kong has deteriorated so much that you feel the need to flee your home city, but I hope that you find a warm welcome in this country and that you discover a freedom and security here that you are no longer able to enjoy in Hong Kong. I know that, once you overcome the initial challenges of moving here, you will contribute so much to this country, as professionals and entrepreneurs, as dynamic people with great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as people who share our values of democracy, the rule of law and human rights. So be assured: we not only invite you to come, but we welcome you.
By Benedict Rogers
Co-founder and 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Watch
來自鄭文傑(Simon Cheng)的致辭
又到了農曆中秋, 是我們傳統華人文化最重視的節日,也是最講求家族團圓的日子。 這一年, 就在我們放手一搏、勇敢發聲之後, 我們身處的環境不再一樣了, 無論仍身處在那個傾盡一生所愛的城市, 還是在那些愛護我們不受迫害的國家。
回家、 自由, 若成為了彼此的反義詞,我們所渴望的那些自由, 成了今日所承受的代價, 要我們在失去國家還是家庭的兩難中作出抉擇,我們文化所根深蒂固的新年節慶, 那些背後所蘊含着重要的家國概念,從此失去了意義, 蒙上政治悲劇的色彩。
然而,悲劇是古今中外哲學思者的源泉, 沒有擔負起人生當中沉重的困軛,又何能深刻體悟人情世態和真理?或許在那安穩平淡的過去,當新年的各種拜訪成了行禮如儀的例行功課,在動盪不安的今日,才顯得這些回憶的珍貴,縱然這決定和犧牲並不如願,相反地,從此成了我們的動力,要盡力地把理想帶回家,才能無悔當初的義勇。
因之,敬告各位,尤其是那些未曾經歷過中共政權壓制異見所苦的廣大華僑,在外地如常歡慶農曆中秋的同時,毋忘那些因為極權、專制、獨裁的國家體制所害的故事,他們背後所代表著許多曾因夢想而奮力反抗,卻被輾壓至支離破碎的個人和家庭。
對那些流亡在外的港人而言, 建立起生機蓬勃、自立志強的社區, 從草根開始讓國際社會了解抗爭運動的因由, 成立「英國港僑協會」 是其中的一項努力, 若然大家尊重約定俗成的節慶, 了解華人的文化根源, 就當紀念那團圓的渴望,我正在付出的犧牲,讓他們在往後回家的道路上, 再添磚瓦。
鄭文傑(Simon Cheng)
英國港僑協會
2021年9月10日
來自Terry Leung的致辭
在這個動盪的世界,直至今天香港依然是一個福地。對於土生土長的港人,突然之間要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去面對世界上其他地方政局上的不穩定和文化差異,確實是不容易適應。
港人經歷過2019年的民主運動,族群意識開始抬頭,從此港人已經不只是簡單選擇稱呼自己為香港人或中國人,我們應該視自己為香港族群。自國安法實施以來,港人在香港備受打壓,很多人面臨兩個選擇,要不就從此低頭不發聲,要不站立挺直腰板離開香港在海外堅毅生活,延續港人精神。從此港人離開溫室,在國際舞台是一步一擂台。
港人現在可以選擇在海外生存和生活,除了安身立命外也要考慮怎樣鞏固和傳承民族精神。香港精神是不進則退。 留在香港的香港人會不停被打壓、逐漸被換血,甚至成為大灣區人。身處海外的港人如果不把精神和文化傳承下去,下一代就會把這場運動忘記,運動中的一切都會和香港一樣隨著時間消逝。 2019年這場運動是否有意義,並不只是取決於現在這一刻,而是取決於將來於我們港人的一言一行。
從此,只要有港人存在的地方,就會有香港。歷史告訴我們,一個暴政總有滅亡的一天。 但只要那個地方的民族還存在於世,將來總有光復的一日。 如果一個民族沒有優秀的民族性,就算這個國家仍然存在,也只是一個空殼。
最後,冀望新來到英國的各位香港人,能夠心存希望,為我們的文化和精神薪火相傳。將來有一天,總會煲底相見。
Terry Leung
暖氣軍師撐香港
2021年9月14日
來自陳凱興傳道(Roy)的致辭
《再遇一刻》
感謝《大紀元》邀請寫這歡迎辭,畢竟,香港人在海外這樣的相遇,更要走往未知的將來,實屬不易。
我們需要更多的媒體,悍衛言論及新聞自由。香港只能講歌舞昇平,容不下事實的報導,更容不下不同的政見;只有紅色,不再有五光十色。當權者以國安、反對假新聞為由,打壓異見,埋沒良知。最終受害的,就是社會上無權勢的基層,不停被建制強暴、踐踏。
因此,我們在英國的相遇,實在不易。《大紀元》過去一直努力為香港人服務,不單為宗教自由努力,特別是過去兩年為反送中努力,揭露為政者的惡。好些繼續為香港人權、自由努力的人,一同在英國再遇,畢竟,香港的故事仍未完結。仍然有不少港人,仍活在牢籠中受苦。
甚願我們的相聚,能凝聚更大的力量。你可能好奇的問,作為一個基督教的牧者,何以在法輪功背景報紙寫文。但是,世界各地正發生極權的打壓,我們不是更需要一起相聚,找尋屬天而來的真、善、美嗎?
讓我們一同繼續,總的有一天,我們的家會再見光明。
陳凱興傳道(Roy)
英倫好鄰舍教會
2021年9月8日
來自BHKS英屬香港會社的致辭
《英國大紀元》推出香港人專刊,我們「英屬香港會社」能被預先告知,真是十分的榮幸!
自香港回歸大陸,很多港人被處於一個溫水煮蛙的環境,面對社會不公越發嚴重,面對法律逐漸向黨傾斜,面對自由一點一滴的失去,依然無動於衷,絲毫不知危機將至。
直至有一班年青人,打破了香港繁華的偽裝,才令到大家驚醒。驚醒到偽裝表面以外的黑暗,是如何的令人窒息。
這種窒息,其實在很多年前,中共壓迫殘害法輪功學員時,就一直存在。
法輪功也許不是中共第一個被打壓的團體,但肯定是第一個不屈不撓、堅持對抗中共的社群。單就這一點,已經令人敬佩不已!
這些年來,法輪功人一直努力地希望喚醒世界,包括希望喚醒香港人。只是那時,很多人還在睡夢中 !
香港人經歷了這次的反送中事件,終於感受到,原來我們與法輪功人,其實都是同樣被迫害的一群。終於明白了不能只顧吃喝玩樂,只顧自己的生活享受,而是要與法輪功人聯結起來,共同對抗邪惡的中共,光復香港,解放中華。
我們歡迎-英國大紀元-港人專刊誕生,並為居英港人能增添健康精神食糧而興奮。
在此恭祝《大紀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成為自由社會正義的明燈!
BHKS 英屬香港會社
來自王茂俊(Jim Wong)的致辭
各位英國《大紀元》的讀者:大家好!我是王茂俊,是八三一太子地鐵站案中的八名被告之一,同時也是流散到世界各地的其中一名香港人。二零一九年的夏天,我們見證著港共如何濫用制度去處理政治問題;我們見證著警方在八三一當天於太子地鐵站內的無差別襲擊;我們見證著政權由縱容暴力變到濫用暴力,也見證著一眾熱愛香港的香港人被政權摧毀我們的人生,也見證著一眾港人為光復香港的理念而斷送他們的生命和前途。
當制度使到每一個人都變成罪犯;當思想也能成為一種罪名;當自由變得可貴;當真相變得模糊;當悼念是一種犯罪;當香港的一切都變得支離破碎和禮崩樂壞;我們要做的事,便要為仍然在香港的香港人發聲,便要為仍然在香港的港人做他們無法做的事。
我與其他人香港人一樣,經歷了八三一這一場惡夢,而這場惡夢仍然會持續下去,我們想要完結這場惡夢,就必須要悼念,因為悼念就是以顛覆生命的概念,將亡者與生者連結,悼念便是要承傳港人的意志,就是向中共宣戰,哪怕再小的事情都要去做;離散只是一個開始,離散後的下一站,便是重聚,繼續傳承香港人的身份和建立海外港人的力量,將我們的歷史和故事承傳下去。
民主對抗極權的鬥爭,便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而這一場鬥爭,只是剛剛開始,極權政府會不擇手段迫使人民遺忘,因為真相,是極權最懼怕的事情。任何地方的不公不義,都威脅著所有地方的公平公義。我們想要的,而且我們將會得到的,是自由!
王茂俊(Jim Wong)
香港連鄰創辦人
2021年9月13日
責任編輯: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