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清代仁醫王士雄福星高照 夢境中神明為他治病

文/顏丹
王士雄「忻然冠帶而去,出錢塘門,過昭慶寺,見老少婦女數百人持香攔阻,因停輿」。示意圖。(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915
【字號】    
   標籤: tags: , , ,

與葉天士、薛生白齊名的清代溫病學大家王士雄(1808~1868年),字孟英,號夢隱。他曾「居於杭,世為醫」,雖「抱有用之才」,卻「無功名之志」;雖「操活人之術,而隱於布衣」。

他「年十四失怙」,大半生顛沛流離。他父親臨終前對他說:「人生天地間,必期有用於世。你若能有此志向,我便死而無憾了。」他雖顧慮「家貧性介,不能置身通顯」,但仍以「不為良相則為良醫」自勉,從此「究心《靈》、《素》,晝夜考索,直選精微」。

王士雄「年未冠,遊長山,即以良醫聞。迄今十餘年來,車轍千里計,指下所全生蓋不知若干人矣」;「能洞徹病情而投劑多效」。如「咸豐中,……吳越避寇者麕集,疫癘大作,士雄療治,多全活」。其「治病之奇,若有天授,遠近目為神醫」;「療疾之神,人莫能測」。他醫術高明,且十分勤勉,「視疾之外,足不輕出戶,手未嘗釋卷」;「而視疾之暇,恆手一編不輟也」。

王士雄生年正逢「嘉道中衰」,雖「世有亂征」、吏治衰敗、民不聊生;且因「家無擔石儲,衣食於奔走有年」,但他不改其志,始終肆力於醫,且存仁著述、筆耕不輟。他終其一生,撰寫了「醫學叢書十六種」、「醫案十四卷」。其著作「上追《靈》《素》,下纂諸家,抉其奧以顯其幽,存其純而糾其繆,道明世俗之風,說盡暗昧之弊,分混淆,別邪異」,使得「千古流弊,一旦而消,萬世蔽蒙,一朝而破」,可謂「功蓋前賢」、「有用於世」,不負其父之遺願。

王士雄著述頗豐,卻不為牟利,僅是本著一顆濟世安民的仁心。如《霍亂論》,是因他發現被人俗稱的「掉腳痧」一症是「霍亂轉筋之候」,但「古書未載,舉世謂為奇病,紛紛影射,夭札實多」,且「猶慮沉迷者之未盡覺」而作。後重訂此書,也是因為「壬戌夏,此間霍亂盛行,求先生書不易得」。他「惻然傷之,慨將原稿重為校訂,語加暢,法加詳,類證咸備,寓意持深」。

王士雄終其一生,撰寫了「醫學叢書十六種」、「醫案十四卷」。(Fotolia)

據《清史稿‧列傳》記載,王士雄「所著凡數種,以二者為精詳」。其一為「致慎於溫補」、「醫者奉為圭臬」的《霍亂論》;其二就是「以軒岐、仲景之文為經,葉薛諸家之辨為緯」,「兼採昔賢諸說,擇善而從」的《溫熱經緯》。因「溫熱一證,庸手妄為治療,夭札多矣」,王士雄「憫之而作此書」。清代史學家汪曰楨將此「目為寶書」,讚曰「活人妙術,司命良箴。不偏不易,宜古宜今。千狐之裘,百衲之琴。軒岐可作,其鑒此心」。

王士雄宅心仁厚,體察百姓之疾苦不僅來自於各種急症舊患,還源於「飲食失宜」。他撰寫《隨息居飲食譜》一書,正值「石米八千,斤齏四十。茫茫浩劫,呼籲無門」之時,「食糠而充」、「將為餓殍」的王士雄在此書前序中寫道,「國以民為本,而民失其教,或以亂天下。人以食為養,而飲食失宜,或以害身命。衛國、衛生,理無二致」,可見其身處亂世,卻仍「軫念民艱,慨然有救世之志」。

他的好友呂慎庵為此書題跋曰:「書言近而旨遠」,「以水始,以蝗終,寓意深矣」。清代畫家董耀也題跋曰:「飲不思源,則為忘本,此夢隱《飲食譜》之所由作也。」他認為此書不僅有「救荒之功」,亦可使天下後世「養生卻病」。

王士雄所著的醫書中不僅有「活人」之術、「養生」之道,甚至還有他自己患病時所親身經歷的神奇夢境。他十二歲那年夏天得了溫病,「甚劇,父母深憂之」。他在夢中看見諸神將相對他說:「此一路福星也」,然後他就醒了,出了一身汗,病也好了。

道光十四年,他舉家患疫。在病危之際,夢見一淡妝中年婦女,給他吃了一粒紅色藥丸。他當時大汗淋漓,醒來後口中仍有藥香,而病已經好了。

道光二十二年,他又生病了。發高燒時,夢見太陽和月亮一起掛在天上,還垂下來兩根帶子,他「手挽兩帶而撼之,日月皆動,遂驚醒,出汗而愈」。

道光二十六年盛夏,他「滿額暑瘍,續患痢,又患瘧」,夢見自己乘風而行,病快好時,飛升到雲霄,又突然墜入深淵,隨即「汗出如涌而蘇」。

王士雄夢見自己乘風而行。示意圖,圖為明 唐寅《夢仙草堂圖》局部,弗利爾藝術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道光二十九年夏天,他不慎吸了他人身上的穢毒,「歸而即病」。雖然服藥後見好,但不時還會夢到自己「身化異類,遍體鱗甲,游泳深淵,騰雲而上」。他當時「汗如沐雨」,神奇的是,屋外也在下雨,且「數日不止,江浙因以成災」。

到了咸豐六年十月初六的晚上,王士雄又在病中夢見法華山來人,為他準備好了冠服和車馬隨從,要迎他赴職。他「忻然冠帶而去,出錢塘門,過昭慶寺,見老少婦女數百人持香攔阻,因停輿」。未久,東嶽傳令來,要把他送回家。他剛到家門口,就跌了一跤。然後,他的夢就醒了。

王士雄在《歸硯錄》卷四的最後寫道,「附錄於此,以存夢境」,足見其真實不虛。說到《歸硯錄》,亦是這位清代名醫的傳奇之作。他為此書作序時說,「攜一硯以泛於江、浮於海,荏苒三十餘年,僅載一硯以歸籍」;「雖以硯遊,而遊為歸之計,歸乃遊之本也」。

他的諸多好友為此書題詞,欣賞他「硯田同作歸耕計,對榻西窗論道經」的處世之風;稱讚他「濟時有道同良相,涉世無機是散仙」。或許,這位以「有用於世」為畢生之志的清代神醫在「遁世逍遙寄睡鄉,回春妙手擅岐黃」之間所尋求的,就是一種出世之道。@*#

參考資料:

《清史稿‧列傳》
《海寧州志稿‧人物誌》
民國十一年《杭州府志‧人物》
《歸硯錄》序
《回春錄》序
《霍亂論》諸葛竹泉序
《隨息居重訂霍亂論》跋
《隨息居飲食譜》跋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古代的針灸術源遠流長,尤其是針術,更有出神入化的功效。據史料記載,中醫鼻祖神農氏曾「嘗草制砭」「嘗百藥而制九針」。在中醫大家的必讀書目《黃帝內經》中,就記載著「九針」的樣式和用法。將細針緩慢地扎入身體就能治病,這種異乎尋常的診療方式也證明了人體中用顯微鏡都觀察不到的穴位是真實存在的。
  • 古代中醫有許多診療方法都極為神妙,而其中的太素脈就堪稱一絕。說起太素脈,有人認為是脈術,也有人說是相術。因為它與一般的脈術不同,不但能診斷病情,還能預測人的貧富貴賤、禍福夭壽。據史料記載,太素脈始於唐,興於宋,而流傳於後世的則是明代「青城山神仙張名太素者」所著的《太素脈決》(後為《訂正太素脈祕訣》)一書。
  • 資深中醫師趙豐宇非常欣賞坤德中醫養生軒遵循中醫傳統療法,將針、灸、藥草、拔罐、刮痧等古法,融入適合現代人生活習慣與步調的治療中。(shutterstock)
    在過往幾千年中,隨著朝代更迭,人們漸漸背離了對天地、神佛的正信,在世風日下的社會中,人心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敗壞。瘟疫若在某一個特定時間集中爆發,一般就是這個朝代到了覆滅之時。比如明朝,就是在各類瘟疫的密集爆發中,加速走向終結的。
  • 有關異人的記載,在中國古籍中並不少見。他們一般隱居在山野之中修煉著出世之道。到一定層次後,便具備了一些神通法力,又或者精通於某種異能異術。當機緣成熟時,他們會出山尋找有德之士,比如懷有大慈惻隱之心的行醫者,將能治病救人的祕術或法術傳給他們,使之得以善用,並讓世人也能福蔭並感恩於上天的好生之德。
  • 中藥有「升降浮沉」的不同性質。(Shutterstock)
    古代醫者多以救人性命為重,甚少有拿醫藥當牟利手段的。為窮苦的病人出義診,動輒還施金、贈藥的醫生比比皆是。這就是古代中國民間大夫對淡泊名利的身體力行。
  • 明代的許多御醫的一生都極富有傳奇色彩,有的因帝王愛重而在醫官的最高品階上連任了好幾朝;有的敢直言進諫,勸皇帝反躬自省;有的則與帝王暢談養生之道,讓其清心寡慾、保養正氣。這些御醫都是品性高潔之人,醫術更是不同凡響。他們治好了天子的急症、頑疾,還能通過診脈預測出其福禍吉凶。
  • 他們深知,煉就醫術之前,先要領悟醫道。心中有道,望、聞、問、切之法才能真正救人於病痛疾苦。
  • 在現代中國,許多人用中醫治病往往要治上幾個療程,也沒徹底把病治好。若將時光拉回到中國古代,人們就會發現,流傳於上古的中醫之道被代代相傳後,無論是皇家御醫還是民間大夫,都能準確地找出病因,並迅速地開出藥到病除的方子。
  • 在中國古代,民間一直流傳著「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說法。這話在學儒之人中頗為流行。因古代的儒學與醫學皆源於上古之道,於是儒生與醫生所承擔的入世使命便有了相通之處。
  • 在中國古代,像名醫扁鵲這樣對「病」與「死」有著極佳判斷力的醫生還有許多。本篇將介紹明朝醫籍中記載的幾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