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文化歷史

【馨香雅句】黃曆新年蘊含的傳統文化智慧

清 院本《十二月令圖》局部 (公有領域)

面對現代社會的種種嘈雜與煩惱,雅蘭和您一同探尋中國傳統文化中身心安和之道。安和系列內容將分為三季:第一季「人與自然之和」(從第1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至第14集「中國園林」)第二季「人與人之和」(從第15集「人生短暫 選擇簡單」至今)第三季「人與心之和」。

快到中國的黃曆新年了,黃曆新年是中國文化裡最重要的節日了,那麼黃曆新年背後蘊含著哪些傳統的文化智慧呢?

黃曆與中國傳統節日

您知道黃曆新年它原本叫什麼嗎?「黃曆新年」就是黃曆正月初一,原本叫「元旦」, 「元」是開始,「旦」是指天亮,意思就是新開始的一天;「新年」就是指「新的一年」,在中國文化裡新年是指一次新的二十四節氣的輪迴。黃曆新年是這次新的節氣輪迴當中的第一個節日。表示新的一次二十四節氣輪迴要開始了。

而一年中很多傳統節日和順應二十四節氣有關,比如清明裡人們會外出踏青,追憶先祖,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在五月五初五的端午,人們會佩戴香囊,防止五毒;在冬至這一天裡,人們會吃餃子希望不會凍壞耳朵,能夠保暖地度過這個冬季;一年過半的秋分前後會有中秋節,這時的月亮在一年當中是最圓的,人們也會望月抒懷,圓月當空,想著還沒有團圓的親人,「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遙望故鄉,希望親人好友都能夠「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很多民俗節慶活動從古延續至今。

黃曆和二十四節氣

在台灣故宮博物院裡,館藏了清院本《十二月令圖》,它依據一年十二個月的變化,繪制了人們順應天時的生活的情景。

比如,一月裡人們鬧元宵的情景。二月裡杏花綻放,人們來到戶外踏青,「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三月裡天氣轉暖,畫中可以看到「曲水流觴」的活動,再現了《蘭亭序》中,文人雅士吟詩作對的場景。

四月裡梅子要成熟時,「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可以看到人們雨中漫步的情景。五月可以看到人們賽龍舟的習俗。六月荷花盛開,人們或室內納涼,或在荷塘中划船採摘蓮蓬。

七月裡傳說在七月初七是牛郎織女鵲橋相見的日子,畫中描繪了閨中女子焚香設案,過七夕節的情景。八月桂花盛開,畫中描繪了親朋好友相聚,登高賞月,一起過中秋節的情景。九月菊花盛開,這個月中也有九九重陽節,人們登高臨遠,觀賞菊花。

十月正值農閒,人們或在室內欣賞古器名畫,或繪畫下棋。十一月植物凋謝,動物蟄伏,《禮記》中建議人們應多待在室內調養,不要大興土木。十二月梅花盛開,人們在院中賞梅堆雪,也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

在道家文化裡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傳統的曆法承載了古人的智慧,古人仰觀天文,發現地球並不是唯一的天體,懸浮在虛空當中,它周圍還有許多其它的星體,而這些星體運行的秩序,被繪制在了星宿圖中。

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星圖,您知道嗎,它是中國的《敦煌星圖》,圖中繪製了一千三百三十九顆星星,按照一年十二個月,從一月到十二月按照不同的月份變化,將所觀測到的不同的星體的位置繪制下來。

在太陽系中,地球圍繞太陽運轉一周為一年,根據太陽光對地球寒暑影響的變化,將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平均分為二十四份,形成中國文化中的二十四節氣。

人們發現在這二十四節氣當中,有八個對地球影響重要的節點。分別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那麼另外四個很重要的節點呢?人們發現一年中,有兩天白天和黑夜的時間是一樣長的,那就是春分和秋分。還有,一年中白天時間最長的一天是夏至,一年中白天時間是最短的一天是冬至。

一年十二個月中,每個月會有二個節氣,人們按照這些時令秩序來安排人間的生活秩序。在《禮記‧月令》裡詳盡地描述了隨著四季輪迴,自然界裡天文氣象的變化,從天子到百姓在這一年裡要做的事情。那麼《月令》中都詳細記載了那些內容呢?

1. 觀,自然變化。

《禮記‧月令》中,首先詳細描述了從一月到十二月裡自然界裡的變化,比如「是月也,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意思是在這個月裡,鹿角開始脫解了,蟬開始鳴叫了,一種叫半夏的藥草要生長了,木槿花要開了,這些信息告訴人們要立夏了。

2. 敬,自然之神。

其次,《月令》裡詳盡描述了隨著節氣變更自然界裡的變化,四季的交替掌管著自然界裡動物的繁衍生息,植物的萌芽榮枯,傳統文化中人們認為:這些自然的秩序一定是有更高的神明在掌管,於是在不同的時令裡天子會率領群臣祭拜掌管不同時令的神明。

比如在立春這一天裡,天子會親自率領群臣到東郊,迎接春神——句芒,祈求神明福佑春季裡萬物生發。立夏這一天,天子會親自率領群臣到南郊,去迎接夏神——祝融,立秋這一天,天子率領群臣到西郊,去迎接秋神——蓐收,立冬這一天,天子率領群臣到北郊,去迎接冬神——玄冥。因為有神明的福佑,人們在這一年裡才能五穀豐登,豐衣足食。

3. 與,自然相和。

《月令》中還描述了人和自然如何相處,比如在春季裡,動物植物都是「萌盡達」,就是從幼小萌發的狀態開始慢慢地成長,這時就要保護它們的生長,要禁殺伐,不能殺懷孕的母獸以及幼蟲、幼獸。

「國君春田不圍澤,大夫不掩群,士不取麋卵。」意思是說,春天狩獵的時候,國君不把所有的魚捕撈光,大夫不把所有的獵物趕盡殺絕,而將士不把鳥獸的卵都給拿走,說的就是人和萬物和諧生生不息之道。

4. 制,人間政令。

一年中按照天時秩序,從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從天子到百姓都會順應時令秩序來勤勉勞作,保證這一年的收成。比如在立春時,天子會親自耕種,因為天子受命於天,代表上天來協管人間的百姓,所以他的言行也起到了垂範的作用。天子親自耕種來垂範天下百姓,春天是播種的季節,人們不能懶惰,要勤勉,這樣到秋季才會有好的收成。而天子的親耕禮從周朝一直延續到清朝。皇帝親自耕種所收穫的糧食用來祭祀上天。

在春季裡皇后也會率領宮廷嬪妃親自採桑養蠶,以此來勸勉天下女子要勤於紡織,這樣才能有充足的衣服,為家人保暖禦寒。

5. 調,自我安養。

不同的時令變化會為人們帶來不同的影響。道家認為人體是個小宇宙,他和外在的宇宙相對應,所以人們要順應不同的時令來調養身心: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一年四季調養脾胃。

黃曆的承傳

那麼承載著中國傳統智慧的黃曆是誰創制的呢?相傳是中國人文初祖黃帝創制的,所以稱為「黃曆」,而後被歷代皇帝所沿用,所以又被稱為「皇曆」,黃曆的使用一直延續到清末。

一九四九年後,中國傳統曆法黃曆被改名為陰曆,當局擔心人們從陰字中了解到所蘊含的陰陽五行等道家思想,又把它改成了農曆,讓人們誤以為黃曆只是和農事有關。

而我們使用的西曆是從何而來的呢?它是按照基督耶穌的誕生為公元元年,距今所過去的年數,比如今年二零二一年,就是距離耶穌誕生至今二千零二十一年。

隨著黃曆曆法淡出人們生活,那些承載著千年智慧的文化,被逐漸地湮沒,包括一些歷史的記錄,也在被逐漸地模糊,比如一些很著名的歷史事件,如戊戌變法、甲午戰爭等等,其中的戊戌、甲午很多人已難知其意。

這和黃曆中干支紀年方法有關,也就是按照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以及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從天干和地支中各取一個相配,陽干配陽支,陰干配陰支,如此循環一次為一甲子六十年。

或許大家認為這種干支紀年方法距離我們遙遠,其實它與我們每個中國人相關,因為後來十二地支和十二種動物相結合,也就成了中國文化裡特有的生肖年,當每個人誕生時,都有一個在那一年裡的生肖屬相,而中國人也會常常根據一個人的生肖屬相, 來推測這個人的命理秉性等等。

傳統的曆法中有著中國先祖的智慧,其中所承載深厚文化,近年來被人們逐漸地認識到,黃曆曆法又逐漸回歸到人們的視野當中,人們在重溫二十四節氣蘊含的深意,以及重視黃曆曆法中的傳統節日,比如目前美國加州通過了慶祝中國黃曆新年的立法,讓更多人了解到關於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的曆法中有著中國人對自然的認知,以及與自然相處的方式,人們順應這些時令秩序,來得到和自然的和諧,以及自我的安頓。

那麼關於中國的傳統,還有哪些文化呢,我們下次和您接著分享。

點閱【馨香雅句】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