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1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綜合報導)中研院研究團隊12日公布珊瑚白化調查指出,2020年夏季受南中國海熱水團往北推移影響,加上沒有颱風可以降溫,台灣海域珊瑚受熱壓力衝擊,發生史上最大規模珊瑚白化事件,其中最嚴重的是小琉球,其次為為東北角與墾丁,估計全台至少損失31%的珊瑚。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2020年7月至9月帶領台灣珊瑚白化觀測平台團隊,到全台62個樣點做111次水肺潛水,調查約5公里海岸線、2萬8250株珊瑚。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郭兆揚表示,大規模白化現象可能是極高溫造成,主要是5月底南中國海南部熱水團往北推移,造成6、7月台灣南、北海域被高溫熱水團包著,不斷加熱台灣的珊瑚,包括東沙、墾丁、小琉球、澎湖南方四島以及東北角都發生珊瑚白化事件。
郭兆揚說,1998年珊瑚大白化事件,台灣損失很多珊瑚,那時墾丁熱壓力是10;2016年第3次全球珊瑚大白化事件,台灣並沒有發生珊瑚白化;2020年台灣熱壓力飆過15,是台灣珊瑚研究史上最熱的一年。夏天珊瑚會受熱壓力影響,夏天也是颱風季,颱風會帶來降溫作用,類似煮水餃加冷水降溫,但2020年台灣沒有颱風。
郭兆揚指出,調查發現31%的珊瑚屬於4至6級白化,最終都會死亡,顯示台灣2020年至少損失1/3的珊瑚。其餘珊瑚8%屬白化等級3,未來是死亡或恢復健康依水溫的變化趨勢而定;13%屬於白化等級2,會在秋天水溫降低後恢復健康;48%為白化等級1,屬健康珊瑚。
若依地理區分,郭兆揚表示,小琉球的白化程度最嚴重,會損失55%珊瑚;東北角與墾丁約損失30%珊瑚、澎湖與綠島白化程度最輕微,約損失20%珊瑚。小琉球全島會有至少1/3的珊瑚死亡,南側、西側死亡則高達50%以上。綠島與墾丁也是西側與南側發生顯著白化現象。澎湖的白化現象則集中在南海東吉、西吉、七美和澎湖內海瓦硐。
最值得注意的是屬於非礁型珊瑚群聚的東北角,郭兆揚說,1998年雖躲過一劫,但2020年卻發生了有紀錄以來首次的大白化事件,以野柳、外木山、基隆嶼和鼻頭角漁港最嚴重,這是非常嚴重的警訊。
海底玩家執行長&海底映像的製作人李世明表示,針對澎湖東、西吉嶼的東、南、西側島沿岸水下深度4至20公尺之間進行紀錄,發覺海水溫度約29至33℃,珊瑚白化的面積約70至80%以上,「珊瑚白化到像下雪。」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負責人蘇淮則說,他訪談了各地潛水員和潛水教練,一致感覺是第一次看到珊瑚白化這麼嚴重。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陳昭倫表示,放任全球溫度增高1.5℃,99%珊瑚礁會消失,努力把溫度控制在1.5℃,就可以保留10至30%珊瑚礁。呼籲政府正視2020年台灣珊瑚大白化所帶來的警訊,即刻全力減排溫室氣體,宣布台灣進入氣候緊急狀態,參與全球搶救珊瑚與珊瑚礁生態系的行動。
至於如何恢復珊瑚生機?陳昭倫說,台灣海洋自然系統有很明顯季節更替,在無法下海的季節,讓自然力去幫珊瑚恢復,盡量不要有外在干擾。7、8月是旅遊旺季,能做的是汙水排放管控、珊瑚礁旅遊禮儀宣導,透過宣傳告訴民眾友善接近珊瑚礁,以及管理餐廳、各種遊憩活動等,才能讓珊瑚礁有機會恢復。
責任編輯:呂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