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台大雲林分院以深腦刺激術 成功治療巴金森氏症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神經醫學中心,9日發表由神經科、神經外科、影像醫學科及麻醉科醫師成立的深腦刺激術團隊,於今年三月成功執行第一例深腦刺激術治療巴金森氏症病患,迄今已完成三例病患,治療效果都十分的顯著及成功,讓患者宛如重生!(廖素貞/大紀元)
人氣: 650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0年09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神經醫學中心,9日發表由神經科、神經外科、影像醫學科及麻醉科醫師成立的深腦刺激術團隊,於今年三月成功執行第一例深腦刺激術治療巴金森氏症病患,迄今已完成三例病患,治療效果顯著,讓患者宛如重生!擺脫動作緩慢、肢體僵硬、顫抖,肌肉痙攣的人生。

其中一例是位34歲的葉先生,年輕型巴金森氏症病患。由於病情較為嚴重,藥物治療效果有限,也開始出現藥量過高的副作用。由於藥效時間短,嚴重限制了他出門進行日常活動或工作,當藥效開始退去時,除了肢體僵硬、動作緩慢,他還會有嚴重的肌肉痙攣,使得頭部嚴重後仰、扭曲,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苦不堪言。在接受深腦刺激術後,當電刺激啟動的那瞬間,就彷彿變魔術一般,整個人的動作幾乎恢復正常,可以四處跑跳,他禁錮的靈魂終於獲得解放,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另一位病患是59歲的李先生罹患巴金森氏症已7年。近年來,他常覺得藥效越來越短,當藥效消失時,常常突然行動變得緩慢,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與精神壓力。在接受深腦刺激術治療後,他不再會突然「斷電」,走路的速度加快了,臉部也不再是面無表情的「撲克臉」。現在他天天在公園裡打三個小時的太極拳和他最喜愛的繪畫,他感覺人生重新看到了希望,也更珍惜和家人相處的時光,就像重新活過來一樣。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神經醫學中心張楷杰醫師說明巴金森氏症有那些症狀及治療方式。(廖素貞/大紀元)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神經醫學中心張楷杰醫師表示,巴金森氏症是一種腦部慢性退化疾病,肇因於大腦多巴胺不足,影響正常的神經傳導,病患會產生行動困難、遲緩、僵硬和顫抖現象等症狀。除此之外也會導致睡眠行為異常、認知功能障礙、自律神經失調、憂鬱,初期可以靠藥物改善,然而隨著疾病的進行至中後期,可能會發生藥效波動大,需要增加更多的藥物劑量或是縮短服藥間隔,甚至每兩到三小時就需要服藥一次。另一方面,過多的用藥可能會引發異動症、情緒問題等副作用,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不論是藥效波動大,或是在藥物治療下仍有嚴重異動症,都可以進一步接受「深部腦刺激手術」評估,藉由手術改善症狀以增進生活品質。

台大神經醫學中心主任劉宏輝副院長表示,深腦刺激術是治療巴金森氏症的高階尖端技術,以植入之電極針對腦部深處之神經核進行微量之電刺激,以達到神經調控及改善症狀之目標。需結合神經醫療團隊的緊密專業合作,神經科醫師在術前審慎評估病人的臨床症狀和藥物的反應,透過神經外科醫師以精準的立體定位手術和神經科醫師進行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共同合作將電極準確置放至僅有約0.6公分大小之視丘下核,並在術中測試電刺激對於病患的症狀改善與否,以確認是否精準抵達目標。術後再由神經科醫師調整電刺激的各項參數來改善病患症狀,以增進病患生活品質,並且可同時減少約一半巴金森氏症藥物之用量,減少藥物副作用。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神經醫學中心醫師周聖哲簡報深腦刺激術的整個過程(廖素貞/大紀元)

周聖哲醫師說明,本院採用無框式立體定位手術,有別於傳統有框式立體定位手術需要在頭上釘上厚重的框架,無框式手術僅須在頭上裝置五個定位點,可以大幅減少病人的不適感,並且不會有框架因為反覆使用變形的疑慮,提高手術精確度。由於視丘下核只有約0.6公分的大小,又位於深處,能否精準地將電極放在這又小又深的神經核將決定手術的成敗。因此在精準的立體定位手術置放電極的過程中,會採用先進的微電極電生理監測由神經科醫師確認視丘下核的位置,進一步提高準確性以及成功率。最後,本院採用最新引進之3D C型臂X光透視機,於術中進行即時掃描,並將影像與術前計畫之路徑融合,即時確認電極置放位置之正確性。

周聖哲醫師表示,自2019年8月起,經健保局審核通過符合規定之病患,可由健保給付電極、導線及電池之醫材費用,大幅減少病患的負擔。當電池需更換時,亦可再申請健保給付。患者在接受深部腦刺激手術搭配適度藥物治療,可減少藥物的副作用及提升生活品質,擺脫緩慢、僵硬和顫抖的人生。

黃瑞仁院長表示,在台灣僅有部分醫學中心有能力執行此項手術,也是國際上評斷是否能成為一流醫學中心的重要客觀指標。本院引進先進的無框式立體定位導航手術,由劉宏輝副院長集結神經科、神經外科、影像醫學科及麻醉科醫師成立深腦刺激術團隊,於今年三月成功執行第一例深腦刺激術治療巴金森氏症病患,迄今已完成三例病患,治療效果都十分的顯著及成功。

責任編輯:玉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