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猴單車遊 回顧煤礦黑金歲月
【大紀元2020年09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王知涵臺灣報導)瑞猴自行車道近幾年竣工貫通,顧名思義,連結兩個城市瑞芳-猴硐,全長將近五公里,擁有豐富的歷史與清幽風景,是這條自行車道的特色。
此單車道前身是日據時代的舊鐵道改建而成,直到宜蘭火車改雙線通車後,才廢棄舊鐵道。沿途騎單車遊賞到猴硐,沿途景色宜人,盡覽浮雲流水,層層疊疊翠綠山巒,在一片靜謐氛圍裡,聆聽蟬鳴鳥叫譜出和諧的樂章。由於早期是煤礦重鎮,因此會看見許多黑金歲月留下來的遺跡。
瑞猴自行車道 飽覽基隆河岸風光
瑞猴自行單車路線經由瑞芳明燈路三段,緊鄰宜蘭雙線鐵軌,途中會經過跨越基隆河的「新柑橋」,特點是只提供行人和自行車使用的景觀橋,不開放汽機車通行,橋上繪製許多礦工手推礦車的圖案,並且在夜間有七彩變化的LED動態光影。
進入三爪子坑路,一路沿著河堤的柏油路騎乘,飽覽基隆河兩岸風光,路上有設置多個單車標誌指引方向。然後轉入人車稀少的蛇子形路,因為路形彎彎曲曲而命名,一直騎到路的盡頭,終於見到瑞猴自行車道路線圖,這裡才是單車道真正的入口。
在安靜的鄉間小路上騎單車一派悠閒,心情格外輕鬆。瑞猴自行車道平坦坡度舒緩,不只適合騎單車,也是很好的健行路線。偶爾有火車從旁呼嘯而過,一邊是基隆河潺潺流水,另一邊緊偎峭直山壁綠意盎然,有點像「中橫公路」的美景。
沿路會經過幾個舊鐵道遺跡,夾帶些許懷舊氣息。例如福住隧道,旁邊是戒嚴時期(1949~1987)警備總部的衛兵哨塔。水圳橋,接引泉水到當時駐軍營社,不過現在關閉參觀,只能看到外面的解說告示牌。「三也磅空」是台語發音,意思是「三個隧道」,閒置的舊鐵道通路為員山一、二、三號隧道,內有崁燈照明。
在群山中開鑿隧道,難以想像當年工程之倍加艱辛!進入隧道內陣陣微風迎面吹來,沁透著溼氣,一年四季都是涼爽舒適,即使在炎炎夏日,在隧道內來回馳騁,彷彿享受著天然冷氣。
出隧道後不久,來到「猴硐遊客服務中心」,詳細介紹猴硐的觀光重點和煤業歷史。
猴硐的古往今來
早年山洞內聚居猿猴,當地居民取名「猴洞」。日據時代發展礦業,礦坑內入水很不吉利、也很危險,所以改名「猴硐」。民國1962年政府覺得城市名出現「猴」字不雅,更名「侯硐」,但是卻失去了舊名的原義,於是再改名「猴硐」迄今。
沒沒無聞的山城小鎮-猴硐,日據時代發現豐富煤田地層,成為臺灣動力燃料的燃煤重鎮,產量臺灣第一,因此吸引許多移民礦工。煤業全盛時期有6千多人住在猴硐。1920年猴硐車站落成後,站前有電影院,還會舉辦廟會、歌仔戲和布袋戲表演,是村人閒談聊天連絡感情的地方,總是聚集奔跑玩耍的孩童。
猴硐火車站對面的願景館鉅細靡遺記錄昔日黑金盛況。1934年由瑞三礦業公司李建興承接所有煤礦工程與設備,「猴硐選炭機」更名為「瑞三整煤廠」,是當時臺灣最大的煤礦公司,擁有最大最優質的選炭設備,而瑞三本坑是煤礦產量最多的礦坑,每天超過1千個礦工在坑內工作,開挖礦坑水平距離距坑口4,572公尺,深度海拔由礦山+96公尺,到地下-348公尺。
後來煤礦礦源枯竭,淺部煤床大多採盡產量銳減,煉鐡用燃煤必須仰賴進口,加上礦災頻傳,讓黑金風華走向衰落。
煤礦遺址成為觀光特色
臺灣導演吳念真執導電影「多桑」(A borrowed life)在1994年上映,以他成長的地方為背景-猴硐大粗坑。劇情描述一個礦工父親的故事,為了養家糊口,從事挖礦工作常常處於生死一瞬間,辛辛苦苦做了一輩子礦工,後半生卻為「矽肺病」所苦,必須長年攜帶氧氣筒才能存活,這正是礦工的寫照。
當時的人們認為,做炭坑賺的是土地公的錢,拿命來賭的工作,背後有數不盡的心酸。早期為了改善家裡經濟,有一半女人下礦坑,政府擔心礦坑危險,萬一失怙恃造成孤兒,於1964年嚴令禁止女人入坑。
當年的黑金歲月繁華落盡,曲終人散,老礦工們逐漸凋零,他們為臺灣所付出的血淚,締造黑金傳奇,那一段輝煌的採礦記憶,永遠成為台灣歷史的一頁。 如今的猴硐山明水秀,風光明媚,短短五公里單車行程感受濃濃舊鐵道思古幽情,欣賞礦業山城之美,傾圮中帶著滄桑。
基隆河兩岸保留許多煤礦遺址,由礦場倉庫改建成為文史資料記錄館、運煤橋、三本坑、猴硐坑、礦工紀念館、地質生態館,都發展成為猴硐觀光特色。
人氣打卡景點-貓村
煤礦業沈寂後,猴硐一度乏人問津,可愛討喜的貓咪為猴硐注入生命力,帶來源源不絕人潮,在車站前繪滿大大小小活潑逗趣的貓咪圖樣。
2019年4月美國CNN電視台團隊來到猴硐做專題報導,如今的猴硐,儼然成為臺灣北部最療癒的貓村,童趣的貓咪紀念品琳瑯滿目:貓咪公仔、貓扇、貓箸、貓咪造型鳳梨酥、貓舌餅,不勝枚數,貓橋、車站頂樓總是有一些小貓或躺或斜倚在各個角落,成為最生動的打卡背景。
特別值得一提的貓咪咖啡店,專門販售貓咪相關雜貨,而是在小憩啜飲咖啡的同時,超萌的店貓們在店內穿梭自如,近距離欣賞貓咪撒嬌、傭懶的萌樣,也是一種很好的抒壓方式。
責任編輯:曾晏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