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0年09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假訊息的議題,近日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專家表示,假訊息會讓人不易查證,且讓接受訊息者認為是真實訊息,進而誤導別人的思考判斷,並表示,真、假新聞會互相交錯,讓人無法辨別訊息正確性,這時可以從新聞的產出機構進行判別,像是《大紀元》、新唐人就是最具信任、信心的兩大媒體。
自由通訊傳播協會27日舉辦「假新聞與後真相時代的省思」座談會,邀請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從經濟觀點看假新聞如何影響企業決策。
吳嘉隆表示,不能只是看商業金融上的假新聞,實際上政治經濟的假新聞也會影響到商業,另外鑑別新聞的真假,很多都需要個別檢驗,並牽涉到必須一碼歸一碼,不見得需要探討新聞背後的含義所在,而是區分不同個別事件。
從訊息面來看,吳嘉隆說,當中涵蓋訊息、傳訊息者及傳遞訊息的機構等三個內容,剛開始訊息會是重點,但後來也會發現,傳訊息者也很重要,而傳訊息的通路,像是媒體本身也是訊息的一部分,畢竟通路也具傳遞訊息的作用。
華為起火 專家推測:因習近平要查訪
華為日前在廣東的實驗室突然爆炸發生火災,據傳爆炸區域包括製造精密零件的廠房,儘管華為並未對此進行說明。吳嘉隆說明,依據過去的經驗,中國地方的穀倉、糧倉常有盜賣情形,因此常出現上級要來查訪時,就傳出發生火災的情形,同理可證,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要查看華為廠房的時候,就有火災出現。
吳嘉隆說,但有些用真新聞、真消息,也可以產生類似假新聞效果,並以法說會舉例,企業召開法說會都會公布上一季的財務報表數據,及對新一季度進行猜測,日前就有一家企業,在季度結束當天前,提出向上的預警,也就是新的季度表現將會超乎預期,這也讓股價上揚,但沒想到企業在下一季給出的數字卻不如預期,並將數字下修。
吳嘉隆說,儘管很多人認為照企業當時給的數字「情況會很好」,照理說情況好表現也不錯,對此,企業僅表示,只單純說預警上修數字會超過預期,結果也有超乎預期,所以企業其實沒有騙人,沒想到最後企業下修數字的結果,也讓股價下跌。
另外,吳嘉隆也提到,其實發現一些有趣現象,就是如果民眾一開始知道這件事情是假的,就不會上當,反觀有些人講了真話,卻有人不相信,這之間就存在兩面性,而真、假新聞也會互相交錯,讓人無法辨別訊息正確性,這可以從新聞的產出機構進行判別,像是《大紀元》、新唐人就是最具信任、信心的兩大媒體。◇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