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職場大補帖

沿路收集人脈 運用弱連結建立你的生態系統

只要善用弱連結的概念,任何一種人脈,即使是不怎麼認識的人都可能成為你人脈的一部份。(Fotolia)

我在矽谷的形塑時期,教會我人脈與弱連結的價值,尤其歷經多年歲月。歷史學者萊斯莉‧柏琳(Leslie Berlin)在她的著作《矽谷攪局者》(Troublemakers: Silicon Valley’s Coming of Age)一書裡捕捉到我的經驗,她寫到某些矽谷的全球知名公司「仰賴人際關係與合作,大大超越了公司、產業以及世代」。

我會再加上一句,任何一種人脈,部分是由你不怎麼認識的人所組成,但這些人經過時間淬鍊,成為你的生態系統的一份子,就跟你成為他們的生態系統一樣。

不過,重點是:你不需要待在矽谷去建立新的聯絡人,這會包含許多弱連結。三十年前,那個地方可能充滿人脈和工作流動,但今非昔比了。

如今的美國工作現況普遍有這些特徵:一項二○一五年的研究,調查LinkedIn的會員如何找到新工作,資料顯示,除了高科技項目(軟體、硬體、無限、遊戲)、政治組織、管理顧問、電影業、財務,在其他行業之中,更會大量雇用透過員工人脈所找來的人—也就是你所認識或別人認識的人—而不單純是隨便來的應徵者。

該研究指出:「無論你是在一家成長中的新創公司或是歷史悠久的企業謀求機會,人脈會有所不同⋯⋯無論公司規模大小,來自員工人脈的僱用率差不多是相同的。」

只要善用弱連結的概念,任何一種人脈,即使是不怎麼認識的人都可能成為你人脈的一部份。(Fotolia)

沿路收集人脈

在一九八五年,我在舊金山仍然算人生地不熟,我在一個相當新的產業接了一份工作,去之前,我根本沒想過我會做電腦雜誌。當時的電腦雜誌可說是一夜之間如雨後春筍紛紛出現,服務迅速成長的個人電腦。

我馬上開始認識一群群的人,他們成為我的弱連結或強連結,全都是我的人脈成長中的一部分。特別有三個因素助長新興的科技產業,在今天,同樣的因素影響更廣大的工作世界:

‧工作變換頻繁

在個人電腦令人陶醉的草創初期,我第一次注意到我這年紀的人換工作,甚至改變事業跑道,次數頻繁,遠遠超過我的預期。

我的父母出生於經濟大蕭條時代,他們所認為的成功是一份穩定而長期的工作,有保險、兩週給薪假以及加薪。尤其我媽有一份非常穩定的職業:她在一個組織工作了三十五年,有份不錯的退休金。我的父母想要教會我穩定的重要性—但在我的世界裡,到處搬遷、沒有罰款,經常有相關的成功案例。

埃森哲(Accenture)諮詢顧問公司在二○一三年公布一項報告,關於在矽谷科技產業換工作的頻率,報告顯示,雖然對雇主的忠誠度,就全國標準來說依舊很高,但對同事的忠誠度甚至更高:「他們所效力的公司的名稱,就某層面來說,只是額外參考,是大家願意從一間公司隨即跳槽到另一間公司的原因之一而已⋯⋯矽谷人的行為更像是獨立包商,從一個工作到下一個工作。結果就成了一個高度流動人才資料庫。」

‧人才到處流動但保持聯絡

當你隨著新公司的狀況變動(被併購、賣掉或是結業),就會帶來擴充既存人脈的機會。

事實上,人脈某程度被視為是一種「錢脈」:對方的人脈廣大嗎?有沒有很好的聯絡人?在科技生態系統裡,要跟上對手公司所認識的人,去了解這些是標準程序。留意企業舉動;招募你認識的人,或是被別人招募;去幫助你喜歡的人,不管你的意願有多微弱,還是要有所行動。

這一切全透過你的人脈發生。埃森哲公司的研究也提到:「培養並參與同儕網路,也對矽谷的企業氛圍有貢獻⋯⋯比起其他地方更多,與內部同事以及(矽谷)組織外的人建立人脈對他們的成功很重要。許多人找新工作時,仰賴的是他們的人脈而非獵人頭公司,這點令人毫不意外。」

‧重組更新你的技巧,這種需求是經常性的

一九六五年,英特爾公司的共同創辦人高登‧摩爾(Gordon Moore)對於電腦速度和容量成長之外有個技術上的見解,後來成為大家所知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科技記者暨作者約翰‧馬可夫觀察摩爾定律,表示「沒有一樣東西能保持一模一樣超過一分鐘;沒有任何技術不被後起之秀推翻;假如你不是用大家現在所說的『網路時間』,你就落伍了。」

當然,自從摩爾定律生效以來的這些年,科技發展永不停歇的步調影響了每種產業;沒有人可以只仰賴過去的人際關係和專業。適應並且快速學會新技巧,重要性變得更勝以往。

因此,比起從前,你更需要去認識更多新人、向更多背景更多元的人討教。

試著發掘你的弱連結

假如你還是需要我說服你弱連結的重要性,以下這張清單列出我自己的弱連結。當然,你的清單會很不一樣;理想狀態下,廣度應該很相似。我的弱連結包含但不限於以下類型的人:

•我所聘用的人、我沒有聘用的人。

•我所管理的人,以及我以前的老闆。

•我經由共同朋友所認識的人。

•與會者。

•意氣相投的文字工作者、作家、編輯(也就是與我有同樣專業興趣的人)。

•早期網路時代的夥伴(老一輩的人有特殊情誼)。

•我透過Twitter或LinkedIn所認識的人。

•大學朋友、在LinkedIn上找到我的年紀更小的校友。

•大量的歷屆前同事。

•我所尊重的記者。

•之前諮詢的客戶。

•愛狗人士(救助人員、遛狗員、訓練師)。

•一同在非營利機構工作的志工。。

我希望你不要認為聯絡人只不過是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名字。並非如此。我們總是會主動聯繫、培養關係,或是和一些關係變得膠著,這反映出我們到底如何經營自己的生活。

去滋養一些你已經認識、從前認識或是想要認識的人脈,穩定供應弱連結給自己。這樣你永遠不怕找不到人。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提供>

以「鬆散聯繫」維持人脈 省時長久又有誠意

下一份工作可能來自陌生人推薦 開發人脈3要點

責任編輯: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