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歷代名臣

麒麟閣功臣榜排名第二 張安世「滿而不溢」

班固對張安世的評價是:「安世履道,滿而不溢。」示意圖。(fotolia)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讚美守疆戰士忠君報國的組詩《塞下曲》中有這樣兩句:「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詩中所言的麒麟閣在漢代未央宮中,因漢武帝元狩年間打獵獲得麒麟而命名。公元前51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大漢,回憶往昔輔佐漢室的有功之臣,遂令人將十一位功臣的畫像置於麒麟閣內,「法其容貌,署其官爵、姓名」,以示紀念和表彰。這十一位功臣是霍光、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蘇武。

位列第二位的功臣張安世,父親叫張湯,漢武帝時曾做過御史大夫,他雖然非常能幹,但常常用法嚴苛,後被迫自殺,死後家產不足五百金,皆得自俸祿及皇帝賞賜。武帝憐惜張湯,於是開始重用他的兒子張安世。

自小聰慧的張安世年少時憑藉父親的身分做了郎官,因為熟知書籍,所以給尚書辦理事務,做事盡心盡責,即便休假也不離職守。一次,武帝駕臨河東郡,丟失了三匣書籍。武帝詢問丟失了哪些書籍時,只有張安世還記得,並將所失圖書的內容都寫了下來。武帝派人照此去買,沒有一本遺漏。武帝深以為奇,就將其提拔為尚書令,遷光祿大夫。

昭帝即位後,大將軍霍光主政。因為張安世「忠信謹厚」,霍光非常器重他,便奏請他為右將軍光祿勛,輔佐自己。後來,天子下詔,說他「輔政宿衛,肅敬不怠,十三年以來,平安無事。親親任賢,是堯、舜治國之道」,因此,封他為富平侯。

麒麟閣在漢代未央宮中,因漢武帝元狩年間打獵獲得麒麟而命名。示意圖。圖為清《銅胎掐絲珐瑯麒麟》。(頑石創意提供)

昭帝駕崩後,霍光調任張安世為車騎將軍,兩人共同商量廢掉昏聵淫亂的昌邑侯,而改立有德行的宣帝即位。宣帝即位後,加封張安世一萬零六百戶,功勞僅次於大將軍霍光,他的三個兒子也都被任命為中郎將侍中。張安世集榮寵於一身。

幾年後,霍光去世。御史大夫魏相上奏宣帝,希望任用張安世代替霍光主政,奏摺中讚揚他「侍奉孝武帝三十餘年,忠信謹慎,勤勞政事,日夜不怠」,且他的兒子張延壽「穩重厚道」,因此可以任光祿勛(註:九卿之一),兼領宿衛職務。宣帝深以為然,但張安世卻以自己能力不足,不足以取代霍光為由加以拒絕。但不管他怎麼堅辭,宣帝都堅決不鬆口。數日後,他還是被拜為大司馬車騎將軍,兼領尚書事。數月後,他從原來的車騎將軍屯兵,改任為衛將軍,兩宮衛尉和城門、北軍兵皆隸屬於張安世,這足以表明宣帝對其的重視和信任,而他也確實是眾望所歸。

在掌管國家大政後,張安世更加小心謹慎,避免干預更多軍事之外的朝政。每逢宣帝要決定重大政策,他都在發布前就稱病,待聽到詔令後,再去丞相府詢問。

張安世能夠舉賢任能,公私分明。他曾舉薦過一個人做官,這個人隨後前來道謝。他很後悔,認為自己舉賢達能是為臣的本分,根本用不著私下道謝,遂與此人斷絕了來往。

還有一次,一個郎官向張安世抱怨自己功高但卻得不到升職,張安世回道:「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供職,哪裡能自言長短!」當面拒絕了他的請求。可是不久後,這個郎官就被升遷了,應該是張安世調查後,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的決定。

張安世能夠舉賢任能,公私分明。示意圖。圖為唐 韓滉《文苑圖》。(公有領域)

張安世的兄長張賀曾得寵於衛太子,太子謀反失敗後,賓客都被殺,安世為張賀上書,張賀被免死罪但處以宮刑,後任掖庭令(註:專掌後宮事務的官員),而宣帝當時以皇曾孫的身分被收養在掖庭。張賀可憐宣帝,所以給予他特別的關愛和撫慰,恩情深重,還親自教他讀書明理,並在其長大後以自己家財為聘禮,為他娶妻。張賀曾向張安世稱讚宣帝的才智,後者為保宣帝平安,以少主在位不應稱讚曾孫為由阻止了他。宣帝即位後,張賀已死去,宣帝稱讚張安世當初阻止得對。為追念張賀的恩情,宣帝追封他為恩德侯,設守冢二百家,又讓張安世最小的兒子彭祖過繼為張賀的養子,封其為關內侯。張安世堅持推辭封賞,又請求減少守冢戶數,減至三十戶。宣帝雖有所妥協,但在第二年下詔以「無言不仇,無德不報」封關內侯彭祖為陽都侯,賜張賀謐號陽都哀侯。張賀年僅七歲的孤孫張霸也被拜將封侯。

因為父子封侯,在位顯赫,張安世便主動辭去俸祿。皇上便下詔都內府庫保管張氏無名錢以百萬計。

張安世雖然被封為公侯,食邑萬戶,然而穿著十分簡樸,只穿黑色的由粗綢製成、沒有紋飾的綈袍。他的夫人還親自紡布織衣,家中七百僕役都各有手藝,為家族經營產業。日積月累下,張家財產不斷增加,比霍光家還富有,但因其克勤克儉、不崇尚奢華的家風,避免了重蹈霍氏一族在霍光死後因驕奢淫逸而禍敗的覆轍。

公元前62年春,張安世患病,上疏歸還侯爵,乞求骸骨歸故里。漢宣帝萬分不捨,希望他能好好養病,多輔佐自己幾年。於是張安世又撐著病體辦事,直到秋天去世,諡號敬侯,他的兒子延壽繼承了爵位。班固對他的評價是:「安世履道,滿而不溢。」

史載,張安世的子孫從宣帝、元帝以來任侍中、中常侍、諸曹散騎、列校尉的有十餘人,這在功臣的後代中是很少見的,這大概是張安世遵守正道、謙恭不驕的善報吧。此外,他的兒子張延壽、曾孫張臨等在行事風格上都與張安世近似。@*#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鑑》

《漢書》

責任編輯:李婧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