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0年08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原彰台灣台北報導)全國工業總會25日發表2020年白皮書,提出67個議題、200項政策建言,並特別強調政府應盡速實施紓困3.0,同時擬定短中長期政策目標,另外,由於美中新冷戰揭序幕,雙方供應鏈正在脫鉤,台灣涉及國家戰略與關鍵技術等產業,可能無法再左右逢源,政府應完善灣產業鏈多元化及完整性。
工總說,「美中貿易科技戰」與「新冠病毒疫情」形成「雙颱效應」,台灣在許多議題下陷入左右為難的困境。美中對立讓台灣受惠於轉單效應,對兩國出口帶來成長,但是也面臨美中產業脫鉤,產業需建立新的生產與供應鏈模式。工總理事長王文淵表示,這對台灣經濟帶來莫大影響,呼籲政府不能掉以輕心
另外,台灣疫情控制得當,產業仍能正常營運,整體產業成績不俗,但仍需面對國際需求疲軟,國內產業急需紓困,且可能帶來倒閉與失業潮;紓困規模不足,導致資源虛擲,但大規模資源投入恐造成財政惡化;半導體產業接單暢旺,傳產業訂單銳減等。
工總說,今年的白皮書共提出67個議題、200項政策建言。其中,台灣的紓困從1.0到3.0,反而弱化紓困力道與時效性,且由於傳統產業、機械業等訂單大量減少,紓困3.0計畫應盡速實施;工總祕書長蔡練生說,對於產業的紓困,應兼具短、中、長期政策目標,短期協助產業度過眼前難關,長期著眼於產業轉型。
另外,工總說,美中新冷戰序幕已然揭開,美中在貿易逆差、科技、意識形態以及最近香港國安法等議題上的衝撞愈演愈烈,使全球經濟體系、產業鏈出現兩極對立,美中兩陣營也逐漸脫鉤。
他們說,在某些情況或民生內需產業,台灣可以不必選邊站,但在涉及國家戰略產業或關鍵技術,如:半導體產業,台灣可能無法左右逢源,而必須面對困難選擇。政府應從供應鏈安全角度,重新檢視各主要產業海內外生產、投資與供應鏈現況,完善台灣產業鏈多元化及完整性,以因應國際情勢。
另外,工總建議,除了資通訊產品外,若要吸引其他產業回台,沒有加入區域經濟協定,對於吸引台商、外資來台極為不利。現在各國皆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鞏固供應鏈,我國也不能缺席。目前台灣貿易協定覆蓋率僅只9.69%,政府應更積極推動對外經貿協定洽簽。
責任編輯:呂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