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歐納多·達文西(三)《聖告》
收藏於烏菲茲美術館的《聖告(天使報喜)》(註一)可說是達文西早期最完美和具代表性的作品。
《天使報喜》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個常見的宗教題材。這個題材的本身就蘊涵著神與人的關係,以及純真、善良、謙卑、承擔、犧牲等可貴的美德。畫家也經常藉由天使和童貞女的純潔和神性,來表現他心目中至真至善的美好形象。
大天使加百利(Gabriel)帶著象徵純潔的百合,以虔敬而優雅的姿態半跪在童貞的瑪利亞面前,舉起右手賜福給她,並告知她孕育聖胎的使命。突然被打斷了閱讀的瑪利亞,略顯錯諤地抬起左手,右手還穩定地按在經書上。達文西沒有像波提切利那樣把瑪利亞畫成驚惶失措的神態,而是以溫和平靜且沉著的態度表現出虔信者遇事不驚的定力,同時也符合了童貞女的矜持、端莊形象。
後方暗色的牆角襯托著瑪利亞純淨、聖潔的臉龐,而平行的石磚彷彿瓖嵌著她的身形,更突顯了瑪利亞的重要性。畫面明、暗之間的交替在視覺上形成輕重有致的節奏。達文西一直認為自己本質上是數學家,因此構圖採用數學的方式來分割畫面。畫幅的本身(91 x 217公分)接近「雙黃金矩形」(註二),其中建築部分占了五分之二,風景部分占了五分之三,而四棵規律排列的松樹正好把風景切割成三等分。天使和聖母各自呈現的三角形在畫面形成M形,平衡而莊重的效果正好呈現這神聖的時刻。
描繪的場景接近當時佛羅倫斯的宮廷花園。建築的樣式、大理石桌(註三)還未脫離維洛其奧的影響,但是人物的神態、姿勢和衣褶的處理已經是作者本人的風格了。達文西筆下的任何物體必有所本,如天使手中的百合、前景草地的細膩描寫來自畫家平日對植物研究的成果。對空間的處理也是一樣:建築、石桌的線性透視將觀者的視線帶到飄渺的遠方,顯示達文西對「透視」和「空氣遠近法」的結合運用已經十分成熟。
然而,這幅畫是不是完美無缺呢?有專家批評瑪利亞的右手比例在透視上顯得太長。但是另一些專家認為,達文西那時已經熟悉了透視法和解剖學,以他自我要求的個性而言,不會犯這種比例錯誤。他可能已經預估了從右下方觀看作品會產生比例上的誤差,這正是這幅作品未來懸掛在Monte Oliveto的San Bartolomeo教堂的位置。不論如何,這幅作品瑕不掩瑜,對當時一個二十歲出頭的藝術家而言,已經足以證實他的功力並奠定了聲名。@#(待續)
註釋:
註一:此畫創作年代也是說法不一,有說1472—1475年的,有說1475—1478年的。
註二:雙黃金矩形與黃金矩形的構成方法類似。將一個正方形沿垂直方向分為兩個長寬為1:0.5的矩形,將分割線與正方形上邊的交點作圓心,以矩形對角線為半徑,分別向兩邊畫弧線,與正方形延長的上邊相交,左右各一的交點就是雙黃金矩形的長度,而寬度為原正方形的邊長。
註三:大理石桌可能參考了維洛其奧為聖羅倫佐教堂美迪奇墳墓刻製的石桌。
——轉載自《》
(點閱【藝談】系列文章)
(點閱【雷歐納多·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