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學生拖延的十二大理由

無論是對學習課題的學習,還是對第二天要交的作業,拖延已經成了許多學生的常規生活方式。(Fotolia)
人氣: 1590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0年08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路明澳洲悉尼編譯報導)不論是等到學習課題截止日期前一天晚上才開始學習,還是到晚上10點才開始做明天要交的作業,拖延已經成了許多學生的常規生活方式。對於父母來說,這種情形非常令人沮喪,因為很容易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經常會聽到父母說,「如果剛回家時就開始做作業,現在早該完成了,現在,你得熬到半夜!」 。

學生為什麼會拖延?

1、忘記做作業。

無論是何種原因,比如缺課、在老師留作業時分了心、沒有記下來或者忘記看班級網頁,有時學生會把作業留到最後一刻,因為他們真的不知道有什麼功課要完成。直到有朋友在最後一天提起或直到第二天早上走進課堂,他們才能發現。從技術上講,這不應該歸類為「拖延」,因為學生並沒有牴觸作業,而是他們根本就沒意識到有作業要做!但這絕對是導致拖延的常見原因。

2、缺乏對課程期望結果的了解。

當學生對作業感到困惑,或者不完全了解作業背後的要求,他們通常會把作業推遲,希望以後能更好地理解作業。尤其是那些不知道如何做作業或對作業不確定的學生。不幸的是,當他們在截止日期的前一天晚上看作業題時,通常也得不到更多的信息,也沒有時間向老師請教。

3、樂觀估算時間。

在大多數情況下,樂觀是一種美好的品質。但是,如果要估算完成一項課題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對時間的樂觀可能會帶來很大的問題。學生通常會高估距離完成任務所剩的時間,而低估了實際完成任務所花的時間。這導致他們沒能留出足夠的時間完成工作。

4、寬鬆的截止日期。

如果教師不執行最後期限,也不給遲交作業的學生任何懲罰,那麼學生會發現最後期限並沒有意義,因此不再認真對待。如果沒有有效的後果,截至日期就會被隨意當作內部截至日期,儘管有所幫助,這在阻止拖延方面並不湊效。

5、對作業無從下手。

當學生將論文或項目作為一個整體而不是一系列的步驟來考慮時,他們可能會感覺不堪重負,也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從而導致拖延,直到最後的期限近在咫尺。他們並不是害怕沒有足夠的時間,而是對作業不知從哪裡開始做。

6、不佳的學習慣例。

學生在放學後的慣例通常是習慣性的。一旦建立起來,他們便會自動遵循,很少會有意去思考。例如,在放學後學生想休息一下,有時打開電視,這會導致拖延,因為很難將電視關上。或者將最難的功課,學習和長期的課題留到作業截至日期前,這樣的習慣也會導致拖延。

7、分心。

有時學生為了完成自己的作業而留出時間,但最終卻因其它事情而分心。這些干擾可能是外部的,比如看臉書和發短信等,也可能是內部的,比如他們自己的想法和衝動。無論哪種干擾,都會占用原本應該專心學習的時間。

8、不堪重負。

當一項任務看起來非常複雜或耗時,光想一想都會令人感到害怕並且有壓力時,學生常常陷入拖延的陷阱。不幸的是,拖延會讓他們開始做課題時適得其反,因為課題本身的難度加上沒用充足的時間,會讓學生陷入困境,他們感到如果早一些開始做的話,就不會有更大的壓力。

9、完美主義和對失敗的恐懼。

專注於使自己的課題 「完美」,對犯錯誤或「搞糟事情」感到緊張,或害怕被批評的學生,經常擔心自己的作業做得不正確,為避免在嘗試做這個項目時感到焦慮,他們通常會推遲。這可能導致越在截止日期臨近時越不願意做課題,這似乎是不合理的行為,因為他們更有可能無法漂亮的完成。直到最後,已經非常接近截止日期,不再有可能做出理想的項目了,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交出不完美的作業或什麼都不做。

10、難以調節情緒。

最近的研究表明,拖延並不一定是我們曾經認為是時間管理上的問題,更多的與情緒調節困難相關聯。在做作業時感到無聊、疲倦、沮喪或緊張的學生,為了緩解自己的情緒,通常低估作業的重要性,「沒什麼大不了;它不會太影響我的成績。」 為了分散注意力,他們會讓自己做一些有趣,更有回報性的活動來改善心情。

11、承諾過多。

如果學生預定活動很多,很少有空閒時間,好像生活被一連串的義務和瑣事牽絆,幾乎沒有休息時間,他們可能會使用拖延作為一種為自己人為地創造「空閒時間」的方法。不幸的是,這種「空閒時間」通常不太令人滿意,它還伴有一種內疚感,因為人們迴避了他們「應該」從事的工作。

12、學習牴觸。

當學生把作業當成不合情理的老師或強制的父母來強迫他們完成時,他們有時會用拖延作為一種反叛形式。當學生認為作業是他們「必須」做的事情,而不是他們來選擇去做的事情,他們更傾向於拖延。 拖延成為了他們對「應該」完成工作的一種對抗,對老師或家長傳達出「你無法讓我做到」的信息。

責任編輯:瑞木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