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繪畫中的瘟疫——罪與罰的故事(三)

作者:周怡秀
米希爾·史維特斯(Michiel Sweerts)《古城中的瘟疫》(Plague in an Ancient City),約1652年至1654年前後。(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028
【字號】    

與普桑類似的作品還有法蘭德斯十七世紀畫家米希爾·史維特斯(Michiel Sweerts)之作描寫的《古城中的瘟疫》。

史維特斯深受普桑影響,這幅《古城中的瘟疫》是他向法國大師普桑的《阿什杜德瘟疫》致敬,因此畫面中許多元素與普桑的相似,讀者可自行比較。作者本人並沒有明確這幅作品的特定歷史背景,或道德教訓。一般猜測是在描繪大約公元前四三〇年左右,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爆發的雅典大瘟疫,這場瘟疫毫不留情地襲擊雅典,死亡人數接近人口的一半。那麼為什麼發展出高度文明的雅典出現瘟疫,而同時與之交戰的斯巴達卻能全身而退呢?雅典在高度發展的同時,也逐漸走向驕奢淫逸。從當時陶器彩繪中,出現許多描繪男女或同性淫亂,甚至多人雜交的畫面,可見當時淫亂敗壞的風氣之盛,令人不禁想起舊約中被神所滅的淫亂之城索多瑪和峨摩拉。而在瘟疫爆發時,許多對生命絕望的人,認為被神拋棄,未加自省反而更加放縱,視法律、宗教約束為無物。惡性循環的結果,雅典城邦終於一蹶不振;而斯巴達人從小被嚴格的戰鬥訓練,生活自律簡單,不像雅典人那樣放縱享樂,或許是他們能躲過一劫的原因。

也有人把史維特斯這幅作品解釋為羅馬帝國時期發生的瘟疫。羅馬帝國橫跨歐亞非三洲,軍隊所向披靡,在政治、法律、哲學、文化藝術各個方面都為後人所取法,是後世西方文明的重要基礎。然而,瘟疫卻是羅馬帝國的常客;有據可考的大瘟疫有四次,小瘟疫不斷。羅馬帝國的皇帝中,固有不少勵精圖治的明君、開疆闢土的英雄,荒唐敗德的也大有人在。隨著帝國的强盛和稱霸,人們生活奢靡,縱情聲色,嗜殺好鬥。然而羅馬人犯下的最大罪惡,還是對基督信仰的殘酷迫害。自尼祿皇帝焚燒羅馬城嫁禍基督徒開始,三百年來多位君主對基督徒進行多次鎮壓迫害,不僅造謠污衊,煽動人們對基督徒的仇恨;甚至把無辜向善的信徒當作火炬活活燒死,或投入鬥獸場餵食野獸,君民上下以此爲樂。然而,長期迫害也沒能消滅了基督教。反而是基督徒以慈善和信仰的力量感動了越來越多的羅馬人,最終得到羅馬皇帝的認同和皈依,成爲羅馬的合法宗教。

有一幅法國十九世紀畫家居勒-埃里·德洛內描寫的《被瘟疫侵襲的羅馬城》,特別具有深意。

法國畫家居勒-埃里·德洛內(Jules Elie Delaunay,1828~1891),〈被瘟疫侵襲的羅馬城〉(Peste à Rome),1869年作,巴黎奧塞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巴黎美院的畫家德洛內在一八五六年得到羅馬大獎,得以旅居羅馬學習古典藝術。這段期間參觀聖彼得鎖鏈教堂時,一幅十五世紀波拉優洛(Antonio del Pollaiuolo)描繪瘟疫的壁畫引發了他的創作動機。

德洛内以羅馬市區為背景,用嫻熟的學院派技法表現了古代羅馬發生的瘟疫景象:蕭條的街區、棄置堆放的屍體、垂死掙扎的人們等等……但是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兩個特殊人物的行爲:一個有翼大天使指使一個外型凶悍的黑衣打手(死神?瘟神?)去攻擊門窗緊閉的一戶人家。而這一景象正源自於那幅於1476年的壁畫。

《被瘟疫侵襲的羅馬城》(Peste à Rome)局部。(公有領域)

與原作比較,兩幅畫的城市背景都有階梯和雕像,也有堆疊的屍體,更主要的就是天使與「打手」的劇情。這個典故來自於中世紀描寫聖徒傳奇生活的《金色傳奇》(注一)(Legenda Aurea)有這樣一段記載:「……於是出現了一個好天使,他命令一個壞天使帶著長矛去刺擊每一戶人家的大門,而死去的人數正好與門上被擊打次數一樣多」。基督徒相信,當時的瘟疫是神對羅馬人迫害基督教的警示與懲罰。天使是神的使者,而所謂「壞天使」也只是個奉命行事的執法者,可能像中國所謂的瘟神,也可能近似西方預告死亡或索命的死神。

可能有人質疑,迫害是羅馬執政者的決定,爲什麽會禍及平民百姓呢?請想一想,當衆多羅馬觀衆在鬥獸場看到無辜的人活生生被野獸撕裂吞食還能取笑爲樂的時候,在神的眼裡能是無辜的嗎?

作品右下角有個患病掙扎的男子,他痛苦地仰首向上方的伊斯庫拉比(Esculape,羅馬的醫藥之神)神像求助,卻得不到回應。這似乎在暗示過去宗教中的神已經救不了他們;從另一角度看,如果真的是人犯罪而遭到的惡報,求神也無用。

《被瘟疫侵襲的羅馬城》(Peste à Rome)局部。(公有領域)

背景另有一座可能是馬庫斯·奧雷留斯(Marcus Aurelius)皇帝的雕像。他雖然是羅馬帝國五位賢明的君主之一,卻也同樣犯下迫害基督徒的錯誤。他的遠征軍班師回朝時帶來了瘟疫,並傳染到整個帝國。這座雕像下方卻出現了未來將結束迫害並皈依基督教的君士坦丁大帝的名字。畫家是否另有深意?雕像的手遙遙指向執行瘟疫的好壞兩位天使,似乎引導觀衆注意畫面中央發生的事,去省思瘟疫的發生和神的真正旨意。

注釋一: 《黃金傳說》(拉丁語:Legenda aurea,約1292年),原名為《聖人傳說》(Legenda sanctorum),是意大利熱那亞第八代總主教雅各·德·佛拉金(英Jacobus de Voragine;意Jacopo da Varazze, 1230年—1298年)所收集的基督教聖人傳記集。逐章介紹含耶穌、聖母瑪利亞、大天使米迦勒等100名以上聖人的生涯。@#

法國畫家居勒-埃里·德洛內(Jules Elie Delaunay,1828—1891),〈被瘟疫侵襲的羅馬城〉(Peste à Rome),1869年作,巴黎奧塞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轉載自《》

(點閱【藝談】系列文章)

(點閱【繪畫中的瘟疫——罪與罰的故事】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波士頓美術館最近整修完成的展廳展出150多件、跨越4,000多年歷史的珠寶,主題:「超越輝煌:聚焦館藏珠寶」(Beyond Brilliance: Highlights from the Jewelry Collection)。這些珠寶述說著從遙遠的過去到現在,關於愛情、戰爭、死亡、全球貿易、政治、科學與藝術的故事。
  • 中東地毯與歐洲繪畫有著相互交織的歷史。在文藝復興時期,在宗教繪畫和肖像畫中常出現進口地毯,尤其是來自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地區的地毯。這些充滿異國情調、昂貴的紡織品可以用來展現財富、現世性和地位。它們還為畫面的構圖增添了色彩和圖案。
  • 政治動盪和反戰的焦慮,或許是現代藝術普遍給人醜陋之感的兩個原因。然而,在激進政治的熾熱表象之下,如達達主義等藝術運動還隱含著更為陰暗的深層意涵:它們視覺化地傳達了後現代哲學,即虛無主義、非存在論(nonbeing)和生命無意義的觀念。畢加索筆下的人物形象支離破碎,反映了現代人在拋棄傳統真理觀之後所體驗的意義與秩序的崩解。
  • 「科尼什藝術村」(Cornish Colony),是美國早期數一數二的藝術村。藝術村的中心是聖高登斯的住所與他後來建造的工作室。這個地方現在是「聖高登斯國家歷史公園」(Saint-Gaudens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所在,由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管理,想了解美國的歷史、藝術和大自然,這個風景如詩如畫的藝術村再適合不過了。
  • 至今馬鈴薯與黑麵包仍是東歐人的主食。事實上到了18世紀末,馬鈴薯已成為「富人和窮人餐桌上每餐的常備菜餚」。馬鈴薯因其多功能性和可用於許多不同菜餚的特質而越來越受歡迎,到今天仍是德國人餐桌上不缺席的主食。
  • 那西索斯和回音女神的故事在17世紀是一個熱門的畫題。克勞得的這幅畫是目前唯一已知他嘗試這種題材的作品。……這情景像不像人間仙境?難怪Claude(克勞得)會成為17世紀英國最受人讚賞的畫家和收藏家的寵兒。
  • 16世紀初,意大利曼托瓦公爵費德里戈‧岡薩加(Federigo Gonzaga)請藝術家朱利奧‧羅馬諾(Giulio Romano)以「純粹休閒」為目的,為他建造一座遊憩宮殿來接待貴賓。當時,曼托瓦市是意大利中部四個湖泊中的一個島嶼。宮殿位於城市牆外一處較小的島嶼上,名為得特宮(Teieto)。
  • 「寒冷時,茶會給你溫暖;燥熱時,茶會使你鎮定;沮喪時,茶會給你鼓舞;亢奮時,茶會令你冷靜。」這首小詩的作者是前英國首相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William Ewart Gladstone,1809-1898),精簡地詮釋了這種飲品風靡全球的原因。
  • 老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 Sr.)是著名的維吉尼亞種植園主,亦是政治家和愛國者,於1760年為他的家族建造了蒙彼利埃(Montpelier )。這座以喬治式建築風格設計的宅第位於夏洛茨維爾(Charlottesville)北部的橙縣。最初,這座宅第的外觀以簡單且正式的對稱呈現。
  • 1788年以來,參眾議員們就在里奇蒙(Richmond)的維吉尼亞州議會大廈(the Virginia state Capitol)舉行會議,這裡也是全美最早用英文召開代表大會的地方。宏偉的議會大廈坐落在維吉尼亞州里奇蒙的肖克山頂(Shockoe Hill),是新世界第一座以古典神廟為設計基礎的公共建築,也是美國第一座新古典主義公共建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