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頭疼不可輕忽 醫師提醒警惕血管病變

頭疼大致分為原發性頭痛和次發性頭疼兩類。(Shutterstock)
人氣: 419
【字號】    

【大紀元2020年07月21日訊】(記者李梅採訪報導)頭疼是一種常見病,全球每年有50%的人會有頭疼出現,而且超過90%的人在一生中有過頭疼經歷。紐約腦神經內科醫師盧志豪表示,頭痛和神經內科有關,有些頭疼是血管瘤病變造成,應該引起警惕。

區分兩類頭疼

盧醫師說,頭疼大致分為原發性頭痛和次發性頭疼兩類,偏頭痛、緊張性頭疼屬於原發性頭痛。這種原發性頭痛在診斷時,需要結合核磁共振,醫生根據片子情況才能做出判斷。

而次發性頭疼,一般是因為長瘤,比如血管瘤造成。因頭疼到神經科求診的人,正是擔心長瘤、出血問題。

他進一步舉例說,如果患者長了腦瘤,頭一定會痛,但並非所有的頭痛都是因為腦瘤引起。腦瘤引發的頭痛在頭痛者的比例較少,有1%~2%的人可能是腦瘤引發。但醫師在進行頭疼的檢查時,有必要排除是否是腦瘤引發的病因。

什麼樣的頭疼該警惕

盧醫師表示,因為頭痛的感覺相當主觀,患者本人較難以區分,但有一種情況應該警惕。20來歲、30來歲就有頭痛病史,一直持續到50歲,患上腦瘤的風險相對較低、如果有病變發生,應該早會顯現。而一個沒有頭痛病史的人到50歲以後突然開始經常頭痛,這就很異常,應該引起重視。

他提醒,如果突然頭痛得厲害,出現了從未出現的疼痛,感覺難以忍受,恐怕是血管瘤滲血造成,應該立即去急診室,這種情況如果拍片看不到問題,一般要做穿刺,看是否是血液症,有沒有長瘤。

頭疼患者白天勞累容易發作,因此一般白天的發病比晚間要多。但是如果半夜頭痛,甚至痛醒的話,都要儘快做檢查,確認是否有血管病變。

如果太陽穴部位持續頭痛,連續幾個月,也要當心。此外,血管瘤有遺傳性,如果有家族病史,比如父母親任何一方有血管瘤、腦出血者,本人應該留意檢查。

預防頭痛的藥物

盧醫師說,治療頭疼的藥物分兩種:預防性藥物和止痛藥。如果患者一個月頭痛只有一兩天,吃止痛藥就能解決,但是如果一個月頭痛很多天,可能需要服用預防性藥物。比如,如果一個月頭疼發作10次,吃幾天藥來預防是值得的。

他坦言,通常吃預防藥需要每天服用,找到適合患者頭疼的預防藥物,一般是比較巧合的,有的人吃降血壓的藥發現對預防頭痛有效,而有的人服用治療癲癇的藥物後發現頭痛好了。還有服用治療憂鬱症的藥也起到了預防作用。

然而當醫生開出這樣的藥,常常有病人比較不理解,自己明明沒有這些症狀,卻服用毫不相干的藥,盧醫師說雖然藥房沒有對藥物標示這類功效,但確實能起到預防頭痛的作用。

新型藥:CGRP抑制劑

盧醫師提到一種時下熱門的新型、高效頭痛預防性藥物CGRP抑制劑,這種藥物去年開始發售以來,大受歡迎,並得到所有頭痛協會的關注。實際上這是20年前就有的藥物,研究者發現人在頭痛時,體內的CGRP這種物質會很高,根據這一原理,在五、六年前藥廠開發出阻斷CGRP接收器的藥物,從而對頭痛起到抑制作用。

他介紹,這是一種預防類皮下注射藥物,一個月注射一次。患者嘗試過其它藥物治療之後,醫療保險才會承保費用。常見的副作用有便秘、易感冒、對上呼吸道的免疫力有一定影響,但並不嚴重。

一位台裔患者頭疼20幾年,平均每天發作兩三次,其它藥物均不能有效抑制,改用這種藥物後,一個月頭疼只發作兩次,讓他感到開心不已。◇

(張學慧/大紀元)

盧志豪:腦神經內科專家,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紐約大學神經內科,18年臨床經驗,曾任紐約上州退伍軍人醫院(VA)和紐約醫院皇后醫療中心(NYHQ)主治醫師,專治腦神經疾病:頭痛、暈眩、中風、癲癇、帕金森、老年癡呆及代謝性神經病變等。診所提供腦電波 (EEG) 及神經肌電圖 (EMG) 檢查。

盧志豪腦神經內科診所

看診請提前預約:
電話:718-888-9870, 646-409-4402
地址:39-16 Prince St, Suite 254, Flushing, NY 11354
(Hyatt Hotel後方臨羅斯福大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