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0年06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建霖專題報導)用生命感動並影響生命 張伏杉讓幼苗成大樹。
前言:有「家扶裴勇俊」之稱的桃園家扶中心主任張伏杉,坦言當年認為讀醫法工商才是光耀門眉,填志願那年適逢1992年巴賽隆納奧運,邊聽廣播賽況邊劃志願卡,因一格之誤進入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冥冥中與社工結下不解之緣,卻在家扶基金會成為表現突出的主管;這位被稱為3500位孩子的「爸爸」認為,當社工雖然沒法賺到很多錢,卻賺到很多滿足及價值。
母親意外懷孕 張伏杉差點被「終止懷孕」
張伏杉有5個哥哥和一個姐姐,高齡母親意外懷孕,羞赧的不想生第七個,三次到診所想「終止懷孕」,醫生說胎兒太大,張伏杉也頑強的來到這世上。
從小和哥姊年紀相差至少十歲以上,雖然備受寵愛,內在有非常灰暗的孤獨感,父母年紀大也很少帶出遊,讓他飽受「佳節孤兒」的寂寞,或許是因為如此,比一般同齡的孩子早熟。
就讀私立時雨中學,開始團體住宿生活,自己洗衣照顧自己,也養成獨立的個性,同儕都生活在一起,就像張老師,常常傾聽同學們的愛情煩惱,給予安慰及支持,也覺察到自己有尖銳的敏感度,高中考上台北成功中學,心就像脫疆野馬,享樂在大城市五光十色的高中生活,直到高三才開始認真準備聯考。那年升大學的暑假,是人生最挫敗的黑暗期,一直認為可以考上國立大學,但現實的聯考分數將他打回原形,選填私立學校,摔掉家人的醫師、律師與工商夢,面對家人親友失望的眼光,張伏衫只想一個人療傷舔傷口。
當年打從內心認定當社工沒出息 一趟美國行轉念
打從內心認定當社工沒出息的張伏杉,畢業後自然不想當社工,更與老師保持適當距離,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擔任國際知名玩具的實習襄理,每天面對玩具的他,卻是無法產生熱情,往新領域發展跳離現狀成為當時的首要任務,或許是老天安排,意外的接到學生時實習的基隆家扶中心電話,有個社工缺,雖然不想當社工,但有如大海中浮板,勉強選擇先當社工。
家扶中心社工,經濟扶助個案固定訪視、寫紀錄及辦活動,都是例行性的工作,事實上,當社工前五年,一直在思索「社工」真的是一輩子的工作嗎?也曾偷偷投履歷表,面試別的工作,但似乎「社工」就是張伏杉的天命,後來家扶中心安排社工到美國紐約短期進修,對於社工的樣貌有更不一樣的體會,第六年起,接觸寄養方案,調整心態及工作方法,找到自己的價值及舞台,也有機會到學校演講及帶團體,重新整理自己的學習經驗,原來社工之路是可以走的,而且是開心的,至今滿22個年頭,張伏衫說,人生際遇很奇妙,起初偏偏不想要,卻在轉彎處再度遇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用生命感動生命,用生命影響生命,儼然成為自己的使命。
大二遭逢父親過世,內心除了滿是對父親的思念,更有句來不及說出口的話語,用22年時間調出社工新色調,用生命感動生命,活出更有穿透度的家扶人,內心很想對父親說的是,你為我感到驕傲嗎?
當社工無法大富大貴,卻賺到金錢無法取代的滿足與價值,走過22個年頭,輔導不下上千個案,案主人生有時是苦澀,但苦澀後的回甘,卻是生命感動生命的原動力。
擔任社工22年揪感心 也有小遺憾
張伏杉「非自願性」的被聯招會分發到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張伏杉坦言在系上一直不是個用功的學生,那個年代的背景是當社工不會有出息。
22年來,處理過成千上百個案,有弱勢家庭、高風險家庭及寄養家庭等,讓他印象深刻,也是內心最傷痛的個案是有位當時年僅3歲的寄養童小豪,某個星期天寄養媽媽來電急促說,老師你快來,小豪現在在長庚醫院急診處,才知道小豪在浴室跌倒,撞到了後腦杓,沒想到隔天都叫不醒他,醫生診斷小豪已陷入昏迷指數3,將近2個月的時間,和寄養媽媽每天都去探視小豪,在小豪耳邊說話,放兒歌給他聽,幫他按摩,小豪一直沒醒過來,如今是植物人狀態,轉安置到機構,這一直是張伏杉心中的遺憾。
基層的社工 因表現突出成為桃園家扶主任
民國87年7月張伏杉到基隆家扶心擔任社工,後來晉升資深社工到社工督導,99年9月到家扶基金會本部擔任社資處傳播組主任,不一樣的工作性質,開拓了不同的視野,與企業的合作、媒體的聯繫及服務的行銷等等工作任務,更累積了自己的籌碼。100年5月到桃園中心,擔任地方主管,工作領域不斷擴大,有更多的功課可以學習,一路走來,身邊有好多的貴人相助,開玩笑說自己是個幸運的傢伙。
桃園家扶中心於民國56年在中壢開啟第一個服務據點,91年第二個據點桃園市服務處成立, 103年11月,為了就近服務大溪、龍潭、復興等地區弱勢兒童及家庭,進駐大溪成立臨時辦公室,105年7月底跟大溪在地居民問候,除服務家扶中心扶助的弱勢兒童及家庭外,也積極邀請原鄉社區親子參與各式親子活動,成為社區的好鄰居、好伙伴,為營造幸福社區一同努力。
101年推展『家扶馬力夯-社工師諮詢方案』,成立一社區居民關懷服務站,透過社工師專業的會談服務,提供社區居民一個免費的心理壓力的抒發管道、情緒支持的專業協助、親職技巧與知能的互動討論,讓社工師走進社區,提供更親近社區居民的協助。
102年推展『資源隨手做 貧窮遠離我方案』,桃園家扶中心發想,若有行為能力工作者將資源回收視為賺取日常生活費用的一項職業,是否起碼能一個家庭能溫飽三餐,維持孩子正常的營養攝取。透過資源回收行動能帶給現無任何經濟收入的家庭或有工作能力的家長,另一個新興職場工作的方向,瞭解到願意起身做資源回收,便可從中得到經濟收入,達到遠貧的效益。
105年舉辦「親愛的小孩-好秋音樂會」, 透過該音樂會,期待可以發掘中心多才多藝的孩子有上台展現自我的機會,結合在地資源,並首次用售票方式,號召社會大眾共同關懷弱勢族群。
擔任社工及主任善用社會資源
邦達電子捐款多次10萬元,江松富總經理一開口說,也曾是家扶幫助的孩子,十歲的時候,父親因工作意外截肢休養,一家五口的生活剎時陷入陰霾,和姐姐及妹妹開始接受家扶的幫助。事業有成後,自己出身偏鄉,特別能感受教育及資源的不足,鼓勵家扶的孩子千萬不要放棄自己,把生活的苦當作是磨練,一定會是最好的養份。
每每看到家扶的孩子有成就,相信一定付出比別人加倍的努力,那都是最真實的生命故事。
有個星期六的午後,一位孱弱的老婦人到桃園家扶門口,從包包拿出一疊現金,也從口袋掏出兩張收藏10多年的家扶中心扶助卡。兩個孩子曾在10多年前接受過家扶的幫忙,孩子已長大,她一直惦記著,曾經受過幫助,要還這份情。老婦人行動不便的右腳,原來前幾年罹患骨癌,右腳截肢,現在裝著義肢。
張伏杉躊躇著是否要收下這筆捐款,老婦人卻堅定的說,那些年她受到家暴,活在恐懼之中,每天面對債權人的討債,她夜不成眠。如果不是家扶的陪伴,她不知死過多少回,現在的她,走過家暴、被討債及罹患骨癌截肢,一切的一切再也無法摧毀她的心志。
外頭的陽光,將屋子裡灑得好明亮,看到老婦人的眼睛是閃亮的,身子孱弱,但內心卻是無比強大,張伏杉說,當社工雖然沒法賺到很多錢卻賺到很多滿足及價值。
也有個從小父母離異,父親帶著兩兄弟生活,父親由於有輕度肢殘,高中時透過家扶的引薦免費到補習班補習,因無法吃到便當,社工老師親自帶著做的便當去補習班探視,阿翰驚喜的吃了一口便當後,流下淚來,阿翰後來考上師範大學當了老師,和社工老師一直保持聯繫,也特別關心班上的單親學生。
張伏杉說,我們都有可能是別人生命中的貴人,也許是一句話、一個動作或是一個表情,別忘了多多關心身邊的人,你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價值。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