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0年06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原彰台灣台北報導)全球化時代讓國內學生越來越關注國際議題,據金車文教基金會23日公佈的調查,台灣青少年在培養國際觀時,卻經常會面臨語文閱讀能力不足(59.5%)、國際文化理解缺乏(47.1%)及沒錢出國(34.3%)等阻礙。
據該基金會的調查,由於肺炎疫情在世界蔓延,青少年開始對國際事務有感,有高達6成青少年認為最需要關注的國際議題是醫療衛生(61.1%),比例更較去年提升四成(40.5%);除了台灣之外,4成青少年覺得沒有國家防疫做得好(42.2%);4成青少年認為台灣若能加入世界衛生組織有助於提高國際能見度(41.3%)、貢獻醫療技術(38.5%)及交換國際衛生健康資訊(38.0%)。
調查指出,青少年想瞭解國際事務是因認為其屬於生活常識(53.5%),其他動機則有趨勢所需(44.4%)及出國需要(44.3%),但青少年在培養國際觀時,卻經常會面臨語文閱讀能力不足(59.5%)、國際文化理解缺乏(47.1%)及沒錢出國(34.3%)等阻礙。
金車文教基金會總幹事曾清芸表示,國經過此次疫情,青少年雖然短期降低出國意願,卻提高國際資訊閲讀及評論。而加入國際組織更是台灣亟需努力的方向,除了建立國際友誼增加能見度,也有助於打造台灣亮點,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今年青少年自評國際觀分數及格分數比例下降3.7分,華江高中張庭堃老師認為,可能受疫情影響,其他國際事務議題能見度不高,加上出國受限國際教育旅行無法成行,導致青少年自評國際觀分數下降。針對如何培養國際觀,張老師建議,可以多運用時事新聞的補充教材與地理、公民等課程結合,並搭配舉辦表演、辯論等多元有趣的分組活動,提高學生對國際事務興趣,讓同學更願意融入其中。
華江高中文華暄表示,自己了解的資訊可能較片面或侷限於自身相關,所以覺得還有很多進步空間,希望可以多關注國際事務成為更具備國際觀的人;華江高中許芳甄同學覺得具備國際觀可以訓練思考能力,了解不同立場的解讀觀點,避免自己運用固定價值觀做出評斷。許芳甄同學分享,她除了透過課堂或YouTube關注國際議題,也曾藉由參加短期遊學活動體驗不同國家的風土民情。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