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0年06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怡欣台灣台北報導)台灣副總統賴清德6月11日晚間,應中華民國哈佛大學校友會邀請,在總統府以視訊方式參與Harvard Table Series「COVID-19對台灣的影響:過去、現在和未來」網路研討會。除分享台灣防疫經驗及疫情對個人與企業的影響,也談及後疫情經貿方式改變及因應之道,期許台灣品牌一定要去打國際盃,推動生醫產業。
賴清德致詞表示,這場疫情對台灣、對美國或對國際社會衝擊,有人認為像是一場世界大戰,敵人是看不見的病毒。相較其它國家,台灣防疫不錯,打了上半場好球。包括疫情指揮中心與醫護團隊以及經濟部國家隊、後勤等都功不可沒。
談及超前部署,賴清德指出,1月11日大選投票後,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指派前中華民國感染科醫學會理事長莊銀清教授,以及另外一位傳染病專家,前往武漢的醫院去查看這個不明原因的肺炎會不會人傳人,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根據專家的經驗,帶回來的消息是「會人傳人」,這也決定了整個防疫的策略,是「料敵從寬,禦敵從嚴」。
賴清德進一步說明,總統蔡英文跟前副總統陳建仁早在過年時,已積極召集會議因應防疫工作。此外,行政院長蘇貞昌也找經濟部組國家隊。因為當時已知道如疫情真來臨,我們口罩、防護衣一定不足,當時就已超前部署。
賴清德說,2003年SARS,台灣共有667位病例,其中73位死亡,和平醫院封院慘狀讓他非常難過。政府當時檢討人力物力,還有病床不足問題,中央各部會協調也出現問題,更嚴重的是中央跟地方沒法同心協力抗SARS,以致造成院內感染與社會恐慌。
立法院跟行政院合作改革措施,第一修《傳染病防治法》,設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明確中央跟地方權責,賦予中央徵用、分配防疫物資。疾管局升格疾管署,增設防疫醫師,全台灣增加負壓隔離病床,都發揮效果。
賴清德強調,台灣抗疫好成績包括四個完善:
- 第一、「健保制度」,健保覆蓋率達99%;
- 第二、「基層民政系統發揮功能」,里長用心負責隔離民眾的居家檢疫情況與回報;
- 第三、「警政制度」,隔離外出警察協助找人,這在外國也少見;
- 第四、「社會安全制度」,如獨居老人、弱勢家庭,社工結合里長、警察到府,社會體系把台灣每個人連結在一起。
此外,台灣引入「科技防疫」,科技政委唐鳳串連民間規劃防疫、口罩地圖、隔離衣地圖等,科技幫了大忙。最後是「全民參與」,每一位民眾的配合「台灣全民共同防疫」是成功重要原因。
賴清德:台灣經驗證明民主防疫勝共產
賴清德認為,台灣防疫成功,證明不是只有共產世界才有辦法成功達到防疫目標,民主國家也可以。台灣除了達到守護國人健康的目標,對國際社會也傳達了一個重要的訊息,就是民主也可以發揮功能,民主也可以有效率、團結地面對疫情的侵襲。
疫情對個人影響,賴清德指出,第一、「生活態度改變」,未來戴口罩的人可能變多,社交距離習慣可能會維持;第二、「工作方式改變」,利用視訊在家辦公;第三、「消費習慣改變」,逛實體店不若以往,可能喜歡透過電子商務、也可能比不願意搭飛機、客輪到外國旅遊,相信這些在未來都可能發生,值得觀察。
經濟衝擊方面,賴清德指出,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預估,全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減少5.2%,台灣(今年)1至5月份外銷增加率1.5%,但亞洲、香港、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均呈現負值,大概負6%至負12%之多,也有人說,這大概是150年來絕無僅有,短短幾個月時間,對於個別國家或對國際社會經濟衝擊如此之大。
後疫情時代,將出現哪些現象?賴清德說,第一、各國均整備防疫戰備物資,生產線斷鏈,生產面將重組,包括生產、停工,甚至物流也會受影響;第二、各國戰略物資都會移回本國,台灣、美國、日本等國家也都在整備,以因應下一波疫情;第三、金融影響;第四、中美貿易衝突沒改善,地緣政治會進一步衝擊經濟發展勢所難免。國際社會,特別是台灣要好好因應。
談到台灣因應方式,賴清德認為,我們要順應目前後疫情經貿方式的改變來因應。首先,要整備防疫所需要的戰備物資,不管是口罩、隔離衣、藥物,甚至呼吸器、篩檢的試劑等。
後疫情時代 台灣趁勝打國際盃
賴清德說表示,這次台灣防疫經驗不僅贏得國人信心,國際社會也肯定,塑造台灣品牌,讓台灣成為國際公共衛生實力數一數二國家。在此狀況下,「台灣品牌一定要去打國際盃」,藉此推動台灣生醫產業,他上任之後曾參訪國家衛生研究院,迅速合成瑞德西韋藥物,同時單株抗體、篩檢試劑基本上已完成初步工作,疫苗有信心年底進入臨床試驗,希望年底有緊急疫苗供第一線醫護使用。「我們打了一個好表現的上半場,下半場就是生物科技產業要接下去,在國際上好好發揮」。
賴清德指出,由於消費行為改變,電子商務或視訊活動,台灣ICT產業要掌握機會,順勢而為,讓ICT結合防疫需求,進一步推動新產業,台灣科技有基礎,加上人工智慧、物聯網新科技,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5G世界來臨,台灣有人才、技術也有資金,我們應該能夠成為亞太科技新創中心。
要達到目標,要做很多,除了整合力量,法令也要鬆綁改善,並協助中小企業。此外,台灣一定要積極努力突破重圍,加入區域經濟,CPTPP或單一國家,特別是美國、日本等主要國家簽自由貿易協定,這樣我們才有辦法從危機中找到轉機,塑造台灣一個新未來。
包括中華民國哈佛大學校友會會長王煒、台灣大學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教授莊曜宇、監察委員張武修、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長權及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執行長王拔群等均參與視訊會。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