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居家生活

甜蜜蜜的蜂世界——獨行獨居蜂&群居小蜜蜂

我們常常說蜜蜂是人類的好朋友,但我們卻沒有真的把蜜蜂當朋友。(楊子樊/大紀元)

【大紀元2020年05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朱孝貞臺灣臺北報導)香甜的蜂蜜,大家都喜歡,但您也許不知道5月20日是「世界蜜蜂日」!其實多數友善的蜂類,是生態環境的好朋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認識「蜂的世界」。

茶花上的蜜蜂。(楊子樊/大紀元)

【520世界蜜蜂日】

話說,2017年聯合國大會在美國紐約宣布——5月20日是世界蜜蜂日(World Bee Day),以資紀念養蜂先驅安東•揚沙(Anton Janša)的貢獻。

斯洛維尼亞政府希望藉此日子,讓全球重視化學藥物的過度使用,以及一些有害生物的增加,將對蜜蜂的生存構成直接威脅的事實。

* * *

首先了解一下,全世界有超過2萬種喜歡訪花的蜂類,這些蜂類跟蜜蜂一樣可以為植物授粉,提升作物品質與產量,幫助植物繁衍,也為草食動物提供食物來源。

木蜂(獨居蜂的一種)。(蔡明憲提供)

而在臺灣常見的蜂種有蜜蜂、長腳蜂、虎頭蜂、獨居蜂等,牠們的脾氣各異,蜜蜂是比較溫馴不會主動叮人,有些虎頭蜂攻擊性較強,靠近牠們的巢約5公尺牠就會出來攻擊人。但是一般人喜歡蜜蜂,也害怕蜜蜂,印象裡有錯誤觀念,認為蜜蜂很可怕,會叮人!

少數幾種虎頭蜂,在頭的前端有類似老虎的橘色頭較容易辨別。(蔡明憲提供)

不是親眼目睹難以相信,城市養蜂Urban Beekeeping創辦人、臺北市產發局社區園圃推廣中心顧問蔡明憲,在教導中崙高中學生如何蒐集蜂箱中的蜜,教導學生如何預防蜂螫,他們很少帶著面罩或把自己包得密不透風,可以跟蜜蜂和平相處。

城市養蜂人,工作之餘,養蜂調劑身心。(楊子樊/大紀元)

關心蜜蜂,也是關心人類自己!

我們吃的蜂蜜、蜂的種類與數量是環境指標,可以顯示出當地的環境是否友善於動、植物、人類,或是有害的。

蔡明憲呼籲:大家多關心自己周遭的環境是否達到生態平衡。而不是縱容過度開發的行為剝奪了蜜蜂、獨居蜂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從政府到個人都能盡自己所能的維護環境,種植一些蜜源植物供給所有蜂類能採到蜜以維持生命。

(楊子樊/大紀元)

蜜蜂的危機,就是人類的危機!

接著他說,有些不健全的慣行農法,使用了大量的化學農藥,農藥噴灑一段時間後劑量減低了,但是蜜蜂幼蟲間接接觸到低劑量的農藥雖然不會立即死亡,但是累積多了仍然導致行為異常、學習及記憶能力降低,使蜜蜂無法正常授粉,甚至混亂了回巢的記憶。

蜜蜂就像一把鑰匙,在接觸蜜蜂的同時,去關心更多物種的處境與環境的變化。(楊子樊/大紀元)

這件事情的警訊是,假如人類從胎兒時期就透過母體,長時間吸收含低劑量農藥的糧食,可能對幼兒的發育造成不良的影響,即使是成人長期食用低劑量農藥殘留的食物,會增加罹患疾病的風險。更甚影響整個生態系,事實上:蜜蜂的危機,就是人類的危機!

自然界一物剋一物,殺蟲劑也殺死害蟲天敵

農藥讓蜜蜂越來越少,消失的不只是蜜蜂,還有為數眾多的蜂類。

蔡明憲說,這些蜂類的成蜂會在田間和自然環境中捕捉鱗翅目、雙翅目,以及其他農業有害昆蟲的成蟲或幼蟲,作為蜂類幼蟲的食物。以臺灣攻擊性最強的黑絨虎頭蜂(Vespa basalis)為例,一年也可捕食約1,211,079隻害蟲(Kuo and Yeh, 1988),雖然會捕捉蜜蜂,是養蜂人很頭痛的敵害,但是對環境生態的平衡具有極大的幫助。

炎熱的天氣,蜜蜂也需要採集水分。(楊子樊/大紀元)

當植物受到植食性昆蟲為害或病原菌的感染時,會分泌開洛蒙(kairomone)引誘例如寄生蜂等害蟲的天敵,此時若使用殺蟲劑反而為害蟲清除了天敵,例如許多寄生蜂跟著死亡。使用農藥或殺蟲劑可以減少害蟲,但是也把害蟲的天敵殺死了,並選汰出抗藥性品系的害蟲。

蜜蜂並不可怕,牠們只是勤做工的昆蟲,而且對生態有極大的幫助。(楊子樊/大紀元)

害蟲的天敵通常需要較多樣化的棲息環境或食物資源,但是為了追求產量與節省勞力,農業工業化以後種植單一作物、連續耕作而無休耕期都使得害蟲數量持續增加,結果是不得不繼續使用農藥,形成惡性循環。

蜜蜂不可怕,在城市中心,擁抱蜜蜂

當農村使用化學農藥不再利於蜜蜂生存的時候,蔡明憲開始「城市養蜂」的新理念。

他解釋:蜜蜂會飛行2.5~3km採集花蜜與花粉,所以只要檢測蜂產品,就可以了解周遭的環境狀況,蜜蜂成為很重要的環境指標物種。

獨居蜂旅館。(蔡明憲提供)
獨居蜂旅館。(蔡明憲提供)

他舉例,2015年底國立宜蘭大學就曾經檢測臺北市區養蜂場的花粉,結果331種農藥未檢出,而5大重金屬檢測中的砷、鉛、鉻、汞零檢出,只有檢出約10.5ppm的銅(江敬晧、蔡明憲,2016年)。

其中檢出的微量銅元素,其實是人體必需營養素,一日可攝取約64ppm,體內銅含量過低還可能造成貧血,甚至出現生長及代謝問題。所以當我們懷疑蜜蜂養在都市是否會汙染蜂蜜的時候,我們應該實際面對問題,而不是只靠想像。

都市中,有大花咸豐草之處,就可以看見蜂兒採蜜。(楊子樊/大紀元)

如果檢測的結果出現問題,我們就需要適時地透過公民行動,進一步改善我們所處的環境,蜜蜂只是一個關鍵,突顯環境汙染的事實,每個人都做一點改變,才能找回身為公民應該享有的生存權。養蜂作為環境監測雖然是一種方式,但真正的目的是讓我們的環境更友善。

養蜂吧!重啟人與環境的友善關係

很遺憾的是,蜜蜂因為具防衛機制的螫針,讓許多人對蜜蜂望而生畏,時有所聞虎頭蜂螫人事件,使得人們常常把蜜蜂與虎頭蜂畫上等號,而對牠們有諸多誤解。

了解不同蜂類的習性,就能夠與牠們和平共處。

沒惹牠,友善的蜜蜂不會叮人。(蔡明憲提供)

蔡明憲一再苦口婆心地說,蜜蜂並不可怕,牠們只是勤做工的昆蟲,而且對生態有極大的幫助。我們常常說蜜蜂是人類的好朋友,但我們卻沒有真的把蜜蜂當朋友。我們從蜂群中獲取蜂蜜、花粉、蜂王乳、蜂膠、蜂蠟等蜂產品,另一方面卻對牠們敬而遠之,為了開發而破壞生物棲地,鏟除蜜蜂賴以為生的蜜、粉源植物並施用農藥使牠們不能生存。

「城市養蜂」就是希望藉由分享採收到的蜜,拉近與鄰居的距離,他細心觀察發現臺北有許多綠色植栽,都是很好的蜜、粉源植物。

目前法律不禁止也不鼓勵城市養蜂,蔡明憲歡迎想加入城市養蜂行列的人,可以加入城市養蜂的臉書,有任何養蜂問題可以在此平臺獲得解答。他呼籲一定要先了解蜜蜂習性再開始養,以免徒勞無功又傷害了蜜蜂。他叮嚀,不要將蜂箱口對著鄰居的門,城市幾乎家家安裝紗窗,蜜蜂不至於飛進別人家。

不是擺一個空箱子就一定會有蜜蜂來築巢,即使有蜜蜂來築巢,也不一定有蜂蜜可以吃。養蜂需要花時間與體力照顧,蔡明憲希望不是「想擁有」的心態,而是真正用心去學習養蜂技術。推動城市養蜂的重點是要跳出「養殖」、「採蜜」的框架,不要只看到技巧與技術,還要看到背後的人與環境的關係,以及人與人的關係。蜜蜂就像一把鑰匙,在接觸蜜蜂的同時,去關心更多物種的處境與環境的變化。

關心環境,可以從「獨居蜂旅館」做起!

習性獨來獨往的野蜂在自然環境中占九成之多!蔡明憲說,每個居民都可以做房東為牠們搭建可以棲息產卵的旅館。

尤其獨居蜂生性害羞,喜歡在斷木、竹筒或土牆上的現成孔隙產卵。不像蜜蜂是群體性動物,會製造六角形孔洞的巢體聚集一起,都市水泥叢林讓獨居蜂失去家。「獨居蜂旅館計畫」希望讓原本就住在城市裡的蜂媽媽,有可以產卵棲息的地方。

竹子空心的莖,也是獨居蜂選擇居住的場所。(楊子樊/大紀元)

蔡老師還教導民眾選用便宜、在地、容易取得、可被大自然分解的天然材料製作「獨居蜂旅館」,成本低廉,製作簡便。只要有個可以種花的窗臺、陽臺,就可以設置獨居蜂旅館。

窗臺養蜂。(楊子樊/大紀元)

但是獨居蜂不能像飼養社會性的蜜蜂可以回饋飼主蜜蜂、花粉、蜂王乳、蜂蠟等蜂產品,但是牠也能夠幫植物授粉。設置「獨居蜂旅館」不為花蜜只為環境的生態平衡。

【備註蜜源植物】

蔡明憲特別強調,我們栽植蜜、粉源植物,需要小心防範外來入侵種的威脅,盡量選擇原生種,要適時適地適種。因此,在引進前必須有嚴格的風險評估,以免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衝擊。

他建議可以在陽臺種些廚房用得到的香料蜜源植物九層塔、香菜等,花期到來可以吸引蜂類造訪。◇

責任編輯:芸清

辛勤採蜜的蜜蜂。(楊子樊/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