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疫情逆轉全球化 外企警醒降低對中國依賴
【大紀元2020年05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玉潔綜合報導)經濟學人智庫(EIU)5月13日發布報告表示,預計疫情將重塑全球貿易,疫情危機令各國企業警醒,希望降低對中國製造業的依賴性。
報告中說,中國大陸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跨國企業持續增加在中國大陸的生產,並利用其需求市場,但是此次疫情可能令這種全球化發生逆轉。中美貿易戰期間,已經有一些跨國企業將供應鏈轉移至亞洲其它地區。
EIU認為,疫情將推動更多企業轉移供應鏈,催生出一個減少依賴中國大陸的,更為多元化的亞洲區供應鏈網路,撤離中國將成為更廣泛的趨勢。
透過在美洲和歐洲建設半獨立的區域供應鏈,跨國企業將會在未來受到打擊時獲得一定程度的緩衝,一些公司可能會在疫情導致停工期間,就將關鍵產品的生產活動轉移至其它地區。
對於一些建立和轉移供應鏈都很困難的企業,尤其是汽車行業,一旦轉移就將是永久性的,「由於越來越多的企業做出了決定,所以此次危機將帶來地區性供應鏈轉移的持久結果。」
跨國企業分散風險具有長遠效益
本月美國本土知名服飾品牌 J.Crew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成為此次疫情中第一家倒下的時尚品牌,在業界引發關注。
巴黎時尚和文化記者湯瑪斯(Dana Thomas)接受《衛報》(The Guardian)採訪時表示,在這波疫情中,有許多品牌意識到自己過於依賴「中國製造」,導致危機時面臨全面中斷的風險,未來各大品牌應該把雞蛋分散在不同籃子中,也可考慮將工廠移回本地,才不至於如此脆弱。
鉅亨網5月14日引述紐約聯準銀行經濟學家塞巴斯蒂安·海瑟(Sebastian Heise)的分析表示,疫情很可能會強化已經存在的趨勢,很可能導致企業考慮把一些重要的製造活動帶回美國,或尋找預備供應商,以降低過度依賴單一國家或供應商的風險。
「儘管採用這種額外保障措施會降低正常時期的供應鏈效率,但長遠來看,減輕斷鏈的高額成本,反而能提升效率。」海瑟說。
海瑟是針對美國今年第一季度的進口情況得出了以上結論。美國第一季度來自中國的進口大幅下滑,在3月份銳減50%,這個改變可能會強化製造商回流美國的趨勢,或者至少會促使從業者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海瑟的研究結果顯示,美國自中國進口的紡織品、鞋類和機械,在3月份都大幅下滑,而3月份從印度和孟加拉進口的紡織品比率大幅提升,越南鞋類和機械的占比也上升。
在非中國供應商的美國小企業客戶當中,有41%在1月份完成採購後到3月再次採購,而中國供應商的美國小企業客戶當中,只有22%再次採購。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