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0年04月25日訊】日前,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銷毀了來自湖南省益陽市的99.42噸毒大米,被銷毀的大米存在著霉爛變質、保質期超期、重金屬超標等問題。這起事件涉及湖南7家企業。
本次共銷毀大米99,425公斤,涉及15起案件。其中,重金屬超標案(主要是鎘超標)13起,沒收大米77,350公斤,查處時間為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涉及生產企業7家。大米包裝袋上標註名稱顯示,7家企業均屬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
陸媒報導,昭通市鎮雄縣市監局在抽查中發現,一企業生產的米線重金屬超標,隨即找到了生產米線的這一批大米。被銷毀的問題大米系廠家早前從湖南購入。
不過,當地有關部門未透露大米的具體產地、品牌資料。
據當地電視台播出銷毀大米的片段顯示,米袋上印有「益陽市xx業」字樣,其中一款名為「佳樂桂潮」的大米,米袋顯示由益陽市赫山區佳樂米業有限公司生產。陸媒致電聯絡該米業公司,追查該批米的來源,但無人接聽。
目前,這7家涉事企業已被立案調查。
鎘是一種有害重金屬,進入人體可引起骨痛等症狀,嚴重時將導致「痛痛病」。因此,鎘米也被公認為「毒大米」,讓人聞之色變。
大陸澎湃新聞報導,如今鎘米重出江湖,一個鎮雄縣就查近百噸,這樣的數字令人咋舌。7家湖南涉事企業到底生產了多少鎘米,這些鎘米還流向了哪些地方,有沒有進入了人們的餐桌……這些問題令人擔憂。
報導稱,這次查出的近百噸鎘米,來源可能有兩種。要麼是「存量」,即2017年之前生產銷售,流入市場,在相關查處中漏網,未被追回的鎘米;要麼是「增量」,即最近一兩年種植和生產的大米。無論哪種情況,當地相關監管部門都難卸其責。
文章稱,鎘米背後,污染土地的治理,相關種植行為的規範,恐怕才是更核心的問題。鎘米重出江湖,相應追查和治理必須追根溯源,如此問題才不至於反覆。
此前財新網報道,2017年5月至7月,湖南益陽一企業將1440.25噸本應用作飼料用途的鎘嚴重超標稻穀所加工成的大米銷售到了口糧市場,流向貴州、廣西、雲南省昭通市、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湘潭市湘鄉市等地,用作米粉、米線以及口糧等。最終16人被判刑。
稻米是中國人的主食,一項研究顯示,中國重要的稻米產地遭受了嚴重的重金屬污染,而農田靠近工礦企業的情形正對中國的食物鏈構成重大威脅。
湖南是中國水稻產量最高的省份,同時又是有名的有色金屬之鄉。湖南接連被查出大米鎘含量超標。有科研統計證明有色金屬工業是中國鎘污染的最主要來源,種種因素都暗示著湖南有色金屬行業與水稻鎘污染之間可能存在的關係。
責任編輯:許夢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