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傳法時,曾有弟子問他「何為佛」。釋迦牟尼的回答是:「佛見過去世,如是見未來,亦見現在世,一切行起滅。明智所了知,所應修已修,應斷悉已斷,是故名為佛。」印度早期佛經中的「佛」,主要指釋迦牟尼,後來「佛」一詞廣泛用來尊稱所有修行圓滿的覺者。而人對佛充滿正信,並且按照佛理行事,遵守人倫道德、遠離罪惡,一定會得到神佛的護佑的。幾千年的中外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並不少。
唐朝宰相岑文本信佛免災
隋末唐初人岑文本,江陵人。他的父親岑之象在隋末做官時遭人誣陷。年僅14歲的岑文本到司隸為父訴冤,辭情激昂懇切,召對明辯。其父冤獄得以昭雪,而岑文本由此聞名於世。
岑文本從小就信佛。有一次他在吳江乘船,船行駛到江中時突然沉沒,船上的人都被淹死了。岑文本也落入水中,危在旦夕之間,他聽見耳邊有個聲音說:「只要念佛,一定不會死。」於是,他連念三遍,身體立刻隨著波浪湧出,並被浪花推至北岸,得以倖免。
之後,岑文本在江陵設齋,不少僧人前來。有一位客僧最後離開,臨行時,他對岑文本說:「天下開始大亂,但是你會幸運地躲過災難。等到太平盛世時,你會得到富貴。」後來僧人的話果然應驗。
僧人說的天下大亂指的是隋末群雄爭奪天下,岑文本確實未受到太多波及。彼時他在荊州稱帝的蕭銑身邊任中書侍郎,負責起草文告。唐初,唐軍平定荊州後,岑文本勸說唐將李孝恭禁止將士大肆搶掠,以安定人心。李孝恭深以為然,因此江陵城中井然有序,軍隊對百姓秋毫無犯。南方各州縣聞訊,皆望風歸順大唐。
唐太宗貞觀元年,岑文本被授祕書郎,遷中書舍人,掌管機要和誥命,遷中書侍郎。參與撰寫《周書》,受封江陵縣開國子。累遷中書令,相當於宰相之職。果然是身分貴重。唐太宗在說到岑文本時,稱其「弘厚忠謹,吾親之信之」。
岑文本亦因侍奉老母以孝聞名,其撫育弟侄恩義甚誠。貞觀十九年,他跟隨唐太宗出征遼東,卒於途中,享年51歲。獲贈侍中、廣州都督,諡號為憲,陪葬昭陵(註:唐太宗的陵墓),這是很大的榮耀。
雲陽尉專心念佛惡病除
唐朝監察御史盧文厲,范陽人,他最初是雲陽尉,即雲陽的典獄官。一次,他奉命去荊州處理冤獄。沒料到,他剛到江南,就身染重病,腹部腫脹得像石頭一樣,飲食難以下咽,求醫問藥也沒有什麼效果。
盧文厲心中暗想治癒無望,必死無疑,於是專心念觀世音菩薩。數日後,他在恍惚的睡夢中,看見一人來到自己跟前,自言是觀世音菩薩,並對他說:「因為你誠心念菩薩法號,所以我特來救你。現在就為你除去腹中的疾病。」
但見菩薩手執一個木把,伸進他的腹中,挖出三升多穢物,味道極其難聞。菩薩弄完了之後說:「你的病已經好了。」盧文厲從夢中驚醒,感覺腹部非常平坦,也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而且馬上可以起床、進食。頑症徹底根除了。
保護佛經的女子幸免於難
唐朝武德年間,都水使者蘇長升任巴州刺史,他帶著全家坐船赴任。船行駛到嘉陵江時,遇到大風,船在江心沉沒,船上男女六十餘人都被淹死了,唯有蘇長的一名小妾幸免於難。
原來這名小妾平時信佛,常念佛經。船沉時,她頭頂著裝有佛經的盒子,誓與其共存亡。她在江中隨水漂流,不一會兒就到了岸邊。她取下頭頂的盒子,打開一看,裡面的經書沒有絲毫受損。她從此對佛法更加堅信不疑。
長吏敬佛躲過雷擊
張亮是幽州都督府的長吏。他一直信佛、敬佛。一天,他去寺廟拜佛,看見佛像上有灰塵,遂為佛像認真擦洗。
此後的一天,張亮坐在自家的堂上,兩個婢女侍立在左右。突然電閃雷鳴,平素就很怕打雷的張亮便專心念佛,以減輕內心的恐懼。過了一會兒,雷劈在堂前的柱子上,一個侍婢走到堂外查看卻被雷擊死。這時,一塊木頭正打中張亮的額頭,但他卻並不覺得痛,而木頭裂開墮地,好像被人折斷了一樣。隨後,張亮仔細查看額頭,才發現額前有一道紅色的傷痕。
次日,張亮到寺中拜佛。他發現佛像的額頭上有一處很大的傷痕,好像是被什麼東西擊打過,而這正是張亮被打中的地方。張亮和眾人都嗟嘆不已。這大概是因為張亮平素信佛、敬佛,佛才為其擋了一劫。
從上邊幾個故事,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誠心向佛、信佛,化險為夷絕非虛無。
參考資料:唐朝唐臨著《冥報記》
責任編輯:李婧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