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白描大師李公麟不僅有「宋畫中第一人」之美譽,更是一位感性又出塵的詩人書畫家,他透露自己作畫的內心世界:「吾為畫如騷人賦詩,吟詠情性而已。」黃庭堅讚美他「風流不減古人」!
畫家小傳
李公麟(公元1049~1106年),字伯時,舒州(今安徽潛山市)人,自號「龍眠居士」,在宋神宗熙寧年中登進士,歷任南康、長垣尉,泗州錄事參軍,受薦為中書門下後省刪定官、御史台檢法。李公麟一生從事的都是五品以下的小官,然而他的胸襟氣度絕塵出眾,受到各方名士交相讚譽。他在繪畫上也是盛名留史傳,白描法獨步古今,許多畫評都稱譽他是宋畫中第一人。
公麟的父親李虛一,曾舉賢良方正科,任大理寺丞,贈左朝議大夫。喜收藏法書、名畫。他為藝術天分極高的兒子創造了一個文化藝術氣息濃厚的絕佳成長環境。
李公麟博學好古,精於鑑別鐘鼎玉石古器物,擅長作詩。他天生聰穎,很有藝術天分,凡是畫作,他只要稍稍瀏覽,就能領悟畫家用筆的要訣、想要表達的意涵。他寫楷書、行書,頗有晉宋楷書的風格;他畫起畫來尤其精妙絕倫,當時的人都把他的作品當作珍寳一般收藏。而對他來說,作畫是「騷人賦詩,吟詠情性」而已。
開始學畫時,他先學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吳道玄及古代名家的佳作。他一獲得古今名畫,必先臨摹,汲取畫中奧妙與精華,並儲存副本。這些名作使他的視野開闊、胸臆磅礡。經過臨摹名作之後,他更進一步採集眾家之所長,融會貫通,自成一家,有非常傑出的表現。
李公麟作畫「以立意為先,布置緣飾為次」,換句話說,他意在筆先,先掌握了畫的思想、主題,再進行構圖作畫。不論是什麼題材,人物、釋道、馬匹、山水、花鳥等等,他無所不精,尤其工於人物畫,而他最早最愛畫的是馬,且成就斐然,元代湯垕《畫鑒》說他是畫馬專師,達到了「入聖域」的境界。
畫馬傳神揚名
李公麟從畫馬入手,非常注重寫生的功夫。傳說他每次去御馬廄觀察西域諸國的貢馬,總是流連忘返,「終日不去,幾與俱化」,達到忘我的境地。那時他畫各種馬的形貌,畫的非常多。那些照顧馬的圉人紛紛懇請他不要再畫了,因為他畫得太傳神了,他們害怕貢馬會「為神物取去」,就是說恐怕被畫的馬會被奪走精魄而死,於是懇請他手下留情。
名滿天下的《五馬圖》
李公麟畫的《五馬圖》名滿天下,這五馬是西域諸國進貢的駿馬,由右向左,依序是「鳳頭驄」、「錦膊驄」、「好頭赤」、「照夜白」和「滿川花」。畫面上,一圉人與一馬成一對。圉人與馬朝夕相處,彼此之間應該都建立了相當程度的信賴感與情感了,從畫面上,我們可以看到人馬的神色與氣質,有著微妙的互通之處。我們就一道來欣賞這名滿天下的《五馬圖》吧!
李公麟在創作這幅《五馬圖》時,沒有過多的文飾,略過細節,只以幾條主線,準確、凝歛、細緻而優美地畫出了五馬的神采。而在色彩方面,為了突顯白描法的素淨典麗,只在極必要處略略掃一下淡墨,其餘不事渲染。白描線條透出簡潔利落的主題畫面,如一首輕勁的歌。
幾條主線條被安置在畫紙這個窄小的空間中,卻發揮了最大的作用。這些細線在靈動起伏中,把馬兒身軀的厚實感和立體感,從頸項、背、臀、到腿部,各部位一氣呵成地表達出來,自在自如。當然,其中滿蘊著畫家的人文素養和藝術造詣。
畫卷分五段,北宋詩書名家黃庭堅加了題簽和卷尾跋語(題於元祐五年,1090年),詳載馬的年齡、進貢時間、馬名、養於何廄等。跋語中記載李伯時(李公麟)所作。
畫中最右邊這匹馬叫鳳頭驄,神情有點落寞,在圉人充滿關懷的眼神注視下,看起來有點不樂意,有點想抗拒,目光轉而內視,帶點憂傷。人與馬的線條都十分精簡內斂,稍有不同的是圉人的衣褶線條比較短促,充滿強勁的張力,而鳳頭驄身上的線條則悠緩起伏,微微盪起又輕輕下伏的弧線,把它的身軀包裏得相當嚴實飽滿。臀部輕淡如歌的抛物線還讓它的毛皮顯得光潔細致有如綢緞。稀疏的頸背鬃毛無力地披下,正好映射它鬱悶的心情。
第二匹馬叫錦膊驄,深色的鬃毛、尾毛和白色的身軀形成強烈對比。這一組人與馬給人比較溫和的感覺,也許他們都知道此行的目的,眼光都投向遠方,一派輕鬆的模樣。所以我們看到圉人的造型和衣紋都平順許多,有趣的是,這位圉人頭上戴的帽子裝飾了一些鬆散有如馬兒頸背鬃毛的東西,和馬兒的鬃毛相對應,有如一家人。
馬的軀體碩壯,從豐厚的頸背花色鬃毛末稍,可以看到貫串身軀的柔韌起伏的長線馳聘而出,由後頸、背、臀、腿、腹、前頸,一路輕歌般的往前行去,最後,到達四條腿,有力地支撐起壯碩的身軀。四蹄上的毛色有如穿著深色短筒襪般,讓人印象深刻。
第三匹是好頭赤,它是深色馬。戴著襆頭帽的圉人正打算帶它去洗澡。圉人右手抓著圈集好的韁繩,左手握著圓刷子,袒露著右肩,捲起長袍下襬,綁在腰部,一付全力以赴的態勢。他溫和地望著好頭赤,好像在徵詢,哪知馬兒把頭一低,故作不懂狀。
此幅畫和其它四幅稍有不同,圉人身上的線條,包括頭、衣著及裸露的肩、手腳,線條的屬性不同,但畫家以同樣的圓筆手法去描繪,那一身勤快工作的衣裝搭配他憨厚純樸的臉龐,真成了圉人中的圉人。畫家在五位圉人中,很自然地同中取異,在畫面上締造了多樣化的表現,畫作無形中就豐富了,可看性就高了。
馬兒毛色是深色的,為了表達深色的堅實感,同樣是細線描畫,卻揉進了相當的力道,隨著馬身的筋骨變化而表現緊實感,再加上渲染得宜,馬身的立體感十分清晰,筋骨肌肉畢現。這樣精確的寫實手法,一千年前中國已經有了。
第四匹是照夜白。大家都知道,韓幹也畫過照夜白,也是千古傳唱的名畫。不過韓幹畫的是盛怒的照夜白,而我們這裡看到的是溫馴無比的照夜白。
這一組人馬是五組中人馬距離最貼近的,人和馬幾乎靠在一起了,而且表情很自然,好像本就該如此似的。人和馬的白描手法也一致,白袍配白馬,素淨的細線,沒有火氣,沒有憂思,我們看人與馬之間的協和,也感受到自內而外所透出來的溫馨。
滿川花這一組,手執馬鞭的圉人正用比較嚴肅的眼神盯著滿川花,滿川花則像個小兒一樣,不好意思地把頭一側,不敢正視圉人。
圉人身上衣褶的線條十分勁利,長短線交織變化著,線條末稍如矢如劍,律動感很強。圉人裙擺上呈現圓弧波浪形的起伏,展現出布的質感。畫家一氣呵成的俐落畫法,也讓圉人顯得煥發英挺;而在滿川花身上,則如其它四馬一樣,以輕鬆自然但精準的單線來完成。
而渲染方面就和它的名字有些關聯了。滿川花,河面飄滿了花朵,多麼詩情畫意啊!河面映射的是它光滑結實的身軀,花兒就是那些點點斑紋吧。畫這些點狀斑紋也是有講究的,由淺而深,一道道在前色未乾時就點上,前後顏色互撞互發,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純任自然點染的現象。
李公麟畫馬最初是學韓幹,結果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五馬圖》中的白描法有顧愷之緊細凝斂的筆意,也有吳道子的線條變化隱示物體質感的技法,並用線條的強弱來呼應人物與馬兒的個性。
李公麟從畫馬入手,綜合了各代大家畫技的精要,展露全方位的繪畫才能,更以水墨鉤描線條的「白描法」開創新局,卓爾出群,成為宋畫中第一人。(宋畫人物第一 白描大師李公麟的人物畫~後續)
參考資料:《宣和畫譜》、《宋史.文苑》、元代湯垕《畫鑒》
@*#
-點閱【中國繪畫】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古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