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金布局中國四大城市 近年與「福建幫」高度合作
【大紀元2020年03月24日訊】(大紀元台灣記者站報導)早在2002年以祕密方式和中國金融業合作的中信金,在中國有銀行、人壽、租賃等業務,但從去年開始「減碼中國」,為什麼?
金管會公布的銀行在中國曝險部位占淨值比率排名中,位居第一的就是中國信託與台北富邦銀行。2019年12月,中國信託銀行在中國地區的授信、投資及資金拆存總額度達1962億元,占淨值比達70%高水位。
中國信託銀行是中信金控內最大事業體,中信金控對海外投資也以中國信託銀行為軸心,向外輻射。另根據中信金(股市代碼:2891)2019年第3季的財務報告書資料指出,目前中信金在中國地區主要的轉投資事業為上海、廣州、廈門、深圳四大分行,還有君龍人壽,以及廈門金美消費金融公司、仲信租賃等,實際投入資本額約153億台幣。
中信金揭露在中國的投資部位約153億元,但向金管會呈報的資料在中國投資、放款總金額達1962億元,這中間的差距1700多億元,大部分是落地後業務新增金額,屬於銀行的放款。
中國信託在中國主要放款對象仍以台商為主,其分行布局位置都選擇接近蘇州等台商聚集地區,其中「中國旺旺」在財報上揭露,中國信託銀就是該公司前三大放款銀行,另外鴻海、台塑集團也是放款對象。
阿扁執政時代 中信金特別小組赴中談合作
中信金在中國投資部位龐大,與中信金控與中國金融界合作甚早有關。根據《今周刊》第801期的報導,2002年陳水扁政府執政時代,中國信託偷偷派出一批「前導部隊」前進中國,和對岸的第五大銀行招商銀行合作,中國信託將在台灣的信用卡成功經驗「技術輸出」到彼岸,當時坐鎮台灣的最高指揮官,就是前中國信託銀行董事長羅聯福。
自1990年代末期,中國幾大銀行到美國上市之後,中國金融界掌握在朱鎔基系統的手裡,應該也是台灣銀行界赴中國投資的對口系統。
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中信金控也受創不少。但後來馬英九政府執政,在ECFA帶頭之下,兩岸大開金融大門,讓許多台灣金融界有了新的戰場,獲得喘息的機會。
辜濂松一度求售中信金 馬政府執政後恢復元氣
從2011年起,台灣的銀行業可以跨大腳步西進,中信金也「轉守為攻」,2015年中信金將旗下中信人壽與台灣人壽合併,由於台灣人壽已和福建省市政府的建發集團合資君龍人壽,也因此中國信託以台灣人壽為名,順理成章成為君龍人壽持股50%的大股東,對中國的投資金額瞬時拉高。
同年,2015年5月26日,中信金再以人民幣23.53億元收購中國中信集團旗下所屬中信銀行(國際)的中信銀行國際(中國)有限公司100%股權。同時中信銀行國際(中國)以新台幣131.84億元採私募方式入股中信金控,取得約3.8%股權,並在2016年6月份的股東會獲得通過。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中信集團創辦人是前中國國家副主席榮毅仁,他與台灣上海商銀大家長榮鴻慶是堂兄弟關係,於2005年過世,目前董事長是農業銀行背景出身的李慶萍,行長是老中信人方合英。
併購台壽保結識「福建幫」 明天系風險仍在
2018年10月10日,中信金以子公司中信銀,和國美控股及廈門金圓金控合資成立「廈門金美消費金融公司」,中信銀持股34%,投資金額約1.7億人民幣,對中信金控而言不算太大的投資。
由於君龍人壽與廈門金美的關係,外傳中信金在中國和福建幫的曾慶紅系統走得很近,但是曾慶紅之子曾偉(據說曾到過台灣)的主要白手套為肖建華──中國明天系集團的代表人物,而因為明天系銀行是這兩年中國當權派的整肅對象,例如富邦金投資的哈爾濱銀行就遭受池魚之殃,因此外界也開始關注中信金會不會有類似的政治風險。
但過去兩年在金管會的要求下,台灣的銀行界逐漸減碼對中國地區放款,中國信託在中國曝險比率最高的時候並不是2015年大舉進軍中國的時候,而是2018年12月底的81%,如今已降到70%,再加上今年的武漢肺炎疫情,相信中信金將持續進行「減碼中國」的動作。◇
中信金小檔案
中國信託金融控股,中信金控成立於2002年5月17日,最初由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以股份轉換方式成立,成立時資本額為新台幣一千億元,同年陸續納入中信保經、中國信託證券、中信保全,其下涵蓋銀行、保險、證券、彩券及投信等金融業務,布局美國、日本、菲律賓、泰國,全球員工27000人左右,董事長為顏文隆,總經理為專業經理人出身的吳一揆。
前十大股東以台灣各大保險公司為主,包括南山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等,還有勞退基金。其他大股東以中國信託原來大股東辜仲諒、基隆顏家為主。
表:中信金在中國的轉投資公司
中國轉投資事業 |
投資金額(台幣) |
中國信託上海、廣州、深圳、廈門四大分行 |
157.3億元 |
君龍人壽保險 |
35.2億元 |
廈門金美消費金融公司 |
7.9億元 |
仲信國際租賃 |
20.7億元 |
資料來源:中信金2019Q3 財務報告書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