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險台資銀行 四大金融家族全上榜
【大紀元2020年03月22日訊】(大紀元台灣記者站報導)中國爆發中共肺炎疫情,放款中國漸成金融業的高風險業務。投資人在台灣股市買的金融股股票,可能內含不少「中國成分」,投資人應該仔細盤點台資銀行在中國放款的曝險(投資風險)部位有多高,才能趨吉避凶。
2008年時任總統馬英九執政後,陳裕璋擔任金管會主委時期,開啟了台灣金融機構赴中國開疆闢土的時代,搭上「中國收成股」的快車。根據金管會2019年第4季的統計,台灣銀行業在中國設立的分行、支行、子行、代表處、辦事處等共85個單位,占全部514個海外分支機構的16.5%,遠超過美國的60間與日本的48間,中國也成為台灣金融機構海外曝險最大地區。
回顧過去,2011年是最多台灣銀行由辦事處申請升格分行的時期。當時有馬政府推動與中國的ECFA、簽訂金融MOU的背景,包括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土地銀行、彰化銀行、合作金庫、國泰世華六家銀行都趕上那一波登陸盛況,並鎖定長三角的昆山、蘇州、杭州等地設立支行。根據世界銀行統計資料,當年中國GDP成長率是9.5%。
中國高速的經濟成長在2015年後逐漸顯露疲態,首度跌破7%。2018年美國總統川普發起貿易戰之後,中國經濟成長的速度,開始遠低於人民銀行貨幣寬鬆的速度、也低於企業債務成長的速度。人民幣在2019年也開始見到7兌1美元的價位,埋下了巨大的不確定性。
中共肺炎加速美中脫鉤,台企業風險攀高
雖然許多台資銀行標榜放款對象以在中國的台資企業為主,看似一道合理的防火牆,但是在2020年中共肺炎爆發之後,各國企業加速撤出供應鏈,「中國製造、美國消費」的定律崩解,台資製造業開始曝露在風險之下。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在2月24日接受美國福斯(Fox News)電視採訪時表示,談到中共肺炎是否衝擊中國對美國的供應,他回覆說「美國的經濟非常強大,不會因中國所發生的事情變得脆弱」,暗示美國能夠承受中國脫鉤,這意味著,在中國的台商也必須加速減碼中國布局的強度。
當台商被迫減碼中國部位時,台資銀行原來的防火牆──放款企業以台資為主,也將被動搖。
2018年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在立法院答詢時曾指出,國銀對大陸的曝險金額,即含授信、投資、資金折借等,總額不得逾上一年決算淨值的一倍。實際上,當有銀行接近80%,就會被請去金管會「喝白開水」。
那麼,國內金融機構在中國的曝險部位比率高不高?以中國在2020年因中共肺炎而帶來的產業衝擊,高中國部位的金融機構會為投資人帶來未知的風險嗎?
曝險比率前十大,放款已達淨值的7成
根據金管會最新2019年底的數據顯示,台灣36家機構在中國曝險部位(投資及放款)達1.64兆台幣,總曝險額度占上年度淨值比46%,若按照曝險金額占淨值的比率來看,前十大高曝險比率銀行,從高到低依序是:中國信託銀行、台北富邦銀行、凱基銀行、台新銀行、玉山銀行、永豐銀行、兆豐銀行、上海商銀、國泰世華銀、王道商業銀行,其曝險比率從52到70%不等。
表一:中國曝險部位占淨值比重TOP10
銀行名稱 |
總額度(百萬元) |
上年度決算後淨值 |
總額度占上年度決算後淨值之百分比 |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
192,628 |
274,636 |
70% |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 |
125,241 |
180,056 |
70% |
凱基商業銀行 |
35,247 |
58,374 |
60% |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 |
84,871 |
140,547 |
60% |
玉山商業銀行 |
88,574 |
150,632 |
59% |
永豐商業銀行 |
71,564 |
122,451 |
58% |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
149,750 |
266,130 |
56% |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 |
76,093 |
136,633 |
56% |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 |
111,294 |
201,766 |
55% |
王道商業銀行 |
16,653 |
31,978 |
52% |
註:金額單位均為(百萬元),資料來源:金管會
曝險比率最高的是中國信託金控,金額達到1926億元,占淨值比來到70%的高水位。其次是台北富邦銀行的1252億元,占淨值比亦為70%。接著是凱基銀行的60%、台新銀行的60%。至此,台灣金融界四大家族吳、辜、蔡旗下的銀行全部上榜。
但考慮到凱基銀與王道銀行的淨值規模相對小很多,替換成高比率與高總金額來看,「遞補」上去的兩家銀行分別是合作金庫與第一銀行。合作金庫總金額為997億元,占淨值比48%;第一銀行為774億元,占淨值比40%,相對安全。
總曝險金額前十大,老牌金融家族都囊括
因此,若從曝險金額總數來看,從高到低前十大分別是:中國信託銀行、兆豐銀、台北富邦銀、國泰世華銀行、合作金庫、臺灣銀行、玉山銀行、台新銀行、第一銀行、上海商銀,10家銀行合計總曝險金額1.1兆,占全部1.65兆的66%。
表二:中國曝險金額排行榜
銀行名稱 |
總額度(百萬元) |
上年度決算後淨值 |
總額度占上年度決算後淨值之百分比 |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
192,628 |
274,636 |
70% |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
149,750 |
266,130 |
56% |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 |
125,241 |
180,056 |
70% |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 |
111,294 |
201,766 |
55% |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 |
99,727 |
206,781 |
48% |
臺灣銀行 |
94,447 |
309,452 |
31% |
玉山商業銀行 |
88,574 |
150,632 |
59% |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 |
84,871 |
140,547 |
60% |
第一商業銀行 |
77,446 |
193,467 |
40% |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 |
76,093 |
136,633 |
56% |
註:金額單位均為(百萬元),資料來源: 金管會
從前十大曝險總金額來看,台灣四大金融家族吳、辜、蔡全部上榜。尤其是蔡萬霖和蔡萬才的後代,國泰蔡家和富邦蔡家的國泰世華銀與台北富邦銀,合計金額就來到了2,365億元。其中又以台北富邦銀的曝險比率最高,來到70%,為36家銀行中的前2名。
至於辜家則以辜濂松長子、辜仲諒為大股東的中國信託銀行曝險金額與比重最高,來到1‚926億元,比率達70%,一部分來自於積極的布局中國,另一部分乃因中國信託早期就和中國金融機構如招商行等合作,資深經理人也到中國的銀行擔任高位,因此對中國的布局較早、較廣。
但辜仲瑩的凱基銀行因為起步較晚,到2014年初才併購完成萬泰商業銀行,2015年1月5日,萬泰銀行更名為「凱基商業銀行」,當年5月4日,開發金控將開發工銀的企業金融與金融市場業務讓與凱基銀行,然而已經錯失最佳進入中國市場時機,也因此曝險部位較低。
另外吳火獅家族的台新銀、新光銀和瑞興銀行,雖然合計曝險金額1,058億元,但大部分都集中在台新銀行,而且是2019年1月才向金管會申設分行,但短短一年不到總曝險金額竟然高達848.7億元,占淨值比重60%,頗令人訝異。
公股行庫曝險金額超過千億
公股行庫的曝險金額也值得注意,曝險總金額最高的是兆豐金控,來到1497.5億元,曝險比也最高,來到56%。這源自於早期交通銀行的背景,因此與國內各大傳統產業往來多年,交通銀行整併後成兆豐銀,因此授信金額居高不下。
總金額次高的公股行庫為合作金庫,來到997.2億元,占淨值比到48%。第三高的台灣銀行雖然曝險比重相當低,僅31%,但金額來到944億元,占其3000多億淨值的三分之一。第一銀行曝險總金額774億元,比重40%。
從公股行庫的淨值比可看出,台灣產業與中國的依存度相當高,在大部分的情況下獲利高於風險,但在中共肺炎之後,中國產業結構版圖將大幅移動下,放款給台商的台灣金融業不可不慎。
表三:公股行庫中國曝險高低
銀行名稱 |
總額度(百萬元) |
上年度決算後淨值 |
總額度占上年度決算後淨值之百分比 |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
149,750 |
266,130 |
56% |
高雄銀行 |
7,061 |
14,331 |
49% |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 |
99,727 |
206,781 |
48% |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 |
38,375 |
87,935 |
44% |
第一商業銀行 |
77,446 |
193,467 |
40% |
臺灣土地銀行 |
54,253 |
157,190 |
35% |
彰化商業銀行 |
51,560 |
150,296 |
34% |
臺灣銀行 |
94,447 |
309,452 |
31% |
華南商業銀行 |
46,835 |
177,953 |
26% |
中國輸出入銀行 |
3,672 |
33,860 |
11% |
註:金額單位均為(百萬元),資料來源:金管會
相對安全的銀行名單……
若把33%的曝險比率當成是一個安全的門檻,篩選出符合安全條件的銀行,再把總金額已到900多億的台灣銀行剔除,可以發現以本土市場為主的銀行大多出現在安全名單上。例如老牌的三商銀中的華南銀,每年獲利很穩定也很不錯;EPS都超過2.5元的京城銀行;每年EPS約1元上下的聯邦銀行;年度EPS約1.1元的台中商銀,都在安全名單上。
表四:相對安全的低中國曝險銀行
銀行名稱 |
總額度 |
上年度決算後淨值 |
總額度占上年度決算後淨值之百分比 |
三信商業銀行 |
379 |
10,641 |
4% |
聯邦商業銀行 |
3,022 |
49,333 |
6% |
中國輸出入銀行 |
3,672 |
33,860 |
11% |
華泰商業銀行 |
1,825 |
9,539 |
19% |
瑞興商業銀行 |
1,126 |
5,309 |
21% |
渣打國際商業銀行 |
10,913 |
43,298 |
25% |
華南商業銀行 |
46,835 |
177,953 |
26% |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 |
9,057 |
34,548 |
26% |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 |
27,659 |
93,706 |
30% |
京城商業銀行 |
9,862 |
33,472 |
30% |
匯豐(台灣)商業銀行 |
14,016 |
46,497 |
30% |
台灣銀行 |
94,447 |
309,452 |
31% |
台中商業銀行 |
15,355 |
46,837 |
33% |
註:金額單位均為(百萬元),資料來源:金管會
責任編輯:王愉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