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防疫成功關鍵 醫師:不信中共 快速應變
【大紀元2020年03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武漢肺炎(俗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台灣與中國的距離近、往來密切,外界對台灣疫情抱持悲觀態度,但截至3月15日為止,台灣確診個案仍維持59例,各國也紛紛表態想借鏡台灣防疫經驗。
對於台灣防疫的成功關鍵,前立委、中山附醫婦產科醫師林靜儀認為,在SARS過後台灣制定完善的防疫策略,很了解中國(共)可能會隱匿疫情,政府很快做出應變措施,醫院同步進行準備,民眾也很關注、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成為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能暫時將疫情控制住。
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外媒BBC直接提問指揮官陳時中,台灣和中國之間的距離這麼近,到底是如何防疫成功。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其實就是防疫行動較快,並曾經歷過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H1N1等疫情經驗,再加上醫療體系很完整,像是擁有完整的健保體系,台灣99.9%以上的人都納保,各方面資訊系統發達,能夠迅速匡列可能的人。
除了陳時中不眠不休的努力外,疾管署(CDC)內部人員對於疫調的採檢、專家在專家會議上提供精確意見,不斷放寬通報案例,從有武漢旅遊史到沒有旅遊史,從出現發燒到一定要有呼吸道症狀、肺炎,逐步增加對可能病人的匡列。對此,陳時中更是坦言,「真的很慶幸」。
李秉穎:記取SARS教訓 建立完整疫情應變計畫
對於面對中國資訊不透明的情況下,專家是如何短時間評斷中國內部疫情狀況、給予專業意見,提供指揮中心制定政策。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諮詢委員李秉穎醫生表示,其實一開始就有注意到「他們的訊息好像不簡單」,中國(共)雖然說是有限度人傳人,疫情不太會擴散出來,到後來確定會人傳人後,後來也持續制定原則放寬定義。
李秉穎表示,其實整個過程都無法獲得確實資訊,對於中國(共)官方提供的資訊,「我們也知道他是低估」,所以只能透過國外資訊、媒體報導及相關論文發表,得知中國疫情流行概況,儘管知道中國的確診數目可能並不可信,卻能夠作為參考,因為關注重點不只是確診數字,還需要看是否出現不明顯來源的感染。
台灣這次會採取積極態度防疫的原因,李秉穎表示,畢竟之前曾經有SARS的教訓,在那之後已經建立一個完整應變突發狀況性疫情的計畫,包括,境外檢疫、達到何種疫情趨勢要提高指揮層級,及要做何種的旅遊警示等應變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病毒還沒有進入前「積極把關」,目前台灣對於武漢肺炎疫情也是這樣做規劃,也因為有這些嚴格、積極的做法,才使台灣疫情相較其他國家來得好。
林靜儀:了解中共會隱匿 及早做出應變措施
林靜儀指出,一方面在2003年SARS期間,台灣沒有國際組織的幫助,只能孤軍奮戰,必須要在很短時間內,建立起一套防疫策略,但完成時間較晚當時也死了很多人,後續醫療院所都會定期受訓,隨時警覺會出現新型傳染病。
另一方面,「台灣真的太了解中國(共)了」,林靜儀說,所以這次當武漢肺炎疫情爆發的時候,「我們很清楚他們會有隱匿疫情的問題」,很短時間內就覺得事情不太對勁,沒有輕忽這個問題,所以部署比其他國家來的快,政府也很快制定口罩不能出口、拉高產線,醫療人員在黃曆年還沒過之前,就已經對年後可能出現中國病人,做出自我防護、通報等因應,而年後經過媒體報導,民眾也很關注,「這真的是件很棒的事」,因為民眾很願意配合政府的防疫政策。
林靜儀表示,台灣因為長久被中國(共)打壓,所以多少還是有警覺,但必須承認許多人還是有美好的幻想,認為中國經濟、技術都很厲害,相信這次武漢疫情爆發後,現在從中國回來的台灣人可能會看到,中國(共)政府對疫情的處理方式,與台灣的做法完全不同,那本來不信任中國(共)的民眾,可能會更確立對中國(共)的不信任;本來對他們保有幻想的民眾,有部分也會幻滅。
責任編輯: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