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0年02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桃園許厝港濕地範圍橫跨埔心溪、新街溪、老街溪等三大出海口,是典型的海岸型濕地,市府團隊採取「以鳥為本」的生態工法進行生態復育,已成功新增復育大約22公頃的濕地面積,讓候鳥的鳥種與數量都有顯著成長,並於去(108)年11月首次觀察到稀有冬候鳥冠鷿鷈,歷年觀測到的鳥種紀錄累計已達228種。桃園市長鄭文燦期勉市府團隊持續爭取預算及用地取得,落實濕地生態復育核心精神,並在不影響濕地生態的前提下,設置景觀性及服務性設施,將許厝港打造為低碳樂活的水鳥濕地樂園。
鄭文燦指出,許厝港濕地復育是他上任以來積極推展的工作,當時考量所在位置公私地交雜,若將私有土地納入,後續可能衍生民眾疑慮,決定以公有土地作為劃設範圍,總面積約961公頃,是全國最大的濕地範圍。市府從「濕地生態復育」開始,致力研議發展策略,並將解決海岸垃圾、陸域化、以及大園沿海養殖魚塭等問題作為第一階段發展重點,第二階段才是進行教育、生態觀光等工作。經過市府團隊持續努力,目前在濕地保育已有顯著進展,本府更於去年12月在全國17個機關、管理38處濕地評比中脫穎而出,獲得內政部營建署評鑑為「特優」的最佳成績,值得肯定。
海岸管理工程處長林立昌表示,許厝港濕地鳥類多達49科、180種,經國際鳥盟評定為重要野鳥棲地(IBA),內政部於民國104年劃定為國家級重要濕地,總面積961公頃。市府於105年接手管理許厝港濕地,積極與佔用戶協商,半年內即收回被佔用2、30年的非法漁塭,再利用老街溪出海口的淤沙回填,達到挖填平衡完全不用外來土方,並以調整工期、挖填平衡、生態陸島、控制高程、土壤晶化處理、植栽綠美化、引水攔汙等七大特色進行「以鳥為本」的生態工法,積極落實濕地生態復育目標。
林立昌說,許厝港濕地後續將規劃設置景觀性及服務性設施,包含「許厝港濕地公園及景觀步道工程」、「老街溪自行車跨橋工程」、許厝港濕地遊客中心、市民航棧咖啡館、新街溪、埔心溪自行車跨橋及桃捷A15站至許厝港濕地遊客中心之新闢自行車道等,總計需工程經費3億6,228萬元,藉以吸引更多民眾造訪賞鳥聖地,並積極培育生態導覽員,及結合內海國小的濕地生態教室,帶領大家更深入了解水鳥生態及在地文化。
林立昌也說,市府積極招募民間成立「海岸巡護隊」15隊、「環保潛水隊」127人、「環保艦隊」89艘,共同維護濕地環境。此外,桃園率全國之先,成立海岸環境監測科技中心,藉由大數據來分析預測環境變化趨勢,在重要河川出海口設置水質自動測站,如果發現水質異常就能立即警示,目前已於埔心溪設置水質自動測站,預計今(109)年於新屋溪新設一座水質自動測站,提升污染預警效能,讓生態能夠維持得更好。◇
責任編輯:英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