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老病人,緊急要求來看診。在半夜裡,他突然被腳上一種剜心透骨的疼痛驚醒了。打開燈一看,左腳大拇趾根部的部位紅腫起來,一點都不能碰,甚至吹一下都疼。一個大男人,疼得大呼小叫,淚眼汪汪。我一看,原來是「痛風」。
痛風是「最古老疾病」 發作時突然、疼痛難忍
痛風是最古老的、對人類「不離不棄」的一個疾病。
在公元前2600多年的古埃及,人們就記載了這種非常特殊的疾病。它不要人命,但卻讓人疼得要命。痛風通常發生在大腳趾關節上,也可能影響到手腕、腳腕、肘和膝關節。
痛風的第1個特點就是痛。這種痛,有人形容像在腳趾挖了一個傷口,上面撒上很多玻璃渣。
第2個特點是突然發生,防不勝防。
第3個特點是治不好,會反覆發作,久了會造成關節變形。
西方醫學鼻祖希波克拉底認為,人類疾病都是因為身體裡面四種液體不平衡造成的。這四種體液是黑膽汁、黃膽汁、血液和黏液。它們在平衡時身體就健康,若不平衡身體就有病。所以,認為痛風是有害的體液一滴一滴的積累在關節裡,就給它起了個名字叫「Gout」,即拉丁語「一滴一滴」的意思。
現代醫學發現,痛風患者的關節裡確實存有液體,液體裡含有很多的白細胞、少量的紅細胞以及其它炎性反應物質。最重要的是,我們發現了裡面的確有「玻璃渣」存在,就是一種叫尿酸鹽的結晶。
中醫看痛風的原因:體內有熱、濕氣、堵塞
中醫怎樣看待和治療痛風?中醫和西醫最大的區別,就是西醫是在解剖結構和生物化學水平上認識疾病的,而中醫是在生物能量,也就是氣的水平上認識疾病的。
比如說「紅」意味著有熱,關節摸上去也是熱的,熱是能量的表現。
腫是什麼能量呢?就是濕氣。
痛又怎麼講?中醫有一個說法叫做「不通則痛」,我們身體能量的通道,氣血循環的通路——「經絡」被堵塞了,就會疼痛。血管堵了會痛,經絡堵了也會痛。
很多不了解中醫的朋友會說,氣和經絡摸不著看不見,所以它不存在,也不科學。打個比方,我們看不見空氣,但是一旦我們憋住呼吸,就知道它的存在和重要;人體裡的氣和經絡雖看不見,一旦它們停止活動,我們的生命就會終止。
從這個角度來講,中醫治療痛風的方法是:
1. 清熱
2. 祛濕
3. 通經活絡
局部清熱:針刺放血很有效
局部清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針刺放血。在局部最痛的地方,和它的周圍,用三棱針點刺放6~8滴血。這個方法能夠縮短發作的時間,但是也非常的痛,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承受。也可以用文末提到的中藥外敷、浸泡法來代替。
去濕氣最好的辦法:艾灸
怎麼去濕氣呢? 最好的局部外治祛濕的方法就是艾灸。我們常說「針灸」,大多數都指針刺而很少提到艾灸,艾灸也是個非常重要的治療方法。
艾灸的主要作用是散發出一種溫暖的、振奮的陽氣,能去除寒氣和濕氣,打通阻塞的經絡,促進氣血的流通。 因為它本身有熱性, 所以最好是在放血清熱之後進行。
針刺通經活絡、止痛 急性發作1個穴位有奇效
那麼通經活絡的最好辦法又是什麼呢? 那就是針刺療法。
針刺什麼地方?首先哪兒疼選哪, 也就是傳統中醫說的「阿是穴」,有壓痛的地方,就是你可以用來鎮痛的穴位。
有人說我這兒已經很痛了,不想用針刺,那就選擇對側的同樣部位針刺。比如左腳大腳趾根部疼,就在右側大腳趾根的位置針刺。其實更有效的部位是右手大拇指指根,上下相對。我們在臨床上用這種方法鎮痛非常靈驗。
另一種方法,是選疼痛部位相關的穴位。比如說,大腳趾根部牽扯到兩個主要的經絡:脾經和肝經。在脾經上有隱白、大都和太白三個穴位,在肝經上有大敦、 行間、 太沖三個穴位。這六個穴位非常特殊,隱白和大敦是木穴,也是風穴,是通經活絡、鎮風祛風的主將軍;大都和行間是火穴,也是熱穴,是清熱去火的關鍵穴位;太白和太沖是土穴,也是濕穴,是健脾和胃、補氣去濕的重要穴位。如果想加強效果,還可以增加陰陵泉、曲泉、商丘和中封。
這還沒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穴位,在急性發作期使用有奇效,叫郄穴。郄是一個深溝或者裂縫的意思,說明這個穴位和這條經上的氣血有非常深刻的聯繫,所以對急性病的疼痛和出血非常有用。因為痛風發作期來得急、痛得厲害,郄穴必不可少。
為了恢復平衡,所以治療常常是雙側的。另外,脾和胃相表裡,肝和膽相表裡,加用對應的穴位也會加強治療效果。為了增加療效,還可以加上與肝膽相對的心包和三焦經穴位,與脾胃對應的肺和大腸經穴位。
這樣,一個完整的氣血流通的環路就形成了,能夠起到有效的通經活絡、清熱祛風、消腫解痛的作用。
藥物浸泡外敷法 止痛消腫、通經活絡
用中藥的藥方,也達到類似針灸艾灸的治療痛風的作用,兩者結合效果更好。
藥方:龍膽草 15克、黃連 10克,乳香 10克,沒藥 10克、黃芩 10克、黃柏 10克、川芎 10克、莪術 15克、三棱 15克、青風藤 15克、馬錢子 10克、虎杖 15克、毛東青 15克、海桐皮 30克、防風 10克。
藥材洗乾淨,加水煮沸,溫火燉20分鐘後倒入盆中,藥液總量以能完全浸泡患處關節為宜。藥水溫度降至50~70攝氏度時,將洗淨的患肢浸泡其中,或用浴巾濕敷患處。每次浸泡或濕敷20到30分鐘,每日2次,1週為一個療程。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痛風是吃出來的!中醫3招止痛 1味食療改善
· 尿酸高不等於痛風?別輕忽第四高 或成沉默殺手
· 尿酸是關節大敵!痛風防治 必須注意4件事
作者簡介:楊景端,美國賓州楊氏整合醫學中心創始人及醫學主任、亞利桑那大學整合醫學中心教授、美國臨床針灸學院主席、牛津學者。出身中醫世家,中西醫雙修,曾多次受邀在哈佛大學、賓西法尼亞大學、貝勒醫學院、美國精神病學年會做專題演講。
責任編輯:李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