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0年1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台北報導)針對消基會日前抽驗嬰兒米餅鎘超標,立委林淑芬21日在立法院衛環會說,台灣對白米重金屬管制限量標準為0.4ppm,是歐盟、日本、韓國、中國等國2倍,「但我們吃的米有比歐盟少嗎?」要求衛福部重新討論限量規定。陳時中回應,會跟農委會開會討論,也會把食米重金屬當成高關注專案。
林淑芬指出,台灣針對米製加工品鎘限量是0.04ppm,但單以原料來看,台灣「白米」重金屬管制限量標準是0.4ppm,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限量規定,每個月每公斤體重是25微克,以台灣規定計算,10公斤小寶寶,一個月約吃625克,等於一天約吃21克的生米就會超標。林淑芬說,「一天21克米煮成的飯,對小孩來說太容易超過了,太容易達到安全風險極限值。」
林淑芬進一步提到,根據衛福部《食品藥物研究年報》,2015至2018年度市售食米、水產品、蛋品及其加工重金屬含量監測概況,這段期間白米重金屬檢驗裡,鎘有明顯上升趨勢,從2015年的0.047ppm到0.046ppm、0.051ppm、0.052ppm,雖然都沒超標,但鎘風險逐漸上升,相關單位應加強查驗。
林淑芬表示,衛福部食藥署2020年監測報告中新增無機砷檢驗,因為研究顯示無機砷檢出率是99%,雖然檢出量沒有超標,但突顯台灣99%的米都有無機砷。食藥署訂了限量標準,碾白0.2ppm、去殼0.35ppm、製造嬰幼兒食品原料米是0.1ppm。
林淑芬認為,一般白米重金屬限量0.4ppm需要檢討,如果是專門製造嬰幼兒食品的原料米,重金屬其他項目也應該比照無機砷的規定,而且嬰幼兒安全標準要比成人高、嚴格。
對於林淑芬指出,重金屬含量在嬰兒副食品產品上有差異化,但原料沒有,陳時中表示,米經常在食用,是非常重要的主食品、副食品,會跟農委會討論及訂定相關標準。
陳時中也承諾,會針對相關重金屬殘留量標準與規範做討論,也會把食米重金屬當成高關注專案,在市場加強稽查。
責任編輯:鄭樺